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将军府内,愁云惨淡。张昭与张纮面对着一堆近乎绝望的文书:山越烽火未熄,清剿耗费巨大且成效不彰;府库空空如也,物价飞涨引发的民怨已渐成燎原之势;最致命的是,通往江北的补给线愈发脆弱,周瑜和孙策大军已濒临断粮的边缘。
“张纮先生,局势危殆,恐非军事所能独善了。”鲁肃风尘仆仆地从地方赶回,语气沉重,“伯符与公瑾虽勇,然无粮之兵,锐气终难持久。刘备据守坚城,韧性十足,更有糜兰为其经营调度,持久力远胜我军。若再僵持,非但江北难图,恐我江东根基亦将动摇!”
张纮长叹:“子敬所言,我等岂不知?然伯符性情,焉肯功亏一篑?此时言退,他必然震怒。”
“非是言退,乃是战略转圜,以进为退!”鲁肃目光炯炯,走到地图前,“此战,我已显露锋芒,挫刘备锐气,据有舒县,足以震慑江淮。然欲毕其功于一役,吞并徐扬,时运未至,国力亦不允。当此之时,应力争最大战果,并将目光南移。”
他手指划过长江:“江北之地,虽好然如飞地,易攻难守,且四战之地。而我江东心腹之患,实在内部!山越未平,则后方永无宁日;豫章郡虽名义上归属,然统治未稳,地广人稀,潜力巨大;更南方的交州,地僻人稀,亦可徐徐图之。 此乃巩固根基、向南拓展之天赐良机!若困于江北与刘备死斗,不过是为曹操做嫁衣,徒耗元气耳!”
“子敬之意是?”
“我等当劝主公,以现有战果为基础,与刘备展开议和谈判。然初始必要漫天要价!可提出要求刘备让出广陵郡! 甚至部分九江之地。如此,我方握有舒县,若再得广陵,则长江北岸屏障尽在我手,淮南之地唾手可得。此乃极致之要价,刘备断难接受,但唯有如此,才能在后续博弈中换取真正所需。”
鲁肃眼中闪烁着谋士的精光:“刘备、糜兰必竭力反对。届时,我可顺势提出真正目标:刘备需正式承认我对豫章郡的完全且唯一的统治权,放弃一切在豫章之利益;彻底停止资助山越;并开放江淮商贸通道。 为此,我方可不情愿地考虑让出舒县乃至部分庐江土地。如此,我虽失江北前沿,却得实利——获得对豫章郡名正言顺的消化整合权,解除后顾之忧,更能抽身出来,全力经营南方,平定山越,积攒实力,以待天下之变!此乃真正的霸业之基!”
张纮闻言,深以为然。鲁肃之策,既顾及了孙策的面子和军中主战情绪,又以高超的谈判策略着眼于江东长远的实质利益。
“然伯符处……恐其假戏真做,执意要取广陵。”张竑依然忧虑。
“故此,需肃亲往江北,面陈利害,更需一位能洞察全局、劝得住主公之人同行。”鲁肃的目光看向了内室。
鲁肃携少量犒军物资,冒险北上,先至舒县周瑜大营。
所见景象令他忧心。士卒面带饥色,虽军纪未散,但疲态尽显。周瑜出迎,英姿虽在,却难掩憔悴。
帐中,鲁肃将后方窘境及自己的“以进为退,南向战略”和盘托出。周瑜默然良久,凝视地图,缓缓道:“子敬之见,老成谋国。取广陵,不过激怒刘备,促其死战,于我现状而言,几无可能。然以此为饵,换取豫章名分与南方喘息之机,实为上策。刘备得保江北基本盘,亦恐曹操渔利,必有和意。”
两位最具战略眼光的智者达成了共识。然而,如何确保孙策能理解并执行这需要高超谈判技巧的策略,仍是难题。
“我修书一封,详陈军事困境与此策之妙处。子敬可携往江都。此外,我请来了一位关键说客。”周瑜道。
帐帘掀开,年轻却目光沉稳的孙权步入帐中:“都督,子敬先生。兄长为江东浴血奋战,然今局势已变。父亲与兄长创业艰难,当以保全基业、光大门户为重。权虽不才,愿随先生往见兄长,陈说此‘以虚换实’之妙,恳请兄长暂敛雷霆之怒,为我孙氏万年基业计!”
江都大营,孙策伤势渐愈,但焦躁日增。广陵久攻不下,关羽败而不溃,后方消息如同催命符,让他这头猛虎困于笼中,暴躁异常。
当鲁肃、孙权到来,并提出“先索广陵,实取豫章”之策时,孙策的第一反应先是基于其性格的强烈主张。
“议和?可以!但必要刘备让出广陵!否则我大军岂不白忙一场?我就要广陵,看那大耳贼肯是不肯!”吕范等主战将领也纷纷附和,要求施加最大压力。
鲁肃见状,并不直接反驳,而是首先肯定孙策的强势:“主公所言极是!谈判桌上,自当力争上游。索要广陵,正显我江东军威,亦使刘备知我虽暂困,锐气未失!”此言先安抚了孙策的情绪。
接着,他话锋一转,分析道:“然刘备、关羽必誓死守卫广陵,其城坚粮足,强攻徒损兵力。即便刘备迫于压力暂许,其部下必不甘心,日后恐衅端不断,反使我陷入北线泥潭,无力南顾。届时,山越复起于内,刘表、曹操觊觎于外,我江东危矣。”
此时,孙权上前,以冷静沉稳的语气补充,将话题引向真正的战略目标:“兄长,父亲与兄长之志,在乎天下,岂囿于一城之得失?广陵虽好,然取得代价巨大,且后患无穷。不若以此为我谈判之‘虚招’。我真正所需,乃是名正言顺、无人掣肘地消化豫章全境! 此郡地广潜力大,若得全力经营,必成我江东粮仓兵源之地。让出江北激战之地舒县,可缓和与刘备之矛盾,使我能集中力量,西图江夏报父仇,南平山越定根基! 此乃舍一时之虚名,而求万世之实利!待我内部充实,南方底定之时,再北望徐豫,天下谁可挡我?”
孙权的话,条理清晰,句句点在南向经营的战略利益和谈判策略上。周瑜的密信也适时送到,信中详细分析了军事上的困境,支持鲁肃的战略转圜,并强调唯有如此才能“舍赘肉而强筋骨”。
孙策看着地图,目光从广陵逐渐南移,扫过丹阳、吴郡,最终落在广阔的豫章郡。他并非一勇之夫,深知弟弟和重臣所言才是老成谋国之道。那股争强好胜之心,渐渐被开拓基业的雄心和现实的压力所取代。他明白了鲁肃“漫天要价”背后的真正意图。
他沉默良久,终于一拳砸在案上,决然道:“好!便依子敬、公瑾之策!与刘备谈!”
“告诉刘备,想要舒县,就拿广陵来换!但他若舍不得广陵……那就必须正式议和,承诺绝不干涉豫章郡事务,承认我为豫章唯一之主;严束所部,不得再资山越一兵一甲;开放合肥、历阳等市,允我商队通行。否则,我江东儿郎,宁愿血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