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把队部院子里的工具晒得泛亮,刘家庄的刘书记就骑着二八自行车赶来,车把上挂着布包,里面装着自家烙的贴饼子:“林同志、陆队长,俺一大早就来了,怕耽误你们去勘查,这贴饼子你们路上吃,热乎着呢!”
林薇赶紧迎上去,接过布包,还能摸到饼子的温度:“刘书记太客气了,俺们正准备好工具,张大爷、李二哥都在,这就跟您去刘家庄。”说着,她指了指门口的平板车——上面摆着卷尺、图纸夹、靠尺,还有两把铁锹,是特意准备去水渠勘查用的。
张大爷拄着拐杖走过来,笑着跟刘书记打招呼:“刘书记,咱先去看水渠,再去看漏雨的屋顶,一路走一路说,您先说说水渠堵了多久,平时浇地靠啥?”刘书记叹了口气,领着大伙往自行车旁走:“水渠堵了快半个月了,之前下大雨冲了不少淤泥和碎石进去,现在村里的二十亩菜地浇不上水,乡亲们都急坏了,只能挑水浇,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一行人骑着自行车往刘家庄赶,乡间的土路刚被晨露润过,不沾灰,车轮碾过路面,留下浅浅的痕迹。半个多小时后,就到了村东头的水渠旁——水渠有两米宽,里面积满了深褐色的淤泥,还夹杂着不少碎石和杂草,最窄的地方,淤泥几乎把渠口堵死,只有细细的水流从缝隙里渗过去。
乡亲们早已在水渠旁等着,手里拿着锄头、筐子,见他们来了,都围过来:“林同志、张大爷,你们可来了!再不想办法,俺们的青菜就要旱死了!”张大爷拄着拐杖,走到水渠边,蹲下身子,用拐杖戳了戳淤泥,又用卷尺量了量水渠的深度和宽度:“淤泥有五十厘米深,最深处能到膝盖,碎石都沉在底下,得先清淤,再把渠岸修修——有些地方的渠岸塌了,以后下雨还会堵。”
林薇拿出图纸夹,快速画下水渠的大致轮廓,标注出堵塞严重的路段:“刘书记,清淤的话,俺们带队员来挖,乡亲们要是有空,也能帮忙挑淤泥,能快些;渠岸塌的地方,用砖石砌起来,高度八十厘米,坡度1:3,防止再塌,这样清完淤、修好岸,水渠就能正常通水,浇地没问题。”
陆衍补充道:“清淤大概要两天,修渠岸三天,总共五天就能完工,预算五百块——主要是砖石的钱,人工俺们尽量帮着省,乡亲们搭把手,还能再快一天。”刘书记一听,眼睛都亮了:“五天?五百块?太好了!比俺们想的工期短、花钱少,就按这个来!”
乡亲们也都松了口气,一个种青菜的大婶笑着说:“只要能尽快浇上地,俺们天天来帮忙挑淤泥,不耽误你们干活!”李二哥拍了拍胸脯:“大婶放心,俺们明天就带工具来,保证三天清完淤,让你们的青菜喝上水!”
看完水渠,刘书记又带着大伙去看漏雨的屋顶,一共十户,都是村里的老人和困难户,房屋大多是土坯墙,屋顶的瓦片碎了不少,有的地方还露着茅草,屋里的土墙上,雨水冲刷的黑印子格外明显。
第一户是张奶奶家,屋顶的瓦片掉了五六块,茅草被雨水泡得发黄,张奶奶拉着林薇的手,眼里满是期盼:“姑娘,一到下雨天,俺就把盆碗都摆出来接雨,夜里都睡不踏实,你们要是能帮俺修好,俺给你们做布鞋!”张大爷爬上梯子,掀开几片瓦片,摸了摸屋顶的木梁:“木梁没朽,就是瓦片碎了,换些新瓦片,再在屋顶铺一层油毡,就不会漏雨了,一天就能修好。”
林薇蹲下来,跟张奶奶说:“奶奶,修屋顶时,您去隔壁大婶家待半天就行,俺们会把您屋里的东西盖好,不会弄脏,修完您再回来,放心。”张奶奶赶紧点头,转身从里屋端出一碟炒花生,往林薇手里塞:“姑娘,这是俺自己炒的,你们尝尝,不值钱,也是俺的心意。”
就这样,一行人挨家查看,张大爷逐一判断屋顶问题,林薇和陆衍则记录每户的情况——哪些需要换瓦片、哪些需要补油毡、哪些木梁要简单加固,赵文山在旁边算预算:“十户屋顶,换瓦片、买油毡,再加上水泥浆,预算八百块,每户平均八十,五天能修完,跟水渠的活错开干,不耽误。”
中午,刘书记非要留大伙吃午饭,家里的院子里摆了张木桌,桌上是贴饼子、熬白菜豆腐,还有一碗炒鸡蛋,都是家常饭,却格外香。刘书记给大伙盛饭:“都是自家种的菜、烙的饼,别嫌弃,你们帮俺们解决了水渠和屋顶的难题,俺们都不知道咋感谢才好!”
张大爷咬了口铁饼子,笑着说:“刘书记客气了,咱干基建就是为乡亲们办事,饭吃得香,活干得也有劲儿!”林薇边吃边跟刘书记确认:“明天俺们先带队员来清水渠,后天开始修屋顶,您帮着跟乡亲们说一声,清淤时注意安全,别踩滑了。”刘书记赶紧点头:“俺这就去说,保证乡亲们都配合!”
下午回到队部,队员们立马投入到资质资料的最后完善中——赵文山把双村的验收单(村民签字按手印的原件)和公社的推荐函,整理进资料袋的最上层,又把张大爷补充的技术笔记(里面详细写了竹筋防腐工艺、桩坑养护要点、水渠清淤技巧)放在技术证明那一类,每一份资料都贴了清晰的标签。
张大爷坐在旁边,看着赵文山整理,时不时补充一句:“把‘预制板拼接注意事项’也加上,之前农贸市场和双村的预制板铺得好,这也是咱的技术亮点,建委看了能更认可。”赵文山赶紧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之前记的笔记,补充到技术资料里,还画了个简单的预制板拼接示意图。
林薇和陆衍则逐一核对资料清单:“施工记录——齐全,验收报告(原件+复印件)——齐全,技术人员证明——齐全,公社推荐函——齐全,施工照片——十五张,没遗漏。”刘婶也过来帮忙,把资料袋里的文件按顺序理好,又用绳子把资料袋捆牢,怕路上弄丢:“去建委办资质,路上小心点,这些资料可不能丢,是咱红星队的‘敲门砖’!”
正忙着,李家庄的村主任托人送来了一篮新鲜的西红柿和黄瓜,还有王家庄王大叔送的一袋子红薯:“村主任说,知道你们要去办资质,送点新鲜蔬菜,让你们补补身子,祝你们顺利拿到资质,以后多接活,多为乡亲们办事!”
林薇接过蔬菜,心里暖乎乎的——从卫生院到双村,再到即将开工的刘家庄,红星队靠实打实干,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这份暖意,比啥都珍贵。她看着眼前整齐的资质资料,又看了看院子里忙碌的队员,还有墙角堆着的新鲜蔬菜,心里满是笃定。
陆衍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资料都齐了,明天俺们去建委办资质,刘家庄的活,让李二哥先带队员去清水渠,张大爷在家盯技术,这样两边都不耽误。”林薇点点头,摸了摸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指针指向六点半,夕阳正从队部的窗户照进来,落在“红星基建”的木牌上,红漆字迹格外耀眼。
她知道,明天去建委办资质,是红星队从“临时班子”走向“正规队伍”的关键一步;而刘家庄的水渠和屋顶项目,是红星队口碑的又一次延续。只要踏实走下去,红星队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能帮更多乡亲办实事,带更多队员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