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部,引雷台。罡风凛冽,却吹不散弥漫在仙官之间那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雷部小仙女云芷,身处“福报系统”试点的最前沿,作为一名心思细腻、本性善良的仙官,她比许多同僚更能清晰地感受到这套系统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令人心悸的异化。
以往,雷部引雷,虽讲究令行禁止,但整个过程仍带着一丝对天地之威的敬畏,对雷法本身玄妙的感悟。引动天雷时,那天地灵气与自身仙力的共鸣,那电光石火间对毁灭与新生的刹那体会,是雷法修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今,这一切都变了味。
引雷台上,仙官们如同被设定好程序的傀儡,按照系统精准计算的坐标、能量输出、甚至劈落角度,机械地、重复地引下一道道雷光。效率数据确实好看了,误劈率也因算法的“优化”而显着降低,报表上一片欣欣向荣。
但云芷却敏锐地感觉到,雷部正在失去某种最重要的“神韵”。雷法不再是沟通天地、执掌刑劫的无上神通,而变成了冷冰冰的、为完成KpI而存在的“生产技能”。仙官们讨论的不再是雷法的精义与变化,而是如何更快地完成指标,如何规避系统的监测,如何在积分榜上提升名次。
更让她忧心的是同僚们身心的变化。
那位曾在她迟疑时出手帮她补刀树妖、性情豪爽的虬髯雷将,如今为了冲击更高的“劈雷效率榜”排名,连续高强度、高频率地引雷,导致自身修炼的雷灵之力变得躁动不安,难以控制。有一次,他在引雷时,手臂上的电弧竟不受控制地窜出,差点伤及身旁的同僚,自己也惊出一身冷汗。他眼中往日的神采被一种焦虑的疲惫所取代。
几位修为稍浅的年轻同僚,脸上已常带倦容,眼神失去了初入雷部时的锐气与好奇,只是在系统提示音和积分激励下本能地动作着,仿佛被抽走了灵魂。她甚至隐约听到风雨司的仙友谈起,有龙族同僚因为连续不停歇地布雨,导致控水神通紊乱,引发了小范围的水灵反噬,虽未造成大灾,却也是修行根基受损的征兆。
这一切,都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躺平仙尊那个关于“渡船与船票”的比喻。现在的雷部,乃至整个试点部门,似乎只关心劈下了多少雷、布下了多少雨(赚取了多少船票),却完全忘记了修行本身、雷法布雨之道所指向的“对岸”——那是对大道的感悟,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仙神应有的逍遥与初心。
这种趋势让她感到深深的不安。她觉得自己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内心的担忧和与躺平仙尊的私下交流上。她必须做点什么,哪怕声音微弱,也要尝试让上面听到。
于是,她鼓起勇气,利用系统内置的、据说可以直达效能司高层的“建议反馈”实名通道,精心撰写并提交了一份报告。
在报告中,她并未直接否定“福报系统”,而是以雷部的实际见闻为例,措辞恳切地指出:
“……自‘福报系统’试行以来,雷部效率提升有目共睹,然卑职观察到,部分同僚为追求极致效率,修行与履职过程过于急迫,缺乏必要的沉淀与感悟时机,长此以往,卑职担心恐损及仙官个体道基之稳固,以及对所司雷法职事之本心感悟与敬畏。效率提升固然重要,然仙道修行,根基乃万年之长计。望总顾问及效能司诸位大人能关注仙官可持续之修行状态,于追求效率与夯实根基之间,寻一长远平衡之策……”
她反复检查了措辞,确保既表达了担忧,又不显得像是在攻击系统。怀着一丝微弱的希望,她将报告提交了上去。
然后,便是等待。
数日后,在她几乎已经不抱希望时,玉符终于震动了一下。她迫不及待地点开,看到的却是一条格式标准、冰冷无比的自动回复:
【提示:您的建议已收到,感谢您对仙界效能提升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效能优化司将持续关注系统运行情况,并据此进行持续优化。祝您仙道昌隆!】
没有具体的回应,没有进一步的调查,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沟通的渠道。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深不见底的寒潭,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
看着这条回复,云芷站在引雷台边缘,望着下方翻涌的云海,心中涌起的是一股比罡风更冷的、彻骨的无力感。她意识到,在庞大而冰冷的体系和无边无际的数据洪流面前,个体的感受、细微的观察、乃至发自肺腑的担忧,都是如此微不足道,轻易就被那预设的程序逻辑所吞没、消解。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笼罩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