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踏上去往吴国的船,七妹丹阳却失踪了。郑旦驾一叶扁舟追上了西施乘坐的大船 ,最终一起进入吴国后宫。
范蠡、西施相逢在苎萝溪畔,接受命运的安排,又在苎萝溪畔,一夜分别。
81 离别故国
郑旦失踪了,在得到西施确认,是她自愿去吴国侍奉吴王夫差,郑旦劝说无效后,她就失踪了。她的去向,连旋波都不知道。
对郑旦的失踪,西施心里非常难过,要知道,郑旦在西施的心目中,是何等的依赖!
“她走了,怪怨我不识好歹,怪怨我不听规劝,怪怨我回到越国,怪怨我没有跟随东侠、西侠或是北侠。郑旦,你走了,却无法带走我,西施已经不属于自己。自从降临这个世间,自从来到会稽城,西施就已经不属于自己了。你走吧,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一块乐土,在那里快活的过你自己的日子。”西施想郑旦想得泪流满面。
计然又带来了夫差的王旨,催促范蠡速速供奉美女、美酒。
这期间计然去了吴国,曾经尝试在最后的时刻,让夫差自己改变主意,他曾经拜会伍子胥,想借用伍子胥,力谏夫差放弃索要美女。
虽然伍子胥痛骂了计然一顿,还是竭力反对夫差索要美女的行为,力谏夫差拒绝美色、美酒诱惑。但是,现在的吴国,国力强盛,是周围诸侯国公认的霸主,现在的夫差心存宏伟志向,远大目标,正处在踌躇满志,壮怀激烈的当年,他能听进谁的话呢!
夫差对伍子胥固然尊重,但是对伍老头子过于干涉自己后宫生活,也是相当的反感。这个伍子胥也有些不识好歹,太拿自己当回事了,把自己始终当作夫差的相父,时时处处约束夫差,干涉夫差的后宫。
夫差这次没有听从伍子胥的谏言,赌气再次下旨,敕令范蠡立即贡献美女美酒。
专成为范蠡憋屈,他一肚子火没处发泄,但是他要无条件的服从自己的大哥。他倒是想到一条妙计:找个美女替代西施,神不知鬼不觉,欺上瞒下,既应付了夫差,又满足了大哥。
他暗地去找了计然,说了自己的想法。
计然听了,一个劲地摇头,他说,不是专成的主意不好,而是找不到能替代的女子。
专成说,越国遍地美女,难道还应付不了夫差?
计然告诉专成,相国事小,军国事大,表面看范蠡、西施的分离是一个偶然,其实是一个必然,因为,西施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专成才不顾及这些呢,他又开始想其他的办法。
世间的事,看起来都那么的顺理成章,弱肉强食,没有人提出异议。当然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也是天经地义的事。败者生存在屈辱之中,屈辱就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对此感受最深的是勾践,其次是越国的大臣们,再次便是越国的黎民。勾践屈辱地是,身为国君,仍要寄人篱下,受人摆布;大臣的屈辱是忍辱负重、敢怒不敢言;黎民百姓的屈辱是,自己创造的财富不属于自己,甚至身体也不属于自己,对他们来说,谁当国君都一样。
对此,勾践感触最深刻,范蠡的感触最深刻,也最痛苦,同样,西施的感触更是刻骨铭心。
极度矛盾与痛苦的范蠡,最终还是决定,亲自送西施去吴国。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从这一天起,西施还有移光、旋波、追月、踏宫、驾风、驰原、丹阳就要踏上未卜的陌生的漫漫长路。
临行这一天,范蠡来到土城,站在院子里,隔着窗棂,看到西施正在把自己送给她的白狐裘叠放在一起,耳朵上戴着自己送给她的长长地红宝石耳坠。范蠡转回身去,不忍再看。
为了避免路途颠簸,范蠡决定先乘船,由水路到长水下船,再改陆路出关进入吴国。派专成驱车先行至长水等候,自己与要义随船而行。
这天,勾践亲自来到土城,给美女送行,勾践真诚地感激众人舍身为国的义举,言称,大功告成之日,必亲手接她们归来,满足她们的所有愿望。众人依次谢过勾践后便出了土城。
西施的美貌,震撼着勾践的心,他在近似昏厥中,呆呆地站立着,心中一遍遍重复:“越国有此等美女,可惜时运不济,唉!”
女人们来到船边,依次上了船,没有一个人回头,此刻她们所有人的心里都空落落的,说不出什么滋味,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有西施上船前,赠送给庸民一条束腰绅带,以感谢他多年的教习,让人感到了有种离别的伤感。
开船后,发生了一件出人预料的事,一件让西施挂怀一生的事:小七丹阳不见了!追月船头船尾找了个遍,没有小七的影子,急得西施喊停船回土城里找。
范蠡安慰说:“人各有志,她不辞而别,必有异志。”
西施仍不相信,坚持回去,被移光劝住。西施恳求范蠡一定要找到小七。
船开了,在一片木讷中驶进了淡淡的茫茫轻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