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的适应性训练,对于这群以坚韧和服从刻入骨髓的北朝士兵而言,更像是一场强度熟悉、但内容更新的复习课。
他们的队列依旧整齐,战术动作依旧迅猛,意志力依旧顽强,这赢得了黑手军教官们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暗自点头的认可。
然而,这仅仅是开胃菜。当确认这批“新兵”拥有远超预期的承受力和学习基础后,黑手军的训练画风骤然一变,从传统的“钢铁洪流”模式,切换到了充满未来感的“数字战场”。
训练场不再仅仅是泥地、铁丝网和靶标。
天空中,开始出现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发出特有的嗡鸣。
侦察型无人机——小巧灵活的四旋翼机如同幽灵般在训练场上空盘旋,将高清实时画面传输到教官手中的控制平板和每个班排配发的战术平板电脑上。
“注意你们的隐蔽!在它的镜头下,任何不自然的移动和轮廓都会暴露你们的位置!”
教官的吼声在无线电频道里回荡。士兵们起初不习惯这种无处不在的“窥视”,试图用传统的植被伪装,却屡屡被热成像和微光摄像头识破。
他们必须学习如何利用地形阴影、反热成像伪装网,以及如何判断无人机航向进行规避。
攻击型无人机——当体型更大、挂载着模拟弹药的六旋翼或固定翼无人机出现时,训练进入了新维度。
它们不仅负责侦察,还能从空中对暴露的“敌军”火力点、轻型车辆进行“精准打击”。
士兵们被迫学习如何分散队形,如何构建对空观察哨,以及如何使用新型的单兵便携式防空系统(模拟器)或电磁干扰枪进行反击。
听着无人机俯冲时刺耳的呼啸和模拟爆炸声,一种全新的、来自头顶的压迫感笼罩了所有人。
无人地面车辆(UGV)与无人潜水器(UUV)——不仅仅是天空,地面和水中也出现了机械的身影。
小型的履带式或轮式UGV负责前出侦察危险区域、运输弹药补给,甚至搭载轻机枪提供伴随火力支援。
士兵需要学会与这些“铁疙瘩”协同作战,利用它们探路,并在其受损时进行快速抢修或数据回收。
在涉及水域的训练中, 安静的UUV则会神出鬼没地进行水下侦察、布设(模拟)水雷,考验着士兵们对水下威胁的防范意识。
每个士兵的个人装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单兵综合战术系统。
手腕上或胸前挂载的加固型触摸屏终端,成为了他们的信息核心。
它可以接收来自指挥层、无人机、乃至前方侦察兵传来的实时战场态势图(数字地图上清晰标注着敌我位置、威胁区域、任务目标等),可以进行加密小队通讯,还能呼叫火力支援或后勤补给。
对于习惯了靠口令、手势和地图行军的北朝士兵来说,学习理解和信任这块屏幕上流动的信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热成像与夜视仪——以往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几乎寸步难行的困境被打破。
先进的四目全景夜视仪提供了近乎白昼的夜间视野,而热成像瞄准镜或观察镜则能轻易穿透烟雾、薄雾和部分植被,将隐藏的“敌人”勾勒成醒目的白色或红色轮廓。
士兵们需要掌握在两种模式下切换观察、射击的技巧,并了解其局限性(如对冷目标或环境温度接近的目标识别困难)。
班排一级开始配发小型单兵雷达。
这种设备可以探测到周围数百米范围内移动的人员或车辆,并在个人终端上发出警告。
这极大地提升了小部队的战场感知能力和预警时间,但也要求士兵们学会解读雷达信号,区分真实威胁与动物、风吹草动等干扰。
黑手军的武器库也向他们敞开了一角。
除了熟悉的AK系改进型步枪,他们开始接触并训练使用一系列新式装备:
精确射手步枪——配备了先进光学瞄具和中远射程的半自动步枪,要求士兵具备更精准的射击技术和目标判别能力。
智能榴弹发射器——可以编程空爆的榴弹,能够在障碍物后方或战壕上空精确爆炸,极大地提升了面杀伤效率。
反器材步枪与单兵火箭筒——用于对付轻型装甲车辆、直升机或加固工事,需要学习弹道计算和快速测距。
定向能武器(训练概念引入)——甚至初步接触了激光致盲、电磁脉冲等定向能武器的概念及其防护知识,为未来可能面对的科技战场做准备。
与此同时,“反制”训练同步加强:
反无人机——从简单的电磁信号干扰枪、捕捉网,到更复杂的协同火力拦截战术,士兵们需要组成立体防空网络,应对来自空中的威胁。
反热成像——他们学习使用特殊材料的伪装网、降温服,甚至利用环境(如跳入水中、靠近热源)来规避热成像侦察。
电子静默与反侦察——训练如何在不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保持战斗力,如何识别敌方侦察设备并进行物理摧毁或电子欺骗。
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科技灌输,对北朝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起初是茫然和不适应,许多老兵赖以生存的经验在科技装备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但很快,在教官严厉的督促和自身强烈的求生欲、求知欲驱动下,他们开始如饥似渴地吸收这些新知识。
崔哲贤这样的年轻士兵上手最快,他们对这些“高科技玩具”充满了兴趣,很快就能熟练操作个人终端和无人机控制器。
而像黄闵镐这样的资深军官,则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装备背后所代表的作战理念的颠覆——信息优势、决策速度、精准打击、体系协同……这不再是他们过去所理解的那种依靠人海和意志的战争了。
训练场上,硝烟混合着柴油和电子设备的气味。
士兵们的身影在无人机俯瞰的镜头下快速机动,终端屏幕的微光在夜色中闪烁,雷达告警的滴滴声与模拟交火的枪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
他们正在被强行拖入一个全新的战争维度,从依靠钢铁血肉的战士,向着掌握数据链、操控无人节点、融入作战体系的“未来士兵”蜕变。
黑手军的“真本事”,正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重塑着这两万名北朝士兵,也为泽尼斯塔尔锻造着一支兼具顽强意志与先进装备的可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