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大汉丞相府
连日忙于关中屯耕之事,今日诸葛亮难得的放了一天假,招费祎,向朗,杨仪等亲近之人议事。
“屯田之利有六,而广储刍粮不与焉。战不废耕,则耕不废守,守不废战,一也;
屯田之吏十据所屯以为己之乐土,探伺密而死守之心固,二也;
兵无室家,则情不固,有室家,则为行伍之累,以屯安其室家,出而战,归而息,三也;
……”
“魏屯田之策虽妙,然中原十室九空,田地多而人口少,我蜀中各地皆是有主之地,不可图也!
昔日群雄并起,屯田虽劳苦尚能活命,今时三足鼎力,危险大大下降,寻一深山即可保命也!”
诸葛亮听着杨仪诵读曹魏屯田之策,缓缓的摇了摇羽扇。
“丞相所言甚至,据姜伯约所言,关中各地兴修屯堡,若是强行民屯,恐会引起变化。”
最近关中春耕,文武百官也为如何屯田,展开了一番讨论。
有世家之人提出,将土地分给各大世家发展,以足军粮之需。
这种办法生效快,朝廷省心,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粮米。
不过这种办法明显有很多不妥,遭到很多出身贫寒的将官反对。
于是他们建议仿凉州制,将田地分给下面将士,形成军户制度。
不过他们这种办法明显行不通,因为凉州都是胡人,以前一直被部落压榨。
赵统只不过把属于他们的那份好处还给他们,同时给了他们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上升的通道而已。
关中则是田地多,人口少,如果能吃饱肚子,谁想当军户呀?
所以商议到最后,实行的还是汉中的老办法,军屯。
只不过军屯的主要人员,从汉军变成了俘虏,还有关陇各地的羌氐各族。
诸葛亮招抚关陇的诸胡出山,仿照凉州旧事,按人头分田分地,同时给于大汉的户籍。
就在几人讨论的时候,侍中董允快步走了进来,额头还有细密的汗珠。
“丞相,陛下那边说,不愿意回成都!”
自从刘禅来长安以后,他作为侍中那一直陪在刘禅的身边。
让他头疼的是,在举行完祭祖大典之后,刘禅居然不愿意走了。
还说诸葛亮在哪里,他就在哪里,这里有安全感。
“哎!”
诸葛亮放下羽扇,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他感觉有些愧对刘禅,没有将他给照顾好。
刘禅今年不过22岁,从15岁继位开始,那就一直老老实实的待在成都的皇宫。
自己这些年南征北战,年为了大汉社稷,对于刘禅的关心有些落下了。
杨仪见诸葛亮为难,主动开口说道:“丞相,不如我前去劝说一番?”
他认为刘禅是见识了长安的繁华,所以不想回成都了。
长安是什么地方,那是二百多年的西汉国都,二百多年的东汉西都。
无论是宫殿城池的建筑,还是南来北往的人和事物,那都当世数一数二的存在。
只要答应刘禅,以后有好玩的,好吃的送给他,应该没多大问题。
“不妥!陛下为君,又没有什么过错,我等臣子岂能相逼!
文伟(费祎),现在马谡那边是什么情况?”
诸葛亮拦住了杨仪,看向一旁的长安令费祎。
费祎作为诸葛亮的左右手,辅助他处理军议司的相关情报。
这也是后来,费祎为什么能接替蒋琬的原因。
“除了郭淮在蒲坂等地屯粮,魏军暂无其他动向!安东将军这边厉兵秣马,似乎有东进之意!”
费祎先是看了一下诸葛亮,然后才看向其他人说道。
军议司所有的情报都是绝密,没有诸葛亮的首肯,他是不会告诉任何人的。
“既然如此,就以陛下欲抚慰关中的名义,暂且留在长安,其他一切照旧!”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
说实话,刘禅还是比较好养活的。
他不是曹叡那种见过大世面的人,一上来就到处建宫殿,招揽美女。
他甚至不需要什么皇帝排场,只需要有几个人服侍他的日常生活就可以了。
那么他这一点小小的请求,诸葛亮决定满足他。
等董允那边出去了以后,杨仪站出来又说道:“丞相,司马懿老谋深算,安东将军实在过于年轻,不若使廖化等将,将其换回长安?”
虽然马谡这次立了大功,并且被封为安东将军,掌握了兵权。
不过在杨仪看来,其和司马懿还是差远了,甚至有点不如廖化等宿将。
而马谡手里又掌握着关中三分之一的兵权,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关中危矣,大汉危矣。
谁知道杨仪还没有说完,一旁的向朗就开口反驳。
“杨长史此言谬矣,幼常参赞军机多年,智计百出、精通兵法,常常与丞相帐下论兵,实乃大才也!
纵然不如司马懿,也不过是年岁上吃了些亏,只需多历练即可,望丞相明鉴!”
如今蜀汉实力膨胀,各方势力快速崛起。
作为荆州人肯定要帮荆州人,更何况马谡是他的好友兼同乡(襄阳郡宜城县)。
杨仪冷笑道:“敢问向大夫,安东将军可曾领军破敌,又可曾攻占城池?”
他就差挑明了,马谡一点本事都没有,这次能加官进爵那都是沾别人的光。
“昔韩信未拜将时,不过一执戟郎,然酂侯(萧何)慧眼识英雄,而其后统率三军大破项羽!此非旧事乎?”
“马谡之才,不及韩信万一!”
“幼常一言破十万曹军,更得郝昭如此将才!”
……
两人争辩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一同拜向诸葛亮。
“文伟,你如何看?”
诸葛亮没有回答两人,而是看向一旁的费祎。
“祎非质疑安东将军也,实是如今关中各地春耕,当小心行事才为上策!”
费祎无视了向朗的求助,说出了心中的真实想法。
他是江夏郡人,其实也可以算得上荆州派的一员。
可是和向朗不同,其为人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于凡人。
“文伟所言甚是,如今乃是非常时期,当处处小心谨慎!传令马谡不得擅自开启战端,违者军法从事!”
对于诸葛亮来说,他还是非常看重马谡的。
无论是七擒七纵孟获,还是第一次北伐的金刀之谶,诸葛亮觉得马谡的眼光很长远。
而且诸葛亮和马谡的哥哥马良关系非常要好,爱屋及乌,其将这份爱迁移到马谡身上,也是人之常情。
另外一个方面,虽然大汉出了魏延,赵统这样的猛将,但是文武双全之人还是太少了。
相对于降将姜维,马谡比他更适合作为一个接班人。
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诸葛也希望马谡能快速积累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