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团长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能够用肩膀发射的火炮,他以前只是听师首长们讲过,好像叫做什么巴什么卡,据说是美国人制造的一种很厉害的洋玩意。没想到今天,他竟然亲眼看到了真家伙!
此时的战场上,蒋团长的反应不慢,可有人比他更快。
见自己的二连不负所望的突进了车站,一营杨营长大喜过望,立即让早已经准备好的一连立即跟上,埋伏在车站两侧的三连也立即发起进攻。
就在蒋团长期盼自己的二营能够快速杀出时,望远镜里,他就看到了一营一连连长郭基建矮小的身影,这位四川汉子,此时正端着一支56冲锋枪,跑在全连最前面,他的身后是一连一百余名官兵。
看到一连快速出击,蒋团长心里松了口气,可随即脸色就变得不好看起来,“好个杨俊林,提前准备了后手,竟然也不跟我说一声,害的我在这里白操心,看等下我怎么收拾你!”
蒋团长此时也反应过来,应该是一营杨营长早就做了准备,布置好了战场变化后的应对后手,这一点自己都忽略了,被鬼子布置的工事给蒙住了。
不过想了想,这鬼子如此坚固的工事,怎么就不够打呢?一次试探性的佯攻,就给拿下了!日军是故意的?不像!
此时,车站两侧的喊杀声和枪炮声也大了起来,蒋宜岳赶忙又拿起望远镜,发现两侧也有自己的部队在迂回包抄。此时在望远镜里,他也看到了指挥部队追击前进的二营李营长。
大事已定!蒋团长终于放下心来,随即想起师长离开时说的那句话,心情一下子就愉快起来,“给师部打电话,就说我五十四团,已经于今日下午...”。
说到这里,他抬起右手,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此时分针走到了下午三点三十七分,于是他继续说道:“于今日下午三点四十分,已经拿下了榆次南站!”
榆次南站的快速易手,敌我双方的高级指挥官都没有想到,仅仅只是一次进攻而已!前沿指挥所里
十八师师长王三平自然的非常高兴,指挥部队立即跟进,向榆次县城和榆次东站、北站靠拢,准备继续进攻。
而在榆次城里,八十三旅团的大井川八郎少将,则像是吃了苍蝇一样,一脸的难受。
这次虽然在榆次南站损失的日军部队,只是原来驻守榆次日军守备大队的一个中队,并不是八十三旅团的直辖部队,但南站只坚守了两个小时不到就被攻破,实在是对他坚守榆次的信心是一个巨大打击。
在他看来,榆次南站的防御工事虽说不上固若金汤,但也算得上是坚固了。他可是亲自察看过车站的工事,铁轨、枕木、沙袋、战壕、铁丝网、地雷,还有类似炮楼的砖石结构的小楼,以及经过改装加固的火车车箱。
如此坚固的工事,就算敌人有火炮,一个中队的日军防守五六天是肯定的,甚至八天十天也是有可能的。美中不足的是能够配备给守卫中队的机枪太少,只有十五挺,这还是他从其他部队抽调的结果。
可现在,两个小时不到,榆次南站就丢了,一个中队两百士兵一个都没有跑出来!他搞不懂为何会如此快的就丢失。
南站距离县城也就几公里,敌人进攻时的动静听的一清二楚,火炮轰击也不过只进行了七八分钟,算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间,他不相信那些工事会在七八分钟的炮击中就被完全摧毁,除非敌人的炮弹长了眼睛,一炮一个目标。
可现在,没人任何的战场情报,没有人逃出来也就意味着无法得知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也无法对后续的战斗做相应的调整,意味着自己其他的几个据点会面临和南站一样的后果,这如何不让他担心和害怕。
正定过来的战车第三师团第17战车联队已经卡在半路了,渡边大佐(17联队联队长渡边谦太郎)来电是铁路多处遭遇游击队破坏,两座桥梁被毁,最少五天后才能修好,让他再坚守一周时间,等待十七联队到来。
一周时间!如果是半天前,他当然是信心满满,根本就不会怀疑这个时间有什么问题。可现在,他却非常的担心,对面的敌人恐怕不会给自己如此长的时间等待,因为他已经从望远镜里看到敌军士兵向榆次县城、其他火车站移动的身影,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该死的游击队!该死的缅甸盟军!”大井川八郎少将内心里咒骂了几句之后,开始安排部队加强防守的事情,同时也给渡边谦太郎大佐发电,他只能在榆次等候四天,四天之后无论十七联队是否到达榆次,他都要带领自己的部队撤回太原。
这个时间,就是前文提到的时间。
大井川八郎少将此时已经有了撤退的心思,反正之前太原方面给他的命令是,在榆次等候十七战车联队三天,现在他已经等候两天半了,只要再过半天三天的时间就到了,届时十七师团没有到,跟他守卫榆次多长时间已经没有关系了。
有了撤退心思的大井川八郎少将还不知道,他给渡边大佐的电报内容,已经被渡边大佐转发给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看完电报的根本博司令官已经在司令部大发雷霆,正在安排参谋人员给他下达新的任务。
有人可能要想,渡边大佐有些不够意思,这不是在打小报告、背后告状吗?你还真不能这么说,或者这么说也对,原因就是日本的战车部队在地位上要高出步兵部队。
日本体制中,海军优于陆军,陆军中骑兵部队优于普通步兵,而战车部队和骑兵属于一个等级,地位也要高于步兵,因为他们是从骑兵部队改装而来。
这一点虽然与日军传统有关,但更多的则是因为日本国内资源匮乏,战车部队在日军中的稀少,属于后娘养的,上上下下都很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