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李振国的科考团队,已经在这片水域积累了足以让任何一所大学的生物学院服务器宕机的海量数据。
每一份数据,都清晰、准确,无可辩驳。
但当这些数据汇集在一起时,它们共同指向了一个让所有科学家都感到脊背发凉的结论:这里的整个生态系统,是“反常识”的。
水中的能量转化效率高得离谱。根据光谱分析和物质循环追踪,这里的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效率,以及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都远远超出了理论极限。仿佛水下存在一个无形的、巨大的能量源,在持续不断地供给着所有生物。
不同种类的巨物之间,也形成了一种极其微妙的平衡。他们通过水下声纹和摄像头,观测到了捕食行为。那条七米长的狂暴黑鱼,会捕食一些体型较小的鲫鱼。但这种捕食,更像是一种精准的“清理”,它从不攻击那些体型同样巨大的同类,也从不进行过度杀戮。
整个水库,不像一个残酷血腥的自然界,反而像一个被规划得井井有条的“社区”。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豆大的雨点砸在指挥车的顶棚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
指挥中心内,灯火通明,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振国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进行一场闭门会议。十几位在各自领域都是泰斗级人物的专家,此刻都沉默地坐着,看着主位上的老人。
啪!
一份厚厚的报告被李振国拍在会议桌上,发出的响声让所有人都心头一跳。
他环视了一圈,然后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口吻开口。
“各位,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这里,可能要失效了。”
一句话,让整个会议室的空气都凝固了。
王博士第一个没忍住。
“老师,您这是什么意思?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基石?”李振国打断他,拿起那份报告,“那你来告诉我,什么样的基石,能解释这份报告里的东西?”
他翻开报告第一页。
“能量转化效率超过理论值百分之三百,这违背了热力学定律!”
他又翻了一页。
“物种间的制衡关系,与其说是捕食,不如说是‘配给’!这违背了自然选择的残酷性!”
他再翻一页,手指重重地敲在上面。
“最关键的一点!我们在淤泥层中提取了不同深度的生物化石样本,进行了碳十四测定。结果显示,在一百年前,这里的生物形态还和外界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这些巨物的出现,不是经历了百万年的漫长演化,而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剧变!”
李振国站起身,双手撑着桌子,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前倾。
他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足以被钉在科学史耻辱柱上,或者说,开启一个全新纪元的疯狂理论。
“定向进化论。”
他说出这五个字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位专家,都感到了大脑的一阵轰鸣。
“我认为,黑山水库的所有生物,并非通过百万年的自然选择,在无数随机突变中偶然进化。”
“而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尺度内,被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外部力量,朝着‘更强’、‘更大’、‘更高效’的方向,进行了强制性的……定向改造!”
“改造”这个词,从一位古生物学泰斗的嘴里说出来,显得那么的刺耳和荒谬。
“这已经不是进化!”
李振国的情绪攀升到了顶点,他的手在发抖。
“这是‘设计’!我们,就像一群偶然闯入神域的原始人,在围观一个神明,亲手打造祂的兵器库!”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核弹,在场的每一位科学家,脑子里都掀起了滔天巨浪。
“设计?”
“兵器库?”
“神明?”
这些词汇,与他们一生信奉的科学精神,格格不入。
整个指挥中心,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窗外狂风暴雨的呼啸。
终于,一个跟随李教授多年的,最年轻的博士生,颤抖着站了起来。他的脸色苍白,嘴唇哆嗦。
“老师……这……这太疯狂了!您的意思是……”
他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口水,问出了那个所有人都想问,却又不敢问的问题。
“您的意思是,这里有一位……‘造物主’?”
“造物主”三个字一出口,整个房间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好几度。
所有人都看向李振国,等待着他的回答。
然而,李振国没有回答。
他缓缓直起身,疲惫地走到指挥车的观察窗前,拨开了被水汽模糊的玻璃。
他伸出手指,先是指了指窗外那片在风雨中翻涌咆哮,深不见底的漆黑水面。
然后,他的手指,缓缓移动,指向了不远处大坝尽头,那个在狂风暴雨中,依旧亮着一盏孤灯的,毫不起眼的二层小楼。
那个水库管理室。
他没有说话,但这个动作,已经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