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七年(229年),五月
马谡在经过数次侦查式攻击之后,终于确定河东真得有一个大粮仓,就在蒲坂南边的某处。
魏军现在的屯粮之地是安邑和弘农两处,这对河东和潼关运粮倒是没有多大问题。
可是如果魏军攻入关中,那这个运粮就不方便了。
可是在蒲坂就不一样了,它可以利用水道,从黄河到渭水,乃至郿县,整个关中都能到达。
当他磨刀霍霍准备搞一个大的时候,关中发生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大汉丞相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在督促郑国渠建设的时候,被贼人杀死。
马谡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捋诸葛亮的虎须。
别看马谡天天以丞相儿子自称,人人都说姜维是诸葛亮嫡传,其实诸葛亮因为成婚多年无子,数年前过继了哥哥诸葛瑾的二子为养子。
诸葛亮视他如亲生儿子,深恐其成为庸人,管教甚严。
无论是在屯田汉中,还是到了关中以后,诸葛亮都让他同其他人一样,参与督运粮草,大搞关中建设。
他才是诸葛亮真正的传人,倾囊相授的那种,寄托了诸葛亮所有的期盼。
“丞相,都怪弋无能,没有保护好伯松(诸葛乔字),末将罪该万死!”
丞相府内,霍弋跪在诸葛亮面前,哭成了一个泪人。
因为刘禅不回成都,他也就留了下来,并且因为是忠良之后,还被诸葛亮召为丞相府记室,并被任为中郎将。
这次他和诸葛乔一起督建郑国渠,结果诸葛乔死了,他活着回来了。
他现在十分的后悔,既有愧对诸葛亮的栽培,也有对关中世家的愤恨。
这次袭击他们的是一群游侠,精通合击之术,一看就是某一方势力培养的。
很多人说,这些人是关中世家派出来,特别是那些反对重新开渠的人。
“绍先不必自责,此事与你无关,乃是伯松福薄也!你且起来,将当日情况仔细与我道来!”
诸葛亮强忍着悲痛,挥手让下人将霍弋扶起来。
虽然去年亲子诸葛瞻出生,可是诸葛乔和他生活了七八年,一直都当亲儿子对待。
想起那个自己亲自挑选的,性格乖巧、才思敏捷,如同小时候的自己一样,哪里能没有感情。
虽然人死不能复生,不过他一定要查清是谁干的。
“当日我等奉命监督清渠,因为洛水东移,之前的入口已经不可用,我和伯松商量唯有改道。
于是我们分头行动,他向北我向南寻找合适的位置。谁知道才行出数百米,一群布衣刺客就从河堤下杀出……”
“后来刺客虽然被末将拼死杀退,可是伯松的肚子上也中了一剑,最后……呜呜呜!”
霍弋想起当日的情况,还在恨自己为什么不选向北的方向,这样诸葛乔就不会死了。
“刺客是何地口音?”
“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刺客所用武器是何款式?”
“乃是关中常见的短剑!”
“刺客身上是否有什么标识?”
“未有!”
“绍先你身上还有伤,先下去休息吧!”
诸葛亮看到霍弋身上的伤口,因为激动之下,还在隐隐的出血,连忙喊来医士。
“丞相,霍弋无事,只愿为伯松报仇雪恨!”
霍弋哪里肯下去,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抓住首谋,斩之以泄恨。
“绍先还是先下去吧,一切丞相自有定夺!”
杨仪看到诸葛亮眼中的反光,知道诸葛亮是不想大家看到他的丑态,连忙拉着霍弋出去了。
霍戈虽然有心反抗,不过在看到杨仪不停地打眼色,也就明白了。
看到两人出去了以后,诸葛亮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洛水附近的土地都是杜家的,可是杜家第一个投诚大汉,没有必要干这种事。
杜理更是一天三趟的向自己保证,此事和杜家无关,甚至和下面的分支也查过了,都没有关系。
难道是曹魏派人行刺的?
因为行刺刘禅失败,刘禅现在更是躲在未央宫不出门,就找上了重臣的家人?
不对,不对,他要刺杀也应该杀自己或者朝廷重臣,一个养子诸葛乔有什么好暗杀的。
而且以他对司马懿和曹叡的了解,他们肯定不会这么下作,暗杀皇帝已经是最后的底线。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
若是他们这样干的话,以后如何统御天下,手下人又会不会学他们呢。
想到以前在蜀中虽然很难,但是只有一个烦恼,那就是如何带兵打败魏军。
现在大汉已经攻占陇右、凉州,定鼎关中,可是怎么就感觉烦恼更多了呢,多到让人心力交瘁。
如今大汉刚刚完成“还与旧都”的第一步,后面击败魏吴,光复大汉的宏伟计划,自己还能实现它吗?
“丞相,丞相!”
就在诸葛亮暗自伤神的时候,姜维从外面跑了进来。
“伯约,发现了什么没有?”
姜维如今是大汉的司隶校尉,虽然没有掌管军议司,不过手下的缇骑可不是摆设。
“丞相,我经过侦查发现,离案发地不远,陇右胡家刚好有一支商队经过!
可是商队过了洛水之后,后面居然就没有了踪迹。
于是我就猜测,敌人要么往北地郡潜逃,要么就是准备渡河东去!
果然,我在向北百余里处发现了这些人的踪迹,在他们逃入青龙山之前截住了他们。”
姜维双眼深陷,一脸的风尘滚滚,一看就是长时间没有休息。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让他嗓子有些沙哑,只能停下来缓一下。
“如何,贼人抓住了没有?”
诸葛亮向前走了一步,有些心切的问道。
“贼人一看逃不了,就纷纷自戕,不过我带回了一个人,他说他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姜维的招呼一下,很快外面走进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少年一身褐色布衣,不过双目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不好骗的那种。
“你,你是那个?”
诸葛亮看着少年,只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但是又想不起来。
“韩德之子韩瑶,拜见丞相!”
没错,这个人就是韩德的二儿子韩瑶。
当初凤鸣山一战,其家五口人,四个被杀,他被赵云生擒,献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念其年幼,又为了收买人心,就将他给放了。
也就是说,赵云手撕韩德一家五口户口本的时候,还有一页没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