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似乎又一次触碰到了墙壁。
但陈默没有放弃。他要求实验室所有研究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接受背景审查和问询。在问询一名负责新型生物材料合成的研究员时,陈默注意到一个细节。当问及实验室是否进行过材料快速降解相关测试时,这名研究员眼神有一瞬间的闪烁,然后迅速否认,并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白大褂口袋里的一个U盘形状的钥匙扣。
陈默没有当场点破。问询结束后,他立刻让虞倩调取了该研究员近期的通讯和出行记录。发现他在赵文斌遇害前后,曾多次深夜登录实验室的保密服务器,访问一个标记为“原型体稳定性测试”的加密分区。并且,在刘猛遇害前一天,他有过一次未经报备的短途出差,目的地正是发现刘猛尸体的那个城市。
“他有问题!”虞倩激动地说。
“很可能只是执行者,或者技术提供者之一。”陈默保持冷静,“我们要找到的是背后控制‘凶器’的人,以及‘凶器’本身。”
警方对这名研究员进行了二十四小时秘密监控,并开始追踪他的所有网络活动和资金往来。同时,技术队尝试破解那个加密分区。
压力之下,幕后的人似乎坐不住了。
监控发现,该研究员在接到一个来源不明的加密电话后,行为变得异常焦躁。他试图销毁那个U盘钥匙扣,但被埋伏的侦查员当场控制。
U盘经过检查,内部是空的。但张辰在U盘外壳的夹层里,发现了一枚微小的、结构特殊的芯片。
“是控制器的一部分?”老李猜测。
“更像是身份标识,或者……定位信标。”陈默看着那枚芯片,心中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
就在技术人员试图解析芯片功能时,噩耗传来。
那名研究员在拘留候审期间,于看守所单人间内突然死亡。
初步检查,死因是心脏骤停。现场没有任何外伤,没有搏斗痕迹,没有找到任何可疑物品。
如同前四起案件一样,干净得诡异。
法医林薇进行了紧急尸检,在死者心脏附近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像是被极细针尖刺入的痕迹。微量物质检测显示,存在与之前创口边缘发现的类似的生物酶和高能量聚合材料残留。
“凶器”再次出现,并以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方式,在警方的严密看守下,完成了又一次“清理”。
它变小了,或者以另一种更隐蔽的形式出现了。
专案组一片死寂。对手的能力远超想象,他们不仅能在城市里随意杀戮,甚至能穿透警方的防卫。
“它……它到底有多大?有多少?”虞倩的声音带着恐惧。
陈默走到白板前,看着上面五个死者的照片,以及那个代表着未知凶器的巨大问号。
“也许,”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而冰冷,“它无处不在。”
研究员的死亡像一记重锤,砸碎了专案组残存的侥幸。对手不仅掌握着可怕的技术,还拥有无孔不入的执行力。恐慌开始在内部蔓延,连老李的眉头都锁成了死结。
“无处不在?”老李重复着陈默的话,脸色难看,“什么意思?空气?水?还是他妈的看不见的纳米机器人?”
“更可能是某种……受控的微型化平台。”陈默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梳理着线索,“能够承载不同的‘功能模块’——切割、冲击、束缚、注射毒剂。完成任务后,平台自身通过生物降解或能量散逸消失,只留下模拟特定凶器造成的创伤。那个芯片,可能就是定位和激活它的信标之一。”
这个推论依然大胆,但接连发生的诡异案件让它在逻辑上变得唯一合理。
“所以,我们抓到的那个研究员,他口袋里的U盘,其实就是……”虞倩感到一阵寒意。
“一个标记。”陈默点头,“标记他是需要被‘清理’的目标。当他被我们控制,失去了利用价值,或者可能泄密时,清理程序就启动了。那个微型平台,可能早就潜伏在看守所的某个角落,甚至可能……是跟着我们的人进去的。”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如果这是真的,意味着警方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监视,所谓的安全空间也不再安全。
“查!给我彻查看守所!”老李咆哮着,“所有进出人员,所有物品,每一个角落!还有那个生物实验室,掘地三尺!肯定有我们没发现的秘密项目!”
对实验室的二次搜查更加彻底,动用了最先进的探测设备。终于,在一个伪装成清洁用品储藏室的后方,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夹层空间。里面没有成型的武器,只有一些精密的操作台、复杂的能量发射装置原型,以及大量关于生物可降解聚合材料、微型动力核心、能量束聚焦的研究资料和数据。
数据显示,他们称之为“影刃”项目。旨在开发一种由能量场束缚生物降解材料构成的、可根据指令改变形态的微型攻击单元。单元可通过特定频率激活,执行一次性攻击任务后,在极短时间内完全分解,分解产物与自然环境无异。
项目的最终目标:创造一种“无法追溯的执法工具”。
而项目的资助方,隐藏极深,资金通过多个离岸空壳公司流转,最终指向一个名为“清道夫”的匿名组织。
“清道夫……”陈默看着屏幕上解密出的信息,“他们不是在杀人,他们是在‘清理’。清理掉所有可能阻碍他们,或者接触到‘影刃’秘密的人。”赵文斌发现了数据泄露,刘猛可能无意中接触了用于运输原型零件的改装车,周晓雯在艺术展上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会面,美食评论家的俱乐部或许涉及了某些用于测试的“特殊食材”,而那个研究员,自然是内部灭口。
“找到这个‘清道夫’!”老李下令,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如同大海捞针。
与此同时,技术队从查获的“影刃”项目数据中,反向推导出了控制信号的某些特征和激活信标的识别编码规律。张辰带领团队连夜开发出一个粗糙的、大范围的信号探测和屏蔽原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