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三十二年秋,江南的战火尚未平息,京城的流言却已如毒藤般蔓延。茶馆酒肆里,百姓们窃窃私语,说“青雀携皇子李御逃出天牢,是遭林皇后陷害”;朝堂之上,御史们联名上书,说“陛下若不迎回皇子与青雀,恐失民心,动摇国本”。就连宫中的太监宫女,看林晚晴的眼神也多了几分躲闪——人言可畏,短短数月,“毒后”的标签竟牢牢贴在了这位曾救百姓于瘟疫、辅朝政于危局的皇后身上。
养心殿内,李威捏着奏折的手指泛白,眉头拧成了疙瘩。桌案上堆满了各地送来的密报,一半是李昭叛军在江南作乱的战报,另一半却是弹劾林晚晴、请求迎回青雀与李御的奏疏。内侍总管福安端着参汤进来,见他神色凝重,小声道:“陛下,皇后娘娘在殿外候着,说有要事求见。”
“让她……先回去吧。”李威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甚至不敢抬头看殿门的方向。这些日子,流言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起初他还能坚定地站在林晚晴身边,可随着“民心相悖”“国本动摇”的说法越来越多,他开始慌了——他是大齐的皇帝,江山社稷重于一切,若真因他与林晚晴的情意失了民心,他担不起这个责任。更让他忌惮的是李昭,叛军在江南节节紧逼,若李昭以“救皇子、除毒后”为名号召天下,恐怕真会有更多人响应。
殿外的林晚晴听到回话,指尖微微一颤。她看着紧闭的殿门,心中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她曾以为,他们能同心抵御一切流言蜚语,却没想到,最先退缩的竟是李威。可她没有离开,只是轻声对福安说:“劳烦总管转告陛下,江南战事吃紧,李昭已开始伪造‘皇子手谕’拉拢官员,若再不尽快澄清谣言,恐生变数。”
福安叹了口气,转身回殿禀报。可李威只是摆了摆手,沉声道:“知道了,让她别再管这些事,安心在坤宁宫待着吧。”
林晚晴站在廊下,看着飘落的秋叶,眼中满是悲凉。她知道,李威不是不爱她,而是被“皇帝”的身份困住了——他怕流言,怕失民心,更怕李昭趁机颠覆江山。可她没想到,这份恐惧,最终会让他一步步走向深渊。
不出林晚晴所料,短短十日,流言愈演愈烈。李昭甚至派人将伪造的“李御血书”贴满京城城墙,上面写着“母遭陷害,子泣血求告,望陛下辨忠奸,护稚子”。百姓们看了,纷纷跪地请愿,要求迎回青雀与李御;朝中大臣更是以“辞官”相逼,说“陛下若执意偏袒毒后,臣等无颜面对天下百姓”。
李威在养心殿内踱来踱去,脸色苍白。他看着窗外跪满宫门前的百姓,听着殿外大臣们的请愿声,终于崩溃了——他猛地一拍龙案,对福安道:“传朕旨意,即刻派人前往江南,迎回青雀与皇子李御,接入宫中居住!”
旨意下达的那一刻,林晚晴正在坤宁宫整理奏折。听到消息时,她手中的朱笔“啪”地掉在纸上,染红了“江南战报”四个字。她闭上眼,泪水无声滑落——她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
三日后,青雀抱着李御,在禁军的护送下回到京城。城门外,百姓们夹道相迎,高呼“皇子千岁”;宫中,李威亲自在午门等候,看到青雀,竟快步上前,伸手想接过李御,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温和:“这些日子,委屈你和皇子了。”
青雀立刻跪下,泪水涟涟:“陛下,臣妾不敢委屈,只求陛下能为臣妾和皇子做主,还臣妾一个清白!”她这一跪,更是让百姓和大臣们觉得她“受了天大的委屈”,看向坤宁宫的方向,眼神满是鄙夷。
入宫后,李威果然“为青雀做主”——他下旨册封青雀为“皇贵妃”,居长乐宫,仪仗、待遇与皇后林晚晴完全相同;封李御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以“安抚民心”。旨意一出,朝野哗然,可李威却像没看到一样,每日朝政结束后,便径直前往长乐宫,再也没踏入坤宁宫一步。
坤宁宫的灯火,渐渐变得冷清。林晚晴每日看着奏折,却再也等不到李威来与她商议;她派人送去的参汤,总是原封不动地被退回;就连女儿念安想见父皇,也被李威以“政务繁忙”推脱。念安拉着林晚晴的手,小声问:“母后,父皇是不是不喜欢我们了?”
林晚晴抱着女儿,强忍着泪水:“没有,父皇只是太累了。等他忙完,就会来看我们了。”可她自己知道,这不过是自欺欺人——李威的心,已经偏了,偏得再也拉不回来了。
而长乐宫内,却是一派奢靡景象。青雀每日锦衣玉食,身边宫女太监前呼后拥;李威更是对她百依百顺,她想要珠宝,李威便命人搜遍全国,为她寻来稀世珍宝;她想看歌舞,李威便命乐府每日在长乐宫演奏;甚至她随口说一句“朝中某大臣不顺眼”,李威便会立刻下旨将那大臣贬官。
这一切,都被暗中监视的李昭看在眼里。他躲在京城外的隐秘据点,看着密探送来的消息,忍不住哈哈大笑:“林晚晴,你输了!你以为你能凭贤德留住李威的心?你以为你能凭智谋保住皇后之位?现在看看,李威眼里只有青雀,朝堂上下只认我儿子李御,你不过是个无人问津的弃后!”
他身边的暗卫躬身道:“主公英明。如今李威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要么依附青雀,要么明哲保身,正是我们起兵的好时机!”
“不急。”李昭摆摆手,眼中满是算计,“让李威再沉迷些日子,让朝堂再乱些日子。等他彻底失去民心,等青雀彻底掌控后宫,我们再起兵,到时候,只需一声令下,天下百姓都会响应我们,李威和林晚晴,只能束手就擒!”
长乐宫内,青雀看着李威日渐沉迷酒色,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只有一丝不安。她知道,李威对她的宠爱,不过是因为李御,因为流言,一旦她失去利用价值,李威随时会抛弃她。可她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牢牢抓住眼前的荣华富贵,甚至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拉拢朝中大臣,为自己和李御铺路。
不出半年,青雀再次怀孕,生下一个女儿。李威大喜过望,封这个女儿为“安乐公主”,赏赐无数,甚至为了庆祝公主出生,罢朝三日,在长乐宫大摆宴席。
而朝堂之上,早已乌烟瘴气。官员们不再关心百姓疾苦,而是争相讨好青雀,为了升官发财,不惜行贿受贿,结党营私;江南的战事无人过问,李昭的叛军趁机占领了江南数州,逼近京城;各地百姓因赋税加重、战乱频发,怨声载道,甚至有人开始响应李昭的号召,举兵作乱。
林晚晴看着这一切,心如刀绞。她多次前往养心殿,想劝说李威振作,却都被青雀拦在殿外。一次,她终于在御花园拦住李威,看着他憔悴的面容、浑浊的眼神,泪水忍不住落下:“陛下,你醒醒吧!李昭的叛军已经逼近京城,百姓怨声载道,朝堂乌烟瘴气,再这样下去,大齐的江山就要毁在你手里了!”
李威却不耐烦地推开她,语气带着几分疏离:“皇后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朝政之事,不用你多管。有青雀在,有太子在,大齐不会有事的。”
说完,他转身就走,留下林晚晴一个人站在御花园里,任凭寒风刮过脸颊。她看着李威的背影,突然觉得无比陌生——那个曾与她并肩作战、誓言要共守江山的男人,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流言吓住、被美色迷惑的昏君。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跑来,神色慌张:“皇后娘娘,不好了!江南急报,李昭率领叛军,已经渡过长江,逼近京城了!”
林晚晴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绝望,随即又燃起一丝坚定——她不能放弃,她是大齐的皇后,是念安的母亲,就算李威放弃了,她也要守住这江山,守住她在乎的人。
她转身快步走向坤宁宫,一边走一边对身边的侍女说:“立刻去请李贤德大人和顾云舟大人来坤宁宫,就说本宫有要事与他们商议!另外,传本宫旨意,命禁军加强京城防卫,严守城门,绝不能让叛军进城!”
侍女领命而去,林晚晴站在坤宁宫的窗前,看着远处的长乐宫——那里依旧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仿佛京城外的战火与这里无关。她深吸一口气,眼中满是决绝:“李昭,青雀,你们想毁了大齐,想毁了我在乎的一切,我绝不会让你们得逞!”
而长乐宫内,青雀正依偎在李威怀里,听着外面的丝竹之声,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她不知道,李昭的叛军已经逼近京城,更不知道,她和李威的荣华富贵,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即将将这奢靡的宫阙,彻底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