要知道,建厂离不开水源,大秦的工厂恰好坐落在水源边上,而那南梁的造纸厂又偏偏需要大量用水。
如此一来,大秦便可以拿“污染共用水源”这个由头,去找南梁官府的麻烦!毕竟水源大家都在用,南梁没有治理污染水的想法,可大秦却不愿意饮用被污染过的水源,大秦还在宣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以此消弥南北的埋怨。
不仅如此,大秦还在各大报纸上大做文章,给南梁门阀扣上一顶“污染水源、威胁公共安全”的大帽子,强烈要求他们把造纸厂搬迁至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这样一来,南梁世家门阀的造纸成本必然会大幅上涨。
这些个南梁世家所开办的各类工厂啊,事事都学着大秦的模式来经营。更过分的是,他们竟然不惜开出高额工资,从大秦的工厂里大肆挖墙角,挖走目光短浅的工人技师。
本来嘛,南梁世家门阀挣了大秦的大量纸币,到头来还是得购买大秦生产出来的商品,所以起初这倒也没什么大碍。
但是,如今他们竟妄图在大秦最为拿手的领域中将大秦击败,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绝对无法容忍,大秦官员并不知道,大秦的工业化进程,是体系性的工业化,不是谁都可以学习的!
最起码门阀需要系统性的培养一大批基础性人才,而不是拥有大量部曲、奴仆,把知识垄断在自己手里,让知识成为自己附庸风雅的玩意。
一旦让他们将工厂迁入深山老林,虽说那儿并不缺少制造纸张所需的原材料以及充足的水源,但试问又有哪个工人技师愿意,跑到那深山老林里去工作呢?过返祖的原始野人生活。
所以啊,南梁世家为了留住那些技术骨干,就不得不掏出比之前更为高昂的薪水来加以笼络人心。如此这般操作,各种各样的人工成本势必会不断攀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策略会逐渐发挥作用,最终逼得他们将所赚取的钱财,全部投入到造纸厂中。郭奎文对于这个计划的解释详尽又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于是,大秦政事堂毫不犹豫地通过了相关立法,紧接着,大秦首相更是迅速以大秦帝国的名义,向天下公开宣布了此项律法。
然而,郭奎文所提出的这条计策并非能够立竿见影,它更像是一种温水煮青蛙、软刀子割肉般的手段。要知道,南梁的那些造纸厂,对造纸产业可是极为重视的。大秦能想到的,门阀也能想到,门阀可不是没有脑子的野蛮人。
但如今,南梁世家众多的传统产业遭受重创,比如那传承了数千年之久的盐铁产业,在大秦强大的工业产品冲击之下,价格一路暴跌,几近沦为白菜价,以至于完全无利可图,让门阀失去了控制人口的利器。
现如今,平民百姓售卖食盐时不仅需要搭配赠品,即便如此,依旧无人问津。甚至连大秦的盐业部门都推出了“买十斤盐赠送一个玻璃碗”这样的促销活动。
有一些贩卖食盐之人,购买食盐压根儿就不是为了食用,纯粹就是奔着那个精美的玻璃碗而去。就这样,仅仅凭借盐和铁这两项生意,大秦自然而然地便形成了垄断之势。
而在最初的时候,盐、铁这两大行业实际上一直,牢牢掌控在大秦内务府之秦手上的。
在内务府精心策划和全力建设之下,盐、铁行业终于布局大功告成,形成垄断局面,还将价格压到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源源不断的财富如潮水般涌入大秦帝国的国库之中。
而大秦最初发行的纸币之所以能够迅速得到推广并且能广泛流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得益于盐铁行业所提供的坚实支撑,让纸币在民间形成了实际购买力。
就在此时,报纸行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南梁世家眼见着盐、铁行业日益壮大、利润丰厚,便心生嫉妒之意,可现实却是抢又抢不赢,打又打不过。
于是,他们不惜重金在各大报纸上雇佣众多写手,对秦皇个人展开猛烈攻击,像是秦皇的出身、血统、品性、德行等等。
这些写手们竭尽所能地散布各种言论,宣称秦皇此举乃是与民争利之举,并极力煽动广大读者及民众,共同向大秦施加巨大压力,把舆论炒起来,强烈要求朝廷公开盐铁、生产技术,不得将其藏匿起来独自享用,要让利给天下人。
面对如此汹涌澎湃的舆论浪潮,秦皇究竟作何感想呢?
或许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亦或是出于其他方面的综合考量,总之,最终他下达了一道令人震惊的诏令:命内务府将盐、铁制作工艺流程,毫无保留地刊载于报纸之上,以供众人知晓;与此同时,还将原本由内务府牢牢掌控的盐、铁产业,转交至商业部进行统一管理,将盐、铁限定了最低价,如果价格升高,内务府就会重新建厂,将高涨的盐、铁价格在打下去。
这一决策无疑使得商业部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犹如天上突然掉下的大馅饼,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他们头上。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内务府在移交盐铁产业之际表现得极为大度,但他们却并未完全放弃对该领域的关注。
相反,他们巧妙地通过报纸向全天下,郑重宣布了盐铁产品的最高限价。一旦市场上盐、铁的售价,超出了这个既定的最高标准,那么内务府将会毫不犹豫地重新介入盐铁行业,以确保物价稳定以及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自从郭奎文接手掌管盐铁行业之后,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不敢越雷池半步去突破秦皇所定下的最高价格。
然而,对于南梁那些早已在盐、铁业领域,投入巨额资金的门阀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性的打击。
要知道,秦皇规定的最高价格竟然比,南梁盐商所能承受的最低价格还要低上好几倍!
更令人咋舌的是,大秦盐业所生产的盐甚至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如此一来,那些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的南梁盐商瞬间陷入绝境,亏损得惨不忍睹、血本无归,为此破产的盐商有一大把。
面对如此血亏的形势,这些盐商起初还咬牙苦苦支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损失不断累积加剧,他们最终还是无法继续坚持下去。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将自家的盐厂转手卖给大秦盐业,大秦盐业给出的收购价格倒也算公道,并不低。只是支付方式并非传统的金银财宝,而是采用了当时新兴的秦纸币。
最先拥有秦纸币的这批商人很快便意识到,如果不能尽快采取措施确保家产不缩水,那么手中的财富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化为乌有。
于是,为了保住自己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家业,他们纷纷选择投靠大秦,并毫不犹豫地运用手头上的秦纸币,迅速展开各种实业投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成功地将虚拟的纸币转化成为实打实的资产,只有贵金属才能让南梁盐商安心。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大秦凭借自身先进的工艺技术性,以及高效运作的机器设备等优势,吸引了众多南梁商人前来合作交流。
双方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使得大秦的工业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与发展。
许多南梁的发明,被大秦立即改进制造出来,转化成工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