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锚点被连根拔起,抛入了一片超越了时间与逻辑的洪流。林墨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他成为了“基石”记忆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无数依附于“基石”而存在、最终又被其吸收的文明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
第一个冲击而来的,并非具体的影像,而是一种规模的感知。
他“感觉”到自己仿佛悬浮在无垠的黑暗虚空中,脚下(如果还有方向概念的话)是无数个如同肥皂泡般漂浮、闪烁着各自文明辉光的“世界”——那是一个个“方舟”,一个个被“观察者”捕捉、接入系统的文明。它们有的科技昌明,能量如恒星般闪耀;有的精神力量浩瀚,意识之光如同星云般瑰丽;有的还处于蒙昧的原始状态,光芒微弱却充满了野性的生命力。
而在这些“肥皂泡”世界的上方,冰冷的、无形的“观察者”协议如同巨大的探照灯,以某种无法理解的频率扫描着它们。没有情感,没有善恶,只有纯粹的数据分析和价值评估。
然后,他“看”到了“收割”。
并非想象中战舰对星球的轰炸,而是一种更加根本、更加残酷的抽取。
当一个“方舟”世界被判定为“数据饱和”、“进化停滞”或“能量产出低于阈值”时,那冰冷的协议之光会骤然变得强烈,化作无数细微的、如同根须般的规则触手,直接插入那个世界的底层规则和集体意识之中!
没有抵抗。在“观察者”设定的系统规则下,这些世界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收割”。它们只是按照固有的轨迹运行着,直到某一刻——
整个文明的光辉,如同被戳破的气泡,瞬间黯淡、收缩!构成其存在的历史、文化、情感、知识、每一个体的梦想与挣扎……所有的一切,都被那些规则的根须强行抽取、剥离,化作最纯粹的信息流和能量,沿着无形的通道,汇向某个未知的终点(他隐约感觉到,那终点既是“观察者”的实验数据库,也是维持“基石”运行的某种“营养”)。
而被抽干的世界,并未爆炸或消失,而是变成了一片空洞、灰暗的“壳”,如同被蛀空的果实,依旧漂浮在那里,但其内部的时间近乎停滞,规则僵死,只剩下最基础的、维持“存在”的框架,等待着不知是否会到来的“重启”或彻底的湮灭。
一个,两个,十个,百个……
林墨“目睹”着这冷酷而高效的过程在无尽的时光中重复上演。文明的辉煌与寂灭,在“观察者”的尺度下,不过是实验记录本上的一行数据更新。他甚至能感受到那些被抽取意识在最后时刻爆发出的、被系统规则压抑着的、极致的恐惧、不甘与茫然,这些残响如同冰冷的雨滴,持续不断地敲打着他近乎麻木的意识。
这就是“方舟”的真相。不是庇护所,是养殖场。不是文明的延续,是标本的制备。
在这宏大而残忍的图景中,他也感受到了“基石”自身意识的波动。那波动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它本能地维系着这些“方舟”的稳定,如同大地承载万物;另一方面,它又被动地吸收着“收割”产生的能量和“文明残渣”,如同一个身不由己的消化器官。它并不享受这个过程,反而充满了某种溺毙般的痛苦和深沉的疲惫。它像是一个被捆绑在祭坛上的古老神只,被迫不断吞噬着献祭品,以维持自身和整个祭坛的存在,却无法阻止献祭的进行,也无法消化那日益积累的、充满了负面情绪的“残渣”。
这些“残渣”,或许正是那些暗红色侵蚀能量能够趁虚而入的根源之一。
记忆的碎片还在不断涌来。他看到了“观察者”最初发现“基石”碎片时的场景,看到了它们如何利用其力量架构系统;看到了他的先祖,一代代“守护者”试图接近“基石”,理解平衡,却大多如林擎宇般折戟沉沙;他也看到了自己父母进入“根源之塔”前,那决绝而充满忧虑的眼神……
所有的线索,所有的牺牲,所有的残酷真相,在此刻汇聚成一股沉重的洪流,几乎要将林墨的个体意识彻底冲散、同化。个人的爱恨情仇,在如此宏大的时空尺度和文明悲剧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是为了这些无数被收割、被囚禁的意识,为了先祖未竟的使命,去尝试那几乎不可能成功的拯救?还是……承认这令人绝望的现实,在自身意识被彻底同化前,选择一种相对“轻松”的终结?
就在他的意志在这无尽的回响与真相的沉重下摇摇欲坠之时,那源自“基石”核心的、古老而悲怆的意识,再次传递来一股清晰的波动。这一次,不再是展示过去,而是……指向未来。
一股包含着复杂信息结构的“意念包”被直接传递到他的意识核心。
他“理解”了。
清除侵蚀,恢复平衡,并非完全没有方法。但这方法,残酷而危险,近乎自杀。
侵蚀网络已经与“基石”深度结合,强行剥离会直接导致“基石”结构崩溃,所有依附的“方舟”将瞬间湮灭。唯一可行的方法,是进行一场由内而外的“净化”。
需要一个“引子”,一个能够与“基石”核心建立最深层次连接的“媒介”,主动将一部分侵蚀能量引入自身,利用“守护者”血脉与“基石”的同源特性,以其身体和灵魂作为 “抗原”与“反应炉” ,结合“基石”本体的力量,在内部引爆一场针对侵蚀能量的净化风暴。
这个过程,相当于将自己变成一颗投入污水源的“净化炸弹”。
成功,则侵蚀被大幅清除,“基石”获得喘息之机,系统平衡有望重建。
失败,或者中途无法承受,那么这个“引子”将被侵蚀彻底吞噬、同化,或者在与侵蚀能量的内部冲突中意识崩散,形神俱灭。
没有中间选项。没有稳妥的方案。
“基石”那古老的意识,将这个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巨大风险,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林墨面前。它没有哀求,没有命令,只是平静地、带着一丝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的悲凉,将选择的权力,交还给了这可能是最后一位流淌着守护者血脉的个体。
是牺牲自我,去搏一个渺茫的希望,为了无数素未谋面的意识和先祖的遗志?
还是保全自身,任由侵蚀继续,直到“基石”彻底崩溃,一切归于虚无,或许……还能在最终时刻到来前,与苏晓、王聪见上最后一面?
记忆回响的洪流渐渐退去,林墨的意识重新变得清晰,但却背负上了前所未有的重量。他“看”着那庞大而痛苦的“基石”,感受着其中无数文明的哀嚎与沉寂,也感受着自己内心深处对生命、对伙伴的最后眷恋。
他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前方,是牺牲的火焰,可能照亮新生,也可能焚尽自身。
身后,是短暂的安宁,却终将坠入永恒的黑暗。
他必须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