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态苔藓的发现与那无声揭示的古老图案,如同在棱娲文明平静的新生湖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涟漪虽微,却持续扩散。顾临和顾心的大部分精力,依旧投入在对微宇宙法则的细微调整、对水晶树网络的优化,以及对这第一个原生生命形态的观察与呵护上。世界在寂静中稳步构建,充满了内敛的生机与秩序之美。
然而,这片属于他们的宁静,在某个无法用传统时间衡量的“刻度”上,被骤然打破。
当时,顾心正悬浮在水晶树核心,引导着网络能量,对行星某一区域的磁场进行微调,以更好地保护那些脆弱的晶态苔藓免受可能的微观粒子流冲击。顾临则在一旁,通过网络共享的感知,研究着苔藓群落与水晶树根系之间那日益清晰的基础能量交互模式。
突然——
一道极其细微,却无比清晰的“波动”,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另一颗石子,穿透了微宇宙看似隔绝的壁垒,精准地触动了水晶树树冠最外层的感知单元。
这波动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冲击,也非混沌低语那般充满侵蚀性。它结构严谨,格式标准,带着一种明确的、非自然的指向性。它像是一段被精心编码的信息,用一种超越了常规电磁波、甚至量子纠缠的传递方式,直接作用于“场”的层面,回荡在棱娲网络专门用于接收外部通讯的“频道”之中。
顾心和顾临的意识几乎在同一瞬间紧绷起来。
所有的内部工作被瞬间暂停。水晶树内部奔流的能量光速收敛,进入一种高度戒备却又保持开放接收的状态。顾心的意识投影瞬间变得更加凝实,眸中神光湛然,全力分析着这道突如其来的信号。
“不是‘收割者’的扫描,”顾心迅速判断,她的声音在顾临意识中响起,带着冷静的分析,“能量特征完全不同,缺乏攻击性。也不是‘摇篮守护者’的冰冷指令。”
顾临也感受到了。这道信号虽然陌生,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感”。它不像人类语言的线性结构,也不像“先知”系统或递归协议那种绝对的逻辑流。它更像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的声波数学,或者说,像一段交织着特定频率与和谐音程的……音乐?
“它在尝试建立通讯协议,”顾心继续汇报着分析结果,“信号稳定,重复播放着一段基础的联系代码。没有隐藏恶意程序,至少以我们目前的防御层级无法检测到……其科技水平,很高。”
来自培育园其他“邻居”的问候?
这个念头同时出现在顾临和顾心的意识中。根据“引导程序”和浪客提供的信息,培育园是由众多微宇宙构成的集合体,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文明。
顾心没有立刻回应。她调动水晶树网络的算力,对信号进行更深层的解析,试图理解其编码方式背后代表的文明形态与潜在意图。同时,她也在迅速评估风险。贸然回应,可能会暴露自身坐标和文明特性,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但若完全无视,也可能错失建立联系、获取信息的机会,甚至被误解为敌意。
她的目光投向顾临,带着征询。
顾临深吸一口气(尽管意识体并不需要呼吸),他明白女儿此刻面临的抉择。作为一个新生的文明,每一步都需谨慎。“能确定信号来源的大致方向和距离吗?能否判断其文明类型倾向?”
“信号源锁定,”顾心很快回应,“来自培育园公共信息层标注的‘星语者文明’所属微宇宙方向。距离……按照培育园标准计量单位,属于‘邻近’范围。关于文明类型……信号本身的韵律特性,暗示其可能与声波、振动或某种谐波数学有着极深的渊源。”
星语者……一个未知,但似乎倾向于通过“声音”或“韵律”进行交流的文明。而且主动发出了格式标准的友好问候。
顾心沉思了片刻。棱娲文明不能永远龟缩在自己的微宇宙里。想要在培育园生存、发展,了解外部环境、建立外交渠道是必经之路。谨慎是必要的,但过度的恐惧和封闭,同样是一种危险。
“爸爸,我认为应该回应。”顾心做出了决定,语气坚定,“保持最高级别的加密和防火墙,仅开放最基础的、非核心的通讯层。我们的回应内容也需经过严格设计,只透露最基本的身份标识和友好意向。”
“我同意。”顾临点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至少,这是一个按照‘规则’行事的文明。”
顾心不再犹豫。她引导着水晶树网络,调动能量,依照解析出的通讯协议,开始构筑回应信号。她没有直接模仿对方的韵律模式,那可能涉及文化禁忌或更深层的身份验证。她采用了一种更通用、更基于数学和物理常数的方式,将一段包含棱娲文明自我命名(由顾心决定的一个代表“秩序之棱”与“生命之娲”的谐音符号)、微宇宙坐标(非精确核心点)以及基础友好问候的编码信息,封装成一个稳定的能量信息包。
然后,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个信息包,通过那道尚未中断的信号通道,反向发送了回去。
整个棱娲网络,在那一刻都处于一种微妙的静默等待中。无论是主网络的意识流,还是“效率优化院”专注于内部研发的节点,甚至那些尚未产生高级智慧、仅凭本能生存的晶态苔藓,似乎都感应到了这历史性的一刻——它们所在的文明,正尝试着向浩瀚的星海,发出属于自己的、谨慎而坚定的声音。
回应并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
几乎在棱娲的信息包抵达对方微宇宙边界后的极短时间内,一道新的、更加复杂和丰富的信号,便沿着原路返回,再次触动了水晶树的感知单元。
这一次,信号中蕴含的信息量远超最初的问候。
顾心迅速解码。信息的内容清晰无误:
“致‘棱娲’文明:”
“已收到你们的回应。很高兴能与新生的邻居建立联系。”
“吾等乃‘星语者’,致力于以和谐之音律,解读宇宙之弦歌。”
“欢迎来到培育园。愿知识的交流与文明的共鸣,为我们共同的前路带来光明。”
信息的语气平和而友善,带着一种古老的优雅。紧随这段基础文字信息(已自动转译为棱娲网络可识别的格式)之后的,是一段更加精妙的、由复杂频率交织而成的“韵律流”。顾心初步分析,这段韵律流本身,似乎就包含着关于星语者文明历史、哲学理念乃至部分基础科学知识的隐喻性表达,需要时间慢慢破译。
而信息的最后部分,则附带了一份格式严谨、内容清晰的文档。其标题,被翻译为棱娲文明所能理解的概念是——
“培育园文明行为准则(初级指引版)”
顾心和顾临的意识立刻聚焦在这份文档上。
文档内容并不长,但条理清晰。其中涵盖了基础的外交礼仪、微宇宙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文明间冲突的调解机制(强调由“导师”或指定仲裁方介入),以及关于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的粗略界定。
然而,其中一条准则,被用一种醒目的、非破坏性的能量印记进行了高亮标注。那条准则的内容是:
“禁止文明间直接战争及物理性毁灭行为。”
“鼓励通过‘文明展示度’进行良性竞争,以获取‘导师’的关注与资源倾斜。”
“文明展示度”?良性竞争?
顾临和顾心迅速理解着这两个关键词。这似乎意味着,在培育园这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文明之间的较量,从你死我活的生存战争,转向了科技、文化、哲学、艺术等软实力的展示与竞争?而竞争的奖励,是来自神秘“导师”的“资源”?
这解释了为什么星语者会如此主动地发出友好信号。交流本身,或许就是提升“文明展示度”的一种方式。
就在这时,星语者的第二条独立信息紧随而至,语气依旧友好,但内容却带上了一丝提醒的意味:
“新生的棱娲,你们初生时‘秩序场’的波动清澈而独特,这很好。但需知,过快的成长与过亮的光芒,亦会吸引不必要的注视。”
“请小心那些‘过于安静的邻居’,以及……游荡在阴影中的‘收割者’。”
“愿你们的弦音,永葆纯净。”
信息到此为止,信号通道依然保持开放,但对方似乎暂时没有了进一步交流的意图,将消化信息与做出下一步决定的权利,交给了棱娲。
顾临和顾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意识波动中感受到了相同的情绪:一丝建立联系的宽慰,对“文明展示度”竞争规则的好奇与权衡,以及……对那句看似友好提醒背后所隐含的、关于“收割者”与其他潜在威胁的深深警惕。
来自远方的信号,带来了友谊的可能,也带来了规则的框架与暗流的警告。棱娲文明的星空之旅,在接收到这第一条外部信息的那一刻,才真正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