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若深吸一口气,缓缓展开手中的手稿,正准备详细阐述自己的研究思路与过程,以证清白。此时,讲学厅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她手中那叠略显陈旧的纸张,仿佛那是解开一切谜团的关键。陶若定了定神,开口说道:“各位,接下来,我将向大家展示,我的学术成果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在讲学厅内回荡。陶若先是拿起那份所谓的“证据”,指着其中一处,说道:“诸位请看,此处论述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与我讲学中所呈现的清晰思路截然不同。而我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观点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与论证的。”她的手指在纸张上滑动,眼神锐利,透着自信。接着,她展开自己的手稿,手稿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她思考的过程、查阅的资料以及实地调研的心得。“这是我平日里记录的研究手稿,从最初的灵感闪现,到一步步深入探究,都详细记载于此。”她边说边翻动手稿,让周围的人能看到上面的内容。
就在这时,灵悦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我可以为陶若作证!平日里,我见她日夜钻研学术难题,常常废寝忘食。为了一个观点,她不惜翻阅大量古籍,还亲自去实地考察。这份努力与执着,绝非抄袭之人能有的。”灵悦的眼神坚定,语气充满了肯定。
台下的学子们开始交头接耳,一些人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一位知名学者走上前,仔细查看了陶若的手稿,又对比了那份“证据”,点头说道:“从这手稿的内容来看,陶姑娘所言非虚。这研究思路清晰连贯,且有诸多独特见解,绝非抄袭可得。”其他学者也纷纷围上来查看,纷纷表示认同。
随着众人的查看与讨论,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那些原本对陶若持怀疑态度的学子,脸上露出了愧疚之色。“原来是我们错怪陶姑娘了,那些人实在是太过分!”“是啊,仅凭一份漏洞百出的‘证据’就指责他人抄袭,真是不应该。”众人的目光转向那几个嫉妒陶若的同窗,眼神中充满了愤怒。
“你们几个,为了污蔑陶若,竟然使出如此下作的手段,实在是有辱书院的学风!”一位夫子严厉地斥责道。那几个同窗脸色煞白,低着头,不敢直视众人的目光。他们原本以为这份“证据”能让陶若百口莫辩,却没想到被陶若如此轻易地化解。
“我们……我们也是一时糊涂……”其中一个同窗嗫嚅着说道,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哼,一时糊涂?这分明是蓄意陷害!”另一个学子气愤地说道。在众人的指责声中,那几个同窗再也无法忍受,灰溜溜地离开了现场。
讲学厅内,气氛从紧张转为对嫉妒同窗的谴责。陶若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虽然成功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她也深知,这背后的嫉妒与恶意不会轻易消散。
此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讲学厅内,给整个空间带来了一丝暖意。陶若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片刻的宁静。周围的学子们纷纷围上来,对她表示赞赏与敬佩。“陶姑娘,你真是太厉害了,不仅学术精湛,还能如此冷静地应对这场污蔑。”“是啊,陶姑娘的才华与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然而,陶若心中却隐隐担忧。此次虽然在书院众人面前证明了自己,但这件事会不会对她在书院的声誉造成一些潜在影响?还有李夫人兄长,他一直视自己为眼中钉,会不会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这些疑问如同阴霾,笼罩在她心头。但她很快调整了情绪,她知道,此刻不能被这些担忧所困扰,当务之急是继续提升自己,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