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组的车轮声还未远去,S省政坛的硝烟已然再起。四月的省城,梧桐飞絮如雪,林枫却无暇欣赏这暮春景致。一封来自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的质询函,如同惊雷炸响在他的办公桌上。
林省长,这是期刊编辑部的正式质询。李建国神色凝重地递上文件,他们收到匿名举报,质疑我省中医药研究院发表在去年第12期的重要论文存在数据造假。
林枫快速浏览质询函,瞳孔微缩。被指控的论文正是关于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分子机制的突破性研究,是S省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成果。更棘手的是,举报材料附有所谓的原始数据,显示实验结果与发表结论存在矛盾。
这是瞄准我们的学术命门。林枫立即召集紧急会议。会议室投影幕布上,论文通讯作者、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陈静教授面色苍白:林省长,我以学术声誉担保,数据绝对真实。这些所谓的原始数据,明显是伪造的!
但问题在于,举报方提供了看似专业的统计分析,指出论文中某些数据点过于完美,不符合正常生物学变异规律。更阴险的是,对方还暗示研究院存在急功近利的科研氛围,影射政府施加了不当压力。
立即启动学术审查程序。林枫斩钉截铁,但要记住,我们既要扞卫学术清白,也要防止落入舆论陷阱。
就在林枫部署应对之策时,新的危机接踵而至。国际学术社交网站ResearchGate上,突然出现大量质疑S省科研诚信的帖子,直指林枫主导的科研新政导致学术环境恶化。更令人不安的是,有境外媒体开始以学术丑闻为主题进行炒作。
他们这是要三管齐下。林枫在深夜的办公室里对陈静说,学术期刊施压,网络舆论造势,媒体放大影响。我们必须多路反击。
林枫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主动邀请《自然·生物技术》编辑部派专家来华,实地核查实验记录和原始数据。同时,他让省科技厅组织独立专家委员会,进行第三方验证。最关键的是,他通过外交渠道,联系了国际科研诚信组织,请求派员监督调查过程。
然而,对手的狠辣超乎想象。在调查组抵达前夜,陈静实验室的服务器遭遇黑客攻击,部分数据被加密锁定。几乎同时,有匿名邮件威胁参与调查的专家,称将揭露其学术不端行为。
这是要破坏调查!陈静急得嘴唇发白。林枫却异常冷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用离线备份数据。同时,让网安部门追踪攻击源。
调查过程充满波折。国际期刊派来的专家起初充满怀疑,但在实地查看了实验室的原始记录、重复了关键实验后,态度开始转变。更令人振奋的是,第三方专家委员会通过盲审,确认论文结论可靠。
转折点出现在调查的第五天。林枫安排调查组参观黑石峪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当专家们看到从种植、采收到加工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时,一位德国专家感叹:如此严谨的质量控制,产出可靠的研究数据是必然的。
但真正的杀手锏来自林枫的精心布局。他让研究院展示了论文中关键实验的全程录像——这是他在推行科研新政时强制要求的措施。录像清晰显示了实验操作的全过程,每一个数据都有迹可循。
这是对学术诚信最好的诠释。《自然·生物技术》的主编在离开时公开表示,我们将在期刊发表澄清声明。
然而,就在学术风波即将平息时,林枫接到加密情报:诺维集团正在策划新一轮行动,目标直指他个人。而这一次,对方的武器,竟然与他二十年前的一篇硕士论文有关......
窗外,梧桐絮依旧纷飞。林枫知道,这场学术暗战只是更大风暴的前奏。他拿起电话,接通了北京的一位老教授:老师,有件事需要您帮忙回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