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可控核聚变,整个人类,至少还面临五个难关。
燃烧等离子体稳定运行、耐辐射材料、氚增值循环系统、强场磁体与热量的传导。
这五个难关,突破任何一个,都是可以用梦境来解释的,毕竟别人可以做梦,王重凭什么就不能。
但是,王重可以做梦突破任何一个难关,但是绝对不能做梦同时突破五个不同类型的难关,否则根本说不过去。
尤其是王重在没有展现任何关于核聚变方面的天分的时候。
固态电池,只是王重在能源方面的一个突破,这是一个展示在所有人面前的天赋,也是铺垫,但是铺垫不能连铺都没铺,就直接垫。
和可控核聚变相反的,飞碟相对来说,就很容易了,只需要突破反重力就可以达到目标。
至于飞控系统,有了无人机的前车之鉴,即使王重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拿出飞碟的飞控系统,人们也会认为王重是基于无人机飞控系统改造的,完全合理。
而且,以现在的科技来说,实现反重力的方法也不是没有,磁悬浮列车所用的电磁场方式,就是最经典的反重力模块。
同时,反重力还存在着其他的假设,只不过这些东西即使智障AI提供出来,王重也不敢用。
负质量反重力模块,理论上,负质量会产生和质量相斥的力场,只不过,直至目前,尚未发现任何负质量的物质。
反物质反重力模块,同样的,反物质理论上可以产生微弱的反引力,只不过应用到实验上非常的困难,更不要说实现。
操控引力子,同样可以实现反重力,只不过四大力尚未统一,操控引力子这个想法更是遥不可及。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曾提出过通过返现弯曲时空,可以实现万有斥力,只是技术难度极高,全世界的实验室,除了顶尖的实验室之外,没有几个有底气和资金去研究这个。
冷磁理论和静电推进其实也是非常接近可以经济的实现反重力的实验,只不过,同样是未来可期,现在提出来,就是扯蛋。
张健掐灭手中的荷花,长长舒了一口气,叹息了一声,有些感慨的说道,
“荷花没劲啊,不如长白山!”
“等你飞碟研究出来,一定要让我进去当试验品,我要当蓝星第一个称作飞碟的人!”
王重笑笑,他不相信这个世界没有飞碟,只不过是人类的还是外星人的,有待商榷。
一想到这,王重就像骂那个智障AI,特么的,只有提出100%正确的问题,才会给出100%正确的答案,而且只会冰冷冷的回答问题,就好像是一台没有连接外网的电脑,硬盘里面储存的知识你随便用,但是没办法联网搜索。
问它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外星人,它直接回复:
“这个世界是没有外星人的……”随后便是巴拉巴拉一堆理由。
王重刚松一口气,然后又弹出一个对话框:
“这个世界是有外星人的……”随后又是巴拉巴拉一堆理由……
王重彻底无语了,黑洞的详细数据都有,怎么大规模生产 反物质的方法也有,就是不智能!
更多时候,是需要用极其精准的语言,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也就是,和传统AI一样的,关键词!
1+1=2它可以回答。
1+1为什么=2它也可以回答。
但是1+1为什么=3,它就开始胡言乱语了。
因为关键词不准确,把AI搞智障了。
“飞碟你就不要想了, 那玩意不安全,最先搞的肯定是无人飞碟,需要人类驾驶的飞碟暂时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当人类真的能大规模的应用上反重力模块的时候,飞碟也就过时了……”
王重刚讲完,王洛瑶就从外面敲门进入了客厅。
王重家、张健家,王洛瑶的指纹都是提前录好的。
“刘振国院长的电话!”
王重一愣,自己刚跟刘振国闹了点小别扭,刘振国竟然给自己打电话?不怕自己阴阳怪气他?
接过电话,只是喂了一声,刘振国的声音就从电话那边传来,
“王重,新家怎么样?住的习惯不?你家的防盗系统,我们科学院可是出了很大的力气的,把最先进的科技都用在了你家!”
现在知道套近乎了……
王重撇了撇嘴,
“还行吧,草木香味闻着很舒心,就是睡觉睡得不踏实,我总感觉有人在我家安装了窃听器和摄像头,不会是你们科学院吧?最先进的窃听器和摄像头都安装到我家了?”
刘振国脸色当场就黑了,要是别人敢这么跟他说话,他高低要把人抓到科学院,让他好好体验体验科学院的最新科技。
“没有没有,你放心,咱们是自己人,怎么可能会给你家安装这些东西,而且我们科学院也没有这些东西啊,我们是搞正经研究的。”
“对了, 听说你最近得到了一份资料,想研究飞碟?”
王重没有反驳,之所以告诉胡文全,就是想借着胡文全的口,让刘振国和赵武行知道。
你不告诉我月之暗面有什么,我不强求,但是,我要研究特斯拉手稿里面的飞碟,在你们不知道手稿里面是什么的时候,王重就不信刘振国不会爆料出来一点东西。
“是啊,腐国女皇给了我一份特斯拉手稿,里面是飞碟的设计图,我觉得很有搞头,想试一试,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高!”
“让我欣慰的是,我们校长对我也是非常的信任和爱护,愿意为我这个项目提供资金,这两天忙完,我就要开始尝试开课题了。”
电话那边的刘振国抿了抿嘴唇,不知道王重说的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有些话虽然不能跟王重说,但是他还是很馋王重的。
目前为止,王重在科研上,尚无败绩,就很玄学。
而搞科研,科学不是最重要的,玄学才是。
很多时候,实验的成功并不是某些方面的突破,而是某一个瞬间,得到了一个灵感,又或者对着机器磕了一个头,导致机魂大悦,实验就直接成功了!
不管别人行不行,刘振国当了这么多年科学院院长,他是完全相信这套的。
在他自己负责的实验室,所有人进入实验室必须戴眼镜,什么眼镜都行,就算是墨镜也可以。
因为刘振国统计过,他的实验室,全员戴眼镜实验的成功率,比不戴眼镜要高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