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指挥所内,黑日安保的自行火炮连指挥官杨子诚(龙国裔,前黑手军炮兵参谋,精通现代炮兵战术)正与他的参谋长巴德·马斯特森(爱尔兰裔,前黑手军炮兵部队军士长,经验丰富)进行最后的战术推演。
电子侦察无人机(模拟Rq-11“大乌鸦”级别,但性能更强)传回的实时高清影像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叠加在数字地图上,将延坪岛南韩驻军的部署情况清晰地呈现出来。
“南韩军队在岛上修建了大量的永备工事和防炮堡垒,结构坚固,顶盖通常由数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并覆有沙袋。根据影像分析,其K9自行火炮在非值班状态下,大部分都藏匿于这些堡垒之中。”
杨子诚指着屏幕上被标记出的几个重点目标。
“如果我们使用普通的高爆榴弹进行面积覆盖,毁伤效果将非常有限,很可能重蹈第一次延坪岛炮战的覆辙,听个响,但实际战果寥寥。”
一旁的北朝炮兵连长朴勋烈大尉,穿着略显臃肿的军装,神情专注而略带茫然。
他是一名传统的北朝炮兵军官,精通于老式苏系火炮的操作与直射战术,但对于眼前屏幕上流转的数据链信息、无人机实时视频以及复杂的火力规划软件,他感到既新奇又无力。
他深知自己在此次行动中的角色——协调、学习、见证。
他安静地站在一旁,如同一个最认真的学生。
“指挥官,”马斯特森适时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我建议,此次打击全部使用我们刚刚接收的‘神剑S1’型155毫米GpS\/INS复合制导炮弹。这是基础版‘神剑’的强化型号,专门针对加固工事和地下目标。”
他调出了“神剑S1”的详细资料,向杨子诚和朴大尉解释道:
“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复合串联战斗部(tandem warhead)设计。第一级是预侵彻战斗部(pre-cursor charge),通常采用聚能装药(EFp)或高速动能穿甲棒,负责在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上开凿出一个初始孔洞,或者清除外围附加的沙袋、格栅等防护层。
紧随其后的第二级是主战斗部(main warhead),它通过第一级开辟的通道,延迟数毫秒后钻入堡垒内部。我们此次配发的弹头有三种:温压战斗部(thermobaric),在密闭空间内产生超压和高温,高效杀伤人员并破坏内部设备;高爆燃烧(high-Explosive Incendiary),用于引燃燃油、弹药等易燃物;以及子母弹(dpIcm)战斗部,用于覆盖露天阵地和人员集结区域。
为了保证毁伤效果,引信采用了最新的硬目标智能延时(hard target Smart Fuze,htSF)技术。引信内部集成了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在侵彻过程中实时感知过载变化,自动判断穿透的介质类型(如空气、混凝土、钢筋)和层数,智能选择在最适宜的时机(例如,在穿透最后一层墙壁进入内部空间后)起爆,确保战斗部的能量在目标内部完全释放。”
杨子诚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神剑S1’?已经完成测试并交付了?”
“是的,指挥官。波斯那边通过特殊渠道,优先为我们调拨了六百枚,各种战斗部搭配齐全,足以完成此次打击任务。”
马斯特森肯定地回答。
“好!这才是真正的‘钻地利爪’!”杨子诚一拳砸在手掌上,“好马配好鞍,好炮弹就得用在这种超越时代的好炮上!命令部队,完成最后的数据装定和弹药准备。晚上八点整,准时发起攻击!电子侦察无人机前出,负责炮击过程中的实时弹着点观测与校正;电子战无人机升空,启动‘寂静哨兵’模式,负责战场电磁静默,压制并欺诈敌方雷达信号,确保我们的攻击发起具有突然性。”
公元2016年3月29日,晚上八点整。
延坪岛上的南韩守军,早已度过了最初几天的紧张期。
除了必要的哨兵和雷达操作员,大部分士兵已经回到了营房休息,或者在进行一些轻松的娱乐活动。
指挥所里的值班军官也有些心不在焉,认为北边的沉默意味着危机已经过去。
岛上的AN\/tpq-37反炮兵雷达虽然仍在扫描,但操作员面对一片“干净”的屏幕,警惕性已然降低。
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如果北边要报复,早就该来了,不会等到三天之后,更何况是在夜间,北朝炮兵那可怜的夜战和精确打击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他们错了,错得离谱。
六十公里外,狗头半岛反斜面阵地。
六辆m109A8自行火炮的58倍径长身管,在液压系统的驱动下,缓缓抬升至预定射角,幽深的炮口直指东南方向的延坪岛。
车内,黑日安保的炮手们通过数字化控制面板,最后一次确认了射击诸元。
自动装弹机将第一枚重达数十公斤的“神剑S1”制导炮弹平稳地送入炮膛。
“全连,一号装药,基准射向,一发试射,放!”
杨子诚冷静的声音通过加密通讯网络传达到各车。
刹那间,沉闷而威严的轰鸣声打破了半岛夜空的寂静!
第一轮试射的六发炮弹冲出炮口,巨大的膛口焰如同六朵骤然绽放的死亡之花,在黑暗中格外刺眼,将周围的山林映照得一片惨白。
炮口制退器产生的冲击波向四周扩散,卷起地上的尘土。
几乎在炮弹出膛的瞬间,位于高空的电子侦察无人机已经锁定了弹丸,并将初始弹道数据回传指挥所。
数秒后,位于延坪岛附近海域预设落点区的传感器(由先前渗透的小型无人潜艇布放)传回了落点信息。
“试射校正完成,诸元微调。全连,效力射,十二发急促射,开始!”
命令下达,m109A8的自动化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自动装弹机以惊人的效率循环工作,将一枚枚致命的“神剑S1”炮弹送入炮膛,闭锁,击发。
火炮以接近其最大射速(考虑到身管寿命和散热,并非绝对最高射速)进行射击。
整个阵地被连续不断的轰鸣和闪耀的炮口焰所笼罩,仿佛雷神在持续敲打着他的战鼓。
天空中,炮弹划破空气的尖啸声连绵不绝,组成了一曲死亡的交响乐。
在短短五分钟内,三百发、总重近十五吨的精密制导弹药,被倾泻向了六十公里外的延坪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