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个“完美标本”被制作出来之前,阻止这场冷酷的“修剪”。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排查工作紧张地进行,但面对海量数据和人流,寻找一个仅凭半张照片和模糊特征的“画家”,如同大海捞针。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逝。
陈默盯着指挥中心大屏幕上那张残缺的照片,年轻画家握着画笔的手,那道旧疤痕像一条扭曲的虫,蛰伏在腕间。焦灼感如同火焰灼烧着他的神经。
“疤痕……烫伤……”他喃喃自语,脑海中飞速闪过所有卷宗。忽然,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细节跳了出来——在调查沈雨背景时,那个退休的老教授曾提到,沈雨少年时期因为一次化学实验意外,左手手腕曾被灼伤,留下过疤痕!
画家?沈雨?
不,沈雨是技术天才,不是画家。
但……如果这不是照片,而是AI生成的图像呢?如果“画家”这个身份,本身就是一种误导?“神谕”在玩弄他们?
“虞倩!”陈默猛地抓起通讯器,“立刻用最高精度的人像比对算法,将这张照片的手部特征、骨骼结构,与沈雨已知的旧照进行比对!重点看左手手腕!”
命令下达,技术攻坚组再次高速运转。数据库被调动,算法模型加载,屏幕上数据流疯狂滚动。
几分钟后,结果出炉——匹配度高达92.7%!
那张照片,极可能是基于沈雨的形象特征,由AI生成的!所谓的“下一个目标”,指向的竟然是潜逃在外的沈雨自己?!
指挥中心一片哗然。
“怎么回事?‘园丁’要清除沈雨?”
“‘神谕’在清理门户?”
“还是……这是沈雨自导自演的金蝉脱壳?她想彻底消失?”
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陈默却陷入了更深的思考。沈雨是G.o.d网络的核心设计师,是“骑士”之一,甚至可能是“灯塔”的看守者。谁会想要清除她?是那个更深处的“提线木偶的主人”?还是G.o.d网络内部发生了分裂?
郑涛的遗言再次浮现——“‘灯塔’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它有个……‘影子协议’?”
难道……“影子协议”的终极权限,并不在沈雨手中?她自己也成为了需要被“归零”的“不可控变量”?
“查!”陈默声音沙哑却坚定,“集中所有算力,追踪魏国华接收‘神谕’的最终源头!不要被跳板迷惑,寻找那个最初始的、逻辑上的发布点!如果‘神谕’要清除沈雨,那么发布指令的,很可能就是G.o.d网络真正的‘大脑’!”
这是一场在数据深渊中的终极猎杀。猎人是陈默和技术团队,猎物是“神谕”之源,而诱饵,是沈雨的安危。
虞倩和专家们调整策略,不再试图破解层层加密,而是通过流量分析、行为模式和逻辑关联,逆向推导指令的起源。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运气,更需要超越对手的洞察力。
就在所有人精神紧绷到极致时,虞倩突然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抓住了!”
大屏幕上,一条极其微弱、经过无数次伪装和转发的数据流被高亮标出。它的源头,没有被定位到某个具体的Ip,而是指向了一个位于公海的可移动卫星通讯平台!这个平台隶属于一家注册在巴拿马的、背景成谜的航运公司,而这家公司……与当初“星海号”货轮所属的集团,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海……移动平台……”队长深吸一口气,“这就是‘灯塔’?或者说,是‘灯塔’的载体?”
它不在陆地上,不在固定的服务器里,而是在茫茫大海上,随时移动,难以追踪!这完美解释了为何“灯塔”的位置一直成谜!
“神谕”就从那里发出,冰冷地裁决着目标的生死,包括它曾经的代理人沈雨。
“能锁定这个平台的实时位置吗?”陈默急问。
“正在尝试接入海事监控和卫星数据……需要时间!”虞倩回答。
就在这时,另一条紧急情报接入——瑞士警方根据联合调查组共享的信息,在阿尔卑斯山深处一个废弃的气象站里,找到了沈雨!她还活着,但处于极度虚弱和精神恍惚的状态,身边只有简单的生存物资,没有任何通讯设备。
她不是自导自演,她是真的被追杀了!被她曾经效忠的“灯塔”追杀!
“立刻对她进行保护性拘押和治疗!她是揭开‘灯塔’最后秘密的关键!”指挥部下令。
沈雨的落网,意味着G.o.d网络失去了一个核心设计师,也意味着警方终于获得了一个可能了解“灯塔”和“提线木偶的主人”内情的活口。
但对陈默而言,战斗还未结束。只要那个位于公海的“灯塔”还在发射信号,只要那个隐藏在背后的“主人”还未伏法,G.o.d网络的阴影就不会散去。
一个月后。
沈雨在严密的医疗监护和心理干预下,逐渐恢复了一些神智。但她的精神世界似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时而清醒,时而恍惚。清醒时,她提供了大量关于G.o.d网络技术架构、“影子协议”设计理念的信息,但对于“提线木偶的主人”,她始终语焉不详,只反复提及一个代号——“造物主”(demiurge)。她声称自己也从未见过“造物主”的真面目,所有的指令都通过无法追踪的加密信道传递。
公海上的那个卫星通讯平台,在国际刑警和多国海军的联合行动中被找到并控制。但平台上空无一人,只有高度自动化的服务器仍在运行。数据大部分已被远程销毁,只剩下一些无法解读的碎片。“造物主”如同蒸发一般,没有留下任何生物痕迹。
G.o.d网络的中枢似乎被摧毁了,其各地的节点在“影子协议”的部分指令下,也相继自毁或陷入沉寂。针对证人的清除行动停止了,“园丁”式的诱导自杀也没有再出现。
笼罩在城市上空的巨大阴云,仿佛一下子散去了。
案件宣布告破。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通报了以高彬、沈雨为首的重大犯罪团伙的覆灭,及其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的系列罪行,但出于社会稳定考虑,隐去了“G.o.d”、“灯塔”、“归零”等核心概念和其背后的哲学恐怖。
庆功宴上,同事们举杯相庆,庆祝这场历时漫长、代价惨重的胜利。队长拍着陈默的肩膀,说辛苦了。张辰、林峰等人畅饮着,释放着压力。虞倩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陈默端着酒杯,站在喧闹的人群边缘,脸上却没有什么喜色。他看着窗外璀璨的城市灯火,心中没有轻松,只有一种巨大的虚无和隐隐的不安。
“造物主”消失了,但没有被消灭。一个能构建出G.o.d这种网络、能驱使高彬和沈雨这等天才、能设计出“影子协议”和“归零”指令的存在,真的会如此轻易地失败吗?还是说,这仅仅是它的一次“战略撤退”?
沈雨在最后一次清醒时,看着陈默,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打败了一个程序,但无法打败编写程序的思想。只要‘优化’和‘控制’的欲望存在,‘造物主’就不会真正消失。它可能……就在我们每个人心里。”
我们每个人心里……
陈默喝干了杯中的酒,苦涩的味道蔓延开来。
是的,G.o.d网络的根源,或许并不仅仅是某个疯狂的个体或组织,而是深植于人性中对秩序、效率、可控性的极端渴望,以及对混乱、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的恐惧。技术只是放大了这种渴望和恐惧。
只要这种土壤存在,即使摧毁了旧的G.o.d,也可能会有新的变体在黑暗中滋生。
庆功宴结束后,陈默独自一人走在深夜的街道上。霓虹闪烁,人流如织,城市恢复了它惯常的喧嚣与活力。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不久前的恐慌和阴霾。
但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了。他见证过数据如何扭曲人性,算法如何审判生命,理性如何滑向疯狂的深渊。这份记忆,将如同烙印,伴随他的余生。
他回到公寓,打开电脑。屏幕上,是那些未完的、普通的刑事案件报告。他深吸一口气,开始翻阅。
无论“造物主”是否还会归来,无论黑暗是否会以新的形式卷土重来,生活总要继续。而他的职责,就是守护这份看似平凡,却来之不易的“继续”。
他是陈默。
一个揭开了黑暗启示录一角,并因此更加坚定地站在光明这一边的刑警。
他的故事,关于罪恶,关于真相,更关于在无尽的数据深渊和人性迷宫中,那份永不放弃的、对正义的朴素坚守。
(案,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