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把最后一页《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书》叠整齐时,晨光刚好穿过应急管理局的玻璃窗,落在她桌角的安全帽上。红色帽檐反射的光,照亮了证书袋上“注册安全工程师”的金色字样——这是她三年前熬了三个多月才考下来的证,现在成了每次去企业检查时最硬的“底气”。作为市应急管理局的安全检查员,她的工作日从早上八点开始,比规定到岗时间早半小时,提前梳理当天要检查的企业名单、核对安全标准细则、检查执法记录仪电量,两年间跑遍了全市236家重点监管企业,没放过一处重大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员的工作像“企业安全的医生”,既要会“望闻问切”找隐患,又要懂法规能给出整改方案。林夏的公文包总装着四样东西:最新版《安全生产法》、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强光手电筒、记录隐患的笔记本——上周去化工企业检查,手电筒帮她发现了储罐区角落的裂缝,气体检测仪则测出了轻微的氨气泄漏,及时避免了事故。她刚把检查名单整理好,科长老张就拿着一份紧急文件走进来:“林夏,昨天接到举报,郊区的家具厂违规使用易燃油漆,还堵塞消防通道,今天你带新人小王去核查,重点查油漆储存仓库和消防设施,务必把隐患堵死。”
“好的张科,我这就准备检查装备。”林夏接过文件,指尖快速划过企业信息——这家家具厂主营木质家具加工,去年因消防设施不全被警告过一次,这次举报说“油漆堆在车间,离明火不到三米”,属于重大安全隐患。她转头对坐在隔壁的小王说:“把气体检测仪充满电,再带两副绝缘手套,家具厂用电设备多,怕有线路老化的问题。”
小王刚入职半个月,紧张地把笔记本塞进包里:“林姐,要是企业不配合怎么办?我上次跟着李哥去检查,有个老板还跟我们吵起来了。”
“咱们按法规来,先亮证、再说明检查目的,要是真不配合,就联系辖区派出所协助。”林夏从抽屉里拿出执法记录仪,按下开机键,“记住,检查时每发现一处隐患都要拍照取证,整改要求要写具体,不能说‘尽快整改’,要写‘3日内完成’,这样企业才不会敷衍。”
上午九点,林夏和小王开车往郊区家具厂赶。路上,林夏给家具厂的安全负责人李经理打了电话,告知检查时间。李经理在电话里语气热情:“欢迎欢迎,我们肯定配合检查,您放心!”但林夏听出了他语气里的紧张,心里更警惕了——上次有家企业也是这样,表面配合,实则提前藏起了违规物品。
上午十点,两人到了家具厂。厂区门口堆着几堆木材,挡住了一半消防通道,林夏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拍照:“李经理,消防通道不能堵塞,这违反了《消防法》第二十八条,先让工人把木材移到指定区域。”
李经理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赶紧喊工人来挪木材:“哎呀,昨天卸货太忙,忘了及时清理,马上就挪!”
林夏没跟他多寒暄,直接往油漆储存仓库走。仓库在车间后面,刚走近就闻到刺鼻的油漆味,门口没有“严禁烟火”的标识,窗户还开着,风把油漆味吹得四处扩散。林夏拿出气体检测仪,对着仓库门口一测,苯含量显示“0.8mg\/m3”,超过了国家标准的0.5mg\/m3。
“李经理,仓库苯含量超标,而且没有通风系统,油漆桶直接堆在地上,没做防渗漏处理。”林夏指着堆在角落的油漆桶,“你看,这个桶已经漏了,油漆渗到地上,遇到明火很容易爆炸。”
李经理搓着手辩解:“我们最近订单多,仓库不够用,就临时堆在这里,通风系统下周就装……”
“不行,必须立即整改。”林夏打断他,从包里拿出《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书》,“第一,今天之内把油漆转移到符合标准的危险品仓库,派专人看管;第二,3日内安装防爆通风系统,苯含量必须降到0.5mg\/m3以下;第三,仓库门口加装‘严禁烟火’标识和应急照明,我3天后会来复查,要是没整改到位,就按规定处罚。”
李经理看着通知书上的条款,脸色越来越差,但还是签了字:“我知道了,一定按时整改。”
检查完仓库,林夏又去车间查消防设施。车间里的灭火器大多过期,压力表显示“红色区域”,消防栓里没有水带,只有几根生锈的水管。林夏拿起一个灭火器,对着李经理说:“灭火器过期、消防栓缺配件,要是发生火灾,这些设备就是摆设。明天之前必须把所有过期灭火器更换,消防栓配齐水带和水枪,我会随机抽查。”
小王在一旁认真记录,还不忘拍照取证,林夏看了一眼他的笔记本,发现隐患点都标了序号,整改要求也写得很具体,悄悄点了点头——这新人虽然紧张,但学得很快。
中午十二点,检查结束。林夏和小王在厂区门口的小饭馆吃了碗面,刚放下筷子,就接到张科的电话:“林夏,市区的纺织厂发生火灾,你们赶紧去支援,协助消防部门做事故调查。”
“好的张科,我们马上到!”林夏挂了电话,拉着小王就往车上跑。纺织厂是重点企业,车间里堆着大量棉纱,火灾蔓延快,而且容易有人员伤亡,她心里揪得紧紧的。
下午一点,两人赶到纺织厂。厂区里浓烟滚滚,消防车的警笛声此起彼伏,消防员正拿着水枪往车间里喷水。纺织厂的王总坐在地上,脸色苍白,看到林夏就哭了:“林工,都怪我!昨天检查时你让我清理车间的棉纱堆,我没当回事,今天工人抽烟不小心点燃了,现在车间全烧了……”
林夏没先指责他,而是跟着消防部门的负责人进了车间。车间里的棉纱堆还在冒烟,机器被烧得面目全非,墙角的灭火器已经被烧毁,消防栓的水带也没接好。她拿出强光手电筒,在废墟里仔细查看,发现起火点就在棉纱堆旁边,地上还有一个没熄灭的烟头。
“起火原因初步判断是烟头引燃棉纱,加上车间通道被棉纱堵塞,火势蔓延快,消防设施没及时启用。”消防负责人对林夏说,“你们后续要重点查企业的安全培训和隐患整改落实情况。”
林夏点点头,走出车间对王总说:“现在先配合消防部门灭火,后续我们会做详细的事故调查,你要如实提供情况。另外,这次事故教训惨痛,以后一定要按要求整改隐患,不能再心存侥幸。”
王总抹着眼泪点头:“我知道错了,以后肯定听你们的,再也不敢敷衍了。”
下午三点,火势终于控制住了。林夏和小王开始做事故调查笔录,找车间主任、值班人员、起火时在场的工人了解情况,一直忙到傍晚六点。期间,她还接到了好几家企业的电话,有的咨询安全培训事宜,有的汇报整改情况,她都一一耐心回复,提醒他们“安全无小事,一定要重视”。
晚上七点,林夏和小王才离开纺织厂。小王坐在车上,情绪有点低落:“林姐,要是我们上次检查时再坚持一点,让王总立刻整改,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事故了?”
“我们能做的是发现隐患、提出整改要求,但最终要靠企业落实。”林夏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次事故也给我们提了醒,以后复查要更严格,对拒不整改的企业,要及时上报处罚,不能给他们留侥幸的空间。”
回到市区时,已经晚上八点了。林夏把事故调查笔录整理好,发给张科,又在笔记本上写下“纺织厂事故后续处理:1. 督促企业提交整改报告;2. 组织周边企业开展消防演练;3. 编写事故案例,用于安全培训”,才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走出应急管理局大楼,晚风带着凉意吹过来,街上的路灯已经亮了。林夏给丈夫打了个电话:“我下班了,今天有点事耽误了,你不用等我吃饭,我在外面随便吃点就行。”
丈夫的声音带着关心:“别太累了,我给你留了汤,回家热一下就能喝。对了,你上次说的安全培训教材,我帮你整理好了,放在书房桌上。”
林夏心里一暖——丈夫是大学的安全工程老师,经常帮她整理培训资料,还会陪她模拟检查场景,帮她找出可能遗漏的隐患。挂了电话,她在路边买了个煎饼,一边吃一边往家走,心里还在想纺织厂的事故——要是企业能重视隐患,要是工人能遵守安全规定,这场事故本可以避免。
回到家,林夏热了丈夫留的汤,坐在书桌前翻看安全培训教材。她有个习惯,每次遇到事故,都会把案例整理成教材,用于企业培训,希望能让更多人吸取教训。她翻到“火灾预防”那章,在纺织厂事故的空白处写下“棉纱堆距明火至少5米,车间严禁吸烟,每日清理通道”,又补充了几个类似的事故案例,方便企业参考。
晚上十点,林夏终于合上教材。她走到阳台,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想起白天检查的家具厂和纺织厂——安全检查不是“找茬”,是帮企业排除风险,守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她想起刚做安全检查员时,有个老工人跟她说:“姑娘,你们来检查,我们心里踏实,知道老板不敢再糊弄安全了。”这句话她一直记在心里,也成了她工作的动力。
第二天早上八点,林夏准时到岗。她刚把纺织厂的事故案例发给各企业,就接到了家具厂李经理的电话:“林工,我们已经把油漆转移到危险品仓库了,通风系统的设备也订好了,明天就能安装,您要不要过来看看?”
“我明天上午过去复查,你把整改的照片先发给我。”林夏挂了电话,心里有点欣慰——至少这家企业吸取了纺织厂的教训,没再敷衍整改。
上午九点,张科召开部门会议,通报了纺织厂的事故情况,让大家讨论如何加强企业隐患整改的监管。林夏提出:“以后对重点企业实行‘周抽查、月复查’,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联合惩戒,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
张科点点头:“这个建议很好,就按你说的办,你牵头制定具体的监管方案,下周提交给局里。”
散会后,林夏开始制定监管方案。她把全市的企业按风险等级分类,重点监管的化工、纺织、家具企业放在第一类,每周抽查20家;一般风险的企业放在第二类,每月抽查10家;低风险的企业放在第三类,每季度抽查5家。她还在方案里加入了“企业安全积分制”,整改到位的加分,拒不整改的扣分,积分和政府补贴、信用评级挂钩,这样企业才会更主动地落实安全要求。
下午,林夏带着方案去征求企业的意见。她先去了一家整改做得好的电子厂,厂长赵总看完方案说:“这个积分制好,我们愿意配合,只要能提高安全水平,多检查几次我们也没意见。”
林夏笑着说:“我们不是为了检查而检查,是想和企业一起把安全做好。你们厂的静电防护做得不错,下次可以作为示范企业,让其他企业来学习。”
赵总高兴地说:“没问题,我们一定好好准备,给其他企业做榜样!”
从电子厂出来,林夏又去了几家企业,大家对方案都很支持,还有企业提出要加入“安全互助联盟”,互相检查、互相学习。林夏把这些建议都记在笔记本上,准备补充到方案里。
傍晚时分,林夏回到单位。她把企业的建议整理好,修改了监管方案,又给小王发了消息,让他帮忙核对方案里的数据。小王很快回复:“林姐,数据都对,方案也很详细,我觉得肯定能通过!”
林夏看着消息笑了笑,想起小王刚入职时的紧张,现在已经能独立处理一些工作了。她知道,安全检查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团队协作,也需要企业配合,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筑牢安全防线。
晚上七点,林夏收拾好东西下班。走出大楼时,她看到远处的晚霞染红了天空,像一幅温暖的画。她想起今天企业的积极配合,想起小王的成长,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未来还会遇到很多隐患,还会有企业不理解、不配合,但她不会退缩——因为她热爱这份工作,热爱用自己的专业守护安全,热爱看到企业平平安安生产,工人开开心心下班。
回家的路上,林夏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我今天去企业征求意见,大家都很支持我们的方案,以后安全监管会更顺利了。”
妈妈的声音带着笑意:“那就好,你们做的是好事,保护别人的安全,自己也要注意安全,别总加班到太晚。”
“知道啦妈,我会注意的。”林夏挂了电话,加快了脚步。她知道,明天又将是忙碌的一天,要去家具厂复查,要修改监管方案,要准备安全培训,但她一点都不觉得累——因为她知道,每一次检查、每一份方案、每一次培训,都是在为安全添砖加瓦,都是在守护更多人的幸福。在这座城市的工厂里,在一次次的安全检查中,她用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能力,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职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