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后的第三日,早朝的氛围已不复往日的压抑,却多了几分微妙的敬畏。文武百官列班整齐,目光扫过御座之侧的谢九渊时,无不带着小心翼翼的恭顺。楚桓端坐龙椅,脸色虽依旧带着几分威严,却难掩眼底的疲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清算逆党之后,朝堂之上出现了大量的空缺职位。楚桓本想提拔几位心腹填补空缺,以巩固自己的皇权,却没想到,谢九渊早已联合朝中几位正直且有才干的官员,拟定了一份举荐名单。名单之上,皆是品行端正、能力出众之人,既有寒门出身的贤才,也有忠于职守的前朝旧臣,唯独没有楚桓属意的那几位心腹。
“陛下,”谢九渊上前一步,躬身递上举荐名单,“逆党清除之后,朝堂诸多职位空缺,若不尽快填补,恐影响朝政运转。臣与几位大臣商议之后,拟定了这份举荐名单,所列之人皆为可用之才,恳请陛下审阅。”
楚桓接过名单,目光快速扫过,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名单之上,没有一个是他心中属意之人,反而有几位是他一直想要打压的官员。他心中清楚,谢九渊这是在借机安插自己的人手,进一步扩大他在朝堂的影响力。
“谢爱卿,”楚桓放下名单,语气带着几分试探,“这份名单上的人,虽有才干,但大多资历尚浅,或者与逆党有着些许牵连,直接提拔,恐怕难以服众吧?”
“陛下多虑了。”谢九渊从容应对,“名单上的诸位,虽有些资历尚浅,但皆是能力出众、品行端正之人。至于那些与逆党有过些许牵连的,臣已派人查明,他们皆是被逆党胁迫,并非真心依附,而且在此次清算逆党的过程中,还提供了不少有用的线索,理应得到重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大楚正值用人之际,陛下应该以才德为重,而非资历和过往的些许牵连。只有这样,才能让天下贤才归心,让大楚的朝政更加清明。”
楚桓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阶下的百官。他看到,大部分官员都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显然是默认了谢九渊的举荐。而那几位他属意的官员,此刻也只是面露不甘,却不敢站出来反对。楚桓心中明白,经过清算逆党一事,谢九渊的威望已经达到了顶峰,朝堂之上,早已没有人敢公然与他作对。
“既然谢爱卿与诸位大臣都认为这份名单可行,那便依你们所言吧。”楚桓最终还是妥协了,“传朕的旨意,按照名单之上的举荐,任命相关官员,即刻到任。”
“臣遵旨!”谢九渊躬身领旨,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
散朝之后,楚桓回到御书房,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坐在龙椅上,一拳砸在桌案上,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他没想到,自己身为大楚的皇帝,竟然会被臣子如此牵制,连提拔心腹的权力都没有。
“陛下,”贴身太监李公公小心翼翼地走上前,为他倒了一杯茶,“谢太师如今权势滔天,朝堂之上大多是他的人,陛下若是再这样下去,恐怕会被他架空啊。”
楚桓端起茶杯,猛地喝了一口,语气冰冷:“朕当然知道!可谢九渊手握东厂和禁军的部分兵权,又有皇后在后宫支持,威望极高,朕现在根本动不了他。”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不过,朕也不会就此罢休。传朕的旨意,密切监视谢九渊和皇后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们有任何不轨之举,立刻向朕禀报!”
“奴才遵旨!”李公公躬身应道,心中却暗暗叹了口气。他知道,陛下想要扳倒谢九渊和皇后,恐怕没那么容易。
与此同时,坤宁宫暖阁内,沈静姝正在听青禾禀报后宫的情况。
“娘娘,按照您的吩咐,新提拔的几位宫女太监已经到位,分别负责各宫的饮食、起居和守卫事务。另外,我们安插在各宫的耳目也已经传来消息,所有嫔妃都很安分,没有任何异常举动。”青禾躬身禀报。
沈静姝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好。后宫是陛下的后院,也是我们的根基,必须牢牢掌控在手中。只要后宫稳定,我们在前朝的行动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娘娘说得是。”青禾说道,“不过,奴婢听说,陛下最近派人密切监视您和谢督主的一举一动,似乎对您和谢督主颇为忌惮。”
沈静姝眼中闪过一丝冷冽:“这很正常。陛下生性多疑,我们手握重权,他自然会有所忌惮。不过,只要我们行事谨慎,不露出任何把柄,他就奈何不了我们。”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我们现在的势力已经足够强大,朝堂之上有谢九渊坐镇,后宫有我掌控,东厂和禁军也有我们的人,陛下就算想动我们,也得掂量掂量后果。”
就在这时,谢九渊走进暖阁,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娘娘,朝堂的事情已经处理好了。陛下已经批准了我们的举荐名单,那些空缺的职位,很快就会被我们的人填补。”
“太好了!”沈静姝心中一喜,“这样一来,我们在朝堂的势力就更加稳固了。”
谢九渊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目光深邃地看着她:“嗯。不过,陛下对我们已经有所忌惮,刚才散朝之后,他已经派人监视我们的一举一动了。”
“我已经知道了。”沈静姝点了点头,“不过,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我们同心协力,相互扶持,就没有任何人能撼动我们的地位。”
谢九渊微微一笑:“娘娘说得是。我们现在已经是大楚最有权势的人,只要我们不犯错,陛下就只能对我们忌惮,而不能动我们分毫。”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陛下的忌惮,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势力。比如,我们可以向陛下提议,改革弊政,减轻百姓的赋税,加强边防建设。这些举措既能为百姓谋福祉,又能让我们的威望更高,让陛下更加离不开我们。”
沈静姝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现状,还要有更大的作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巩固我们的地位,为我们的未来铺好道路。”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默契。他们知道,虽然陛下对他们有所忌惮,但这也恰恰说明,他们的势力已经足够强大。未来,他们将继续携手并肩,在朝堂和后宫之中,稳步前行,逐步掌控大楚的命运。
接下来的日子里,谢九渊按照计划,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他首先下令减轻百姓的赋税,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此举赢得了百姓们的广泛赞誉,谢九渊的威望也进一步提高。
随后,他又下令加强边防建设,调派精锐部队驻守边疆,抵御外敌入侵。同时,他还派人前往西域,与那些愿意与大楚友好往来的部落建立联系,互通有无,共同发展。这些举措,不仅让大楚的边防更加稳固,也促进了大楚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沈静姝则在后宫之中,继续推行改革。她下令改善宫女太监的待遇,提高他们的月钱,严惩虐待宫女太监的行为。同时,她还在后宫中设立了学堂,让宫女太监们学习识字、算术,提高他们的素质。这些举措,不仅让后宫的管理更加规范,也让沈静姝的威望越来越高。
在沈静姝和谢九渊的共同努力下,大楚的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朝堂和后宫也都一片祥和。而沈谢同盟的势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大楚宫廷内最强大的隐形力量。
楚桓看着这一切,心中既欣慰又忌惮。他欣慰的是,大楚在沈静姝和谢九渊的辅佐下,日益强盛;忌惮的是,沈谢同盟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的皇权。但他也明白,如今的大楚,已经离不开沈静姝和谢九渊。若是没有他们,大楚恐怕早已陷入混乱之中。
这日,楚桓在御书房召见了沈静姝和谢九渊。
“皇后,谢爱卿,”楚桓看着两人,语气带着几分复杂,“如今大楚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这都多亏了你们。朕心中甚感欣慰。”
“陛下谬赞!”沈静姝和谢九渊同时躬身道,“这都是陛下圣明,臣(臣妾)只是尽了分内之事。”
楚桓微微一笑:“你们不必过谦。朕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朕今日召见你们,是想与你们商议一件事情。如今大楚国力强盛,朕想效仿先祖,亲征北漠,收复失地,扬我大楚国威!”
沈静姝和谢九渊对视一眼,心中都涌起一丝惊讶。他们没想到,楚桓竟然会突然提出亲征北漠。
“陛下,”谢九渊上前一步,躬身道,“亲征北漠固然是扬我国威之举,但北漠地势险要,气候恶劣,而且北漠的骑兵勇猛善战,想要收复失地,并非易事。陛下万金之躯,不宜亲冒矢石。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是啊,陛下。”沈静姝也附和道,“亲征北漠风险太大,陛下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大楚的江山社稷该怎么办?臣妾以为,陛下可以派遣一员大将率军出征,陛下坐镇京城,统筹全局即可。”
楚桓脸上露出了一丝失望的神色:“你们都觉得朕不该亲征?”
“臣(臣妾)并非觉得陛下不该亲征,而是觉得,亲征之事太过凶险,陛下应该以江山社稷为重。”谢九渊和沈静姝异口同声地说道。
楚桓沉默了片刻,心中明白,沈静姝和谢九渊说得有道理。亲征北漠确实太过凶险,而且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若是失败了,不仅会损兵折将,还会动摇他的皇权。
“好吧,”楚桓最终还是妥协了,“既然你们都这么认为,那亲征之事就暂且搁置。不过,北漠的失地不能不收复。谢爱卿,朕任命你为兵马大元帅,率领大军出征北漠,务必收复失地,扬我大楚国威!”
“臣遵旨!”谢九渊躬身领旨,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知道,这是一个扩大自己兵权的绝佳机会。只要他能率军收复北漠,他的威望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到时候,就算是楚桓,也再也无法撼动他的地位。
沈静姝看着谢九渊,眼中满是信任与担忧。她知道,率军出征北漠,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她相信谢九渊的能力,但也担心他的安危。
“陛下,”沈静姝上前一步,躬身道,“谢督主率军出征,责任重大。臣妾恳请陛下赏赐谢督主尚方宝剑,便宜行事。同时,臣妾也会在后宫之中,为谢督主祈福,保佑他早日凯旋。”
楚桓点了点头:“准奏!朕就赐谢爱卿尚方宝剑一柄,可先斩后奏,便宜行事。希望谢爱卿不负朕望,早日收复北漠,凯旋归来!”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谢九渊躬身道,声音铿锵有力。
离开御书房后,沈静姝和谢九渊并肩走在宫道上。
“九渊,此次出征北漠,你一定要多加小心。”沈静姝眼中满是担忧,“北漠的骑兵勇猛善战,而且地势险要,气候恶劣,你一定要万事谨慎。”
“放心吧,娘娘。”谢九渊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我身经百战,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北漠的骑兵虽然勇猛,但我有信心打败他们。而且,我还有尚方宝剑在手,可以便宜行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我离开京城之后,朝堂和后宫的事情,就需要你多费心了。陛下对我们已经有所忌惮,我不在京城,他很可能会趁机打压我们的势力。你一定要多加小心,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我们的人。”
“我知道。”沈静姝点了点头,“你放心吧,我会牢牢掌控后宫,同时也会密切关注朝堂的动向。一旦陛下有任何异动,我会立刻派人通知你。而且,我也已经安排好了人手,暗中保护我们的人,不会让陛下轻易得逞。”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默契与信任。他们知道,此次谢九渊出征北漠,是他们扩大势力、巩固地位的绝佳机会。只要谢九渊能凯旋归来,他们的同盟将会更加稳固,他们的权力也将会达到新的高度。
回到坤宁宫,沈静姝立刻召集了心腹宫女太监,安排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她下令加强后宫的守卫,严密监视各宫嫔妃的动静,防止有人趁机作乱。同时,她也派人通知了朝中几位忠于他们的官员,让他们密切关注陛下的动向,一旦有任何异常,立刻向她禀报。
谢九渊则开始积极筹备出征事宜。他调兵遣将,整顿军备,囤积粮草,为出征北漠做着充分的准备。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安排京城的事宜,他让秦风继续掌管东厂,严密监视朝中官员的动静,保护沈静姝的安全。
几日后,谢九渊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向北方进发。沈静姝站在城楼上,看着大军远去的背影,眼中满是担忧与期盼。她知道,谢九渊此去,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也关系着他们同盟的未来。她默默祈祷,希望谢九渊能早日凯旋归来,与她一起,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