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迹者号”舰体外那枚流转着银色符文的徽记,如同一个无形的护身符,也像一道更加精致的枷锁。它标志着弦镜同盟(或者说“K-73切片”内的这个文明集群)首次在“泛维度秩序”的宏大体系中,获得了一个被承认的、哪怕是临时且受限的“身份”。
裁决下达后的最初几个标准时,舰内气氛混杂着劫后余生的虚脱与面对新规则的茫然。但陈骏没有给自己和团队太多放松的时间。
“立刻解析‘观测报告模板’和‘数据接口协议’!”他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理解并适应这套规则,把‘临时观察站’的权限用到极致!”
团队迅速投入工作。那“数据接口协议”是一种极其高效、基于规则层面的信息交互标准,远超同盟现有的任何通讯技术。而“观测报告模板”则要求以高度结构化的方式,定期提交关于“混沌”(虚空噬界)、“失控秩序”(归零程序残留及类似现象)、“起源之镜与悖论之种互动状态”等特定项目的量化数据和分析结论。
“它们要的不是故事,是数据报表。”一位信息工程师苦笑着总结。
“那就给它们报表。”陈骏眼神锐利,“但报表里的数据,如何采集,如何解读,我们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这就是我们的操作空间!”
他立刻着手规划:
1. 建立合规研究体系:按照模板要求,设立专门的项目组,负责定期监测深渊边缘的“虚空噬界”活性、扫描镜海及邻近维度可能存在的“失控秩序”残余(如潜伏的数据幽灵)、以及远程记录“存在奇点”(林溪)和太初之门的规则波动。所有数据采集和初步分析,都必须严格遵循协议标准,不留任何可能被判定为“违规”的把柄。
2. 挖掘权限潜力:“定向数据采集协助权”意味着,在提交合理研究计划后,他们可以请求“秩序监察者”提供一些非核心的、关于“混沌”和“失控秩序”的通用研究资料,或者利用监察者的高级扫描能力对特定区域进行非侵入式探测。这无疑是巨大的助力。
3. 隐藏核心机密:所有关于龙脉网络、顾临渊与规则幼苗的深度联系、对“观测者”本身的认知、以及同盟内部防御体系的细节,被列为最高机密,绝不在此框架内提及或展示。
“我们要让它们觉得,我们这个‘观察站’高效、合规,且能持续产出有价值的‘数据产品’。”陈骏对核心团队成员强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做我们真正该做的事——找到在这个规则框架下,壮大自身,乃至最终摆脱被观测命运的方法!”
---
指令传回望舒基地,雷戟指挥长松了一口气,随即又感到更加沉重的压力。生存权是争取到了,但代价是必须在刀尖上跳舞。他立刻根据陈骏反馈的“观察站”运行规则,调整同盟的整体策略:
· 对外:一切涉及古老遗迹、高维规则探索的行动全面收缩,严格控制在“许可范围”内,避免触发监察者的敏感神经。
· 对内:加速对现有规则技术的消化和再创新,尤其是基于太初信息流和龙脉共鸣的应用研究,这些是“观察站”框架外,他们能够自主掌控的核心力量。
· 合作:通过《余烬守望者协议》,更加隐秘地与可靠盟友共享部分非敏感情报,共同提升在规则层面的生存能力,形成一种“星火联盟”般的默契。
整个同盟,如同进入了一个特殊的“蛰伏期”与“提升期”并存的阶段。
---
昆仑山,顾临渊也收到了消息。他心中稍定,但并未放松。龙脉网络那变得更加敏锐的感知,让他对“观察站”身份有着更深的理解——这并非庇护,而是一种更高级别的“标记”。他们如同被圈养在特定区域的珍稀动物,被观察,被记录,一旦表现出“攻击性”或“病变”迹象,随时可能被处理。
他更加专注于与规则幼苗的共鸣,引导龙脉之力,以一种极其温和、近乎自然演变的方式,缓慢滋养和修复着之前被各种危机创伤的星球规则。他尝试着,将陈骏传来的、关于“秩序监察者”规则框架的部分非敏感信息,融入龙脉的流转中进行“模拟”和“推演”,试图理解其运作逻辑,寻找可能的“缝隙”或“兼容点”。
在这个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规则幼苗似乎对那冰冷的秩序框架,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适应性?它散发出的生机之力,在接触到那些规则信息后,非但没有被压制,反而变得更加凝练、更具韧性,仿佛在学习和进化。
“生命的韧性,或许本就包含着对规则的适应与超越……”顾临渊若有所思。
---
“原初棱镜”内,陈骏团队提交了第一份符合标准的“观测报告”。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重点突出了“虚空噬界”在“存在奇点”影响下活动受限的现象,以及同盟内部利用太初之力进行规则稳定的“初步成果”(经过大量简化和技术处理),完全符合“研究混沌抑制效能”的定位。
报告通过指定的数据接口提交后,那台负责对接的银色梭状体很快给予了“接收确认”的反馈,没有任何额外评论。
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然而,陈骏并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暂时的安全源于他们此刻的“价值”。他必须不断挖掘新的“价值点”,才能维持这脆弱的平衡。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静默的“存在奇点”,以及那扇神秘的太初之门。
林溪的蜕变,才是他们最大的变数和希望。
他需要找到一种方式,在不违反“观察站”条款的前提下,更深入地了解她的状态,甚至……尝试与她建立沟通。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负责监测“存在奇点”的团队成员传来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
“陈博士!‘存在奇点’的规则波动出现新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稳定散发,而是开始出现极其微弱、但具有明确结构的……信息编码特征!初步分析,其编码基础……似乎与‘太初信息流’同源,但更加复杂!”
林溪……她开始“输出”信息了?!
是在传递她蜕变过程中的感悟?还是在尝试与外界联系?
陈骏的心脏猛地跳动起来。
他立刻下令:“全力解析这些信息编码!注意,所有解析工作必须在‘观察站’研究框架内进行,对外报告暂记为‘对悖论之种演化状态的常规监测’!”
希望之火,在规则的框架下,再次悄然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