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房间的燕郎主可谓是被挑拨的春心萌动,但一想到自己身上的毒,心中又一阵发凉。
不能耽误清云......
第二日晨时,燕子京宁清云和康琚很早就去了韶州新开的几家商会。
“杨老板,我这合浦南珠只多购,不单卖”。燕子京眉目微挑,看着面前捏着一颗珠子的杨成。
杨成摆了摆手,“我同你商谈本就是要多买,十五两合浦南珠,开个价吧”。
“一口价,一两一百金”。
杨成惊的手上的珠子都快掉了,燕子京作势要去接:“杨老板您可得悠着些,摔坏了您是要赔的”。
杨成怒火中烧,拍桌而起:“你这珠子为何卖的如此贵!上面是镶了金吗?!”
“可这各大州,只有燕某和在下身边这位主事是多卖珠宝的啊,您要是觉得贵,我可以去找下一家,要合浦南珠的商户多了去”。燕子京摩挲着手里的百香籽,眸中冰凉。
“你这合浦南珠怎么卖?”杨成转而去问宁清云,宁清云伸出一根手指。
“也是一百金?”杨成气的胡子直发抖。
“一百五十金”。宁清云左右摇了摇手指,弯着眉眼道。
杨成这回是真的没话说了,眼见着唯一两位批量卖珍珠的商家不给面子,也只好放低自己的脸面。
“我是真的急缺这笔货...两位看能不能”?
还没说完,就被燕子京打断,他站起身,作势就要离开。
“我说了,没有讨价还价的地步”。
杨成没了任何办法,只好垂眉低眼的交付了一千五百金。
拿着账条,宁清云也乐得其中。
就这样,二人将手中的存余都卖了出去,毕竟这么两位难得的供应商不多见,很快,总共卖出了三十五两的合浦南珠。
“我供了十五两的珠子,剩余二十两是你出的,那这应得的资产咱们四六分,我四你六”。宁清云晃了晃手中的账单。
燕子京点头应下,“可以”。
到了韶州后,商队就没有再走水路,而是卸了重要的行李转旱路。
康琚将手中的一幅画卷展在燕子京眼前:“韶州孤女不少,符合条件的就五名,其中这一位是最像的”。
宁清云凑上前扫了几眼,见画下写着三个小字便读了出来。“玉观音...?”
康琚看出宁清云的疑问,耐心解答道:“画卷中的女子是越家其中之一的女眷,十分擅长琢玉,人称玉观音”。
“越家”.....燕子京眸光深邃,冷意从内向外的传开。
“是快到冬天了,这南方也不免有点冷”。感受到车内气氛冰凉,宁清云对着手心哈了一口气,摩擦了几下暖和了些。
马车刚行驶到离越府不远的地方,一群人就已经围住了大门前,马夫没办法继续驶进去,只好下了车走去府邸。
府邸前人群嘈杂,燕子京揽着宁清云没有让她上前,康琚走到一旁绕进去,跟门口的小生说了几句。
“我家郎主想一睹玉观音芳容,身有千金”。
一听到后面几个字,那小生原本不屑的目光瞬间散的一干二净,而是舔着脸请康琚等一行人进入越府。
本想着府外人多,府内总不可能人也多,但里屋内乌泱泱一群人彻底打消了宁清云的念头。有着小生开路,进屋倒是容易不少。
只见房中央坐着一位女子,脸上戴着面纱,无视了盯着她的人群,反而认真的在琢手中的玉。
“如此情形还能做到心无旁骛,意志可以”。宁清云端详这所谓的玉观音,少女每一个动作都看得人赏心悦目。
“这越家的十七娘果然名副其实啊,着实美貌动人”。
“若是能把她娶回家,不仅有了美人还能得到玉,一举两得”...
“那也要能娶到才行”。周围人讨论着,并没有压低嗓音,所有人都可以听见。
越十七刚好在侍奴话落时解开了脸上的面纱,众人皆侧身望去,想要一睹芳容。
见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越组长一旁的侍奴大声喝道:“我越家的十七娘,琢玉举世无双,此番家主让是七娘当众琢玉,意在择婿。”
这么一说,周围人果真如拍卖般叫起了价。
“十五万钱。” “我出二十万!” “二十五万钱”。
随着众人喋喋不断的嘈声,燕子京拧眉看向房中端坐的女子,就这么一眼,女子身上的一枚玉佩立刻吸引了他的目光,燕子京的瞳孔猛然一缩。
“这是我给妹妹雕的,妹妹一半我一半”。
“看,哥哥对你多好啊”。
“来,阿耶也给子京戴上”。
儿时的记忆霎那间涌上心头,燕子京望着那枚玉佩出神,听着周围的叫价声,燕子京的一颗心仿佛被紧紧揪住一般。
“西域燕子京,欲求佳人拜帖提亲”。
许久没出声的燕子京一开口便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原本躺在垫子上的越族长也因为这句话抬起了头。
宁清云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默不作声的站在一旁观看。
越族长坐起了身,缓缓言道:“我家女郎,可是名扬天下的玉观音,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求娶的”。
“那既然是金尊玉贵的女郎”,燕子京迈了几步走到越十七身侧,越十七仰起头,一双泛着水光的眼睛与燕子京的目光相对视。“还请家主好好把她捧在手心上,莫让这些脏东西窥伺了去”。
“此人竟如此辱人!”
周围人不满的声音传出,但却没一个人站出来。听说前几日韶州来了两位西域商人,家产丰厚原料极多,谁知道此人是不是其中一位。毕竟,他们可不愿意只因为一个女儿家就放弃自己的利益。
燕子京无视了其余人的声音,冷言道:“求娶佳人,必当赤诚,所以燕某愿倾尽万千家资,好求窈窕淑女”。
越族长掸了掸身上的灰尘,站起身仰视燕子京:“贵人可莫要言过其词啊”。
燕子京眼中露出凉意,嘴唇微张。
“言既出,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