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平稳地驶向姜瑜家所在的小区。
然而,快到小区门口时,车速却缓缓降了下来。
前方路口被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禁止车辆通行。
两辆巨大的红色消防车停在路边,闪烁的警灯将周围映得一片红蓝交错。
不少居民正围在警戒线外,对着小区里面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着火了!”
“好像是12号楼,火还不小呢!”
康临顺着众人的目光望去,果然看到其中一栋高层住宅楼的中部,正有滚滚的黑烟冒出。
火势似乎是从六楼烧起来的,已经蔓延到了七楼,甚至连八楼的窗户都被熏得漆黑。
“进不去了。”陈星将车稳稳停在路边,神情依旧冷静。
“怎么会着火了呢?”马娟有些担心,“小瑜他们家没事吧?”
康临拿出手机,正准备给姜瑜打个电话,目光却被七楼阳台的一幕牢牢吸引住了。
七楼的阳台上,挤着一家五口人。
他们用湿毛巾捂着口鼻,脸上满是惊恐和黑灰。
一个年轻的母亲正紧紧抱着一个看起来不到两岁的孩子。
站在阳台的栏杆边,声嘶力竭地向下呼救。
楼下,消防员已经迅速铺开了巨大的救生气垫。
同时,另一组消防员正试图从五楼的阳台架设梯子,向上攀爬。
火舌从六楼的窗户里不断窜出,炙热的浪潮让七楼的阳台也变得岌岌可危。
情况万分紧急!
一个身形矫健的消防员顺着梯子,很快就爬到了六楼和七楼之间。
他一只手扒住七楼阳台的栏杆,另一只手伸向那个抱着孩子的母亲。
“把孩子给我!”消防员大声吼道。
那位母亲犹豫了一下。
看了看怀里被吓得哇哇大哭的孩子,又看了看下面那个虽然巨大但仍让人心悸的救生气垫。
最终还是一咬牙,将孩子递了过去。
消防员接过孩子,用自己宽厚的胸膛将小小的身躯护住。
他没有选择原路返回,因为抱着孩子下梯子风险太大。
他看准了楼下气垫的位置,对着下方的同伴打了个手势。
然后,在所有人惊骇的目光中,他抱着孩子,从七楼的阳台边缘,一跃而下!
“啊!”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呼。
马娟更是吓得捂住了嘴巴。
康临的瞳孔也骤然一缩。
在下落的过程中,那名消防员用尽全身力气,在空中蜷缩起身体。
调整姿态,将自己的后背朝下。
他像一只煮熟的虾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怀里的孩子构筑了一个最后的安全壁垒。
“砰!”
一声闷响。
两人稳稳地落在了救生气垫的正中央。
巨大的冲击力让消防员向上弹了一下,又重重落下。
但他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那个保护的姿势,双手没有一丝一毫的松动。
地面上的医护人员和消防员立刻冲了上去。
孩子被毫发无伤地抱了出来,只是受了些惊吓,哭声嘹亮。
而那名消防员,在确认孩子安全后,才松了口气,随即就因为巨大的冲击力而昏了过去。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有了第一个成功的案例,七楼阳台上剩下的四个人也有了勇气。
他们按照消防员的指示,一个接一个地从阳台上跳下,准确地落在气垫上,全部成功获救。
救人行动结束,灭火便没有了后顾之忧。
高压水枪如同几条白色的巨龙,从不同角度射向着火的楼层。
不过十来分钟,原本蔓延了四层楼的大火,就被彻底扑灭了。
很快,警戒线解除,消防人员在勘察完现场后,公布了起火原因。
是六楼的住户出门买东西,忘了关厨房的火,引燃了油锅。
这个小区楼龄很新,消防设施也很完善。
之所以烧得这么快,主要是因为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备着不少油、面、酒之类的易燃品,这才助长了火势。
一场虚惊。
陈星重新启动车子,平稳地驶入小区的地下停车场。
“我们官方采购的消防器材,都是公开招标的吗?”康临忽然开口问道。
陈星愣了一下,随即回答:“是的,康先生。
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尤其是这种关乎公共安全的设备。
都会进行严格的公开招标和质量检测。”
康临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他只是在想,刚才那个救生气垫的材料,似乎还有提升的空间。
如果能用上更好的缓冲材料,那个英勇的消防员或许就不用承受那么大的冲击力。
车停好后,康临一家下了车,乘电梯上楼。
陈星则留在车里,同时在附近区域布控,确保万无一失。
电梯门打开,姜瑜家的门正对着电梯口。
门铃还没按,门就从里面打开了。
姜瑜探出头来,看到康临一家,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叔叔阿姨新年好!康临,你们来啦!”
“哎,小瑜新年好!”马娟和康志和笑呵呵地回应。
众人换上准备好的鞋套进了屋。
姜瑜的父母也迎了上来,热情地打着招呼。
一番寒暄后,姜瑜的父亲和母亲,分别给康临和姜瑜递上了一个厚厚的红包。
这是长辈对晚辈的新年祝福。
客厅里,冯琴正准备去厨房张罗午饭。
康临却站了起来:“阿姨,今天我来做吧,让您尝尝我的手艺。”
冯琴一愣,连忙摆手:“那怎么行!你是客人,哪有让客人下厨的道理。”
“妈,你就让他做吧,”姜瑜在一旁帮腔,“他做的菜可好吃了,真的!”
马娟也笑着说:“亲家母,你就让他试试。这孩子手艺还真不错。”
见三个人都这么说,冯琴半信半疑地同意了。
于是,康临系上围裙,走进了厨房。
姜瑜也像个小尾巴一样跟了进去,说要给他打下手。
很快,厨房里就传来了有节奏的切菜声,以及锅铲与铁锅碰撞的清脆声响。
康志和与姜瑜的父亲在客厅里泡茶聊天。
马娟则和冯琴坐在一起,目光都不由自主地飘向厨房。
透过厨房的玻璃门,能看到两个年轻人配合默契的身影。
一个掌勺,一个递盘,时不时还凑在一起低声说笑。
那画面,怎么看都像是一对已经过门的小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