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的风里,飘着新麦的香气。
李家庄的集市挤得水泄不通,王老汉攥着两张崭新的“解放区庄票”,指甲盖里还沾着刚翻的泥土,盯着布摊前的粗布眼睛发亮:“李婶,这票子能换三丈布不?”
穿蓝粗布衫的李婶笑着点头,接过票子对着太阳照——票面上“全民抗日”的暗纹泛着淡金,是新版的防伪标识:“能!我家娃要娶媳妇,正愁没布做新衣裳呢!”
旁边卖种子的张大爷凑过来,手里的布袋装着饱满的谷种:“我这种子,用庄票买比用银元便宜两成!今年准能多打半石粮!”
集市角落的石磨旁,村支书赵铁柱正蹲在地上算账。
他的笔记本上,记着全村用庄票交易的明细:“三月,张富贵家用庄票换了两头猪崽;四月,刘寡妇用庄票买了盐巴;五月……”
他抬头望着热闹的人群,皱纹里都是笑:“以前鬼子的伪票满天飞,老乡们攥着钱不敢花。现在好了,这庄票比银元还硬,能买种子、能换布、能给娃交学费——咱们的日子,终于稳了!”
不远处的军工厂,汽笛声穿透晨雾。
张厂长攥着刚领的工资——一沓庄票,递给车间的老工人:“老周,这是你这个月的饷。用这票子,能去合作社买两斤猪肉补补身子!”
老周接过票子,摸了摸上面的暗纹,声音发颤:“我打了二十年铁,头回见着这么稳当的工钱。以前怕鬼子抢,怕伪票贬,现在……”
他指着墙上的“庄票流通”标语,“这票子,是咱们的底气!”
合作社的仓库里,堆着刚运来的棉花、药品和农具。
会计小王抱着账本跑进来,满脸喜色:“主任,今天用庄票收了三百斤棉花!隔壁村的合作社要调货,用庄票转账比派伙计跑三天还快!”
主任擦了擦手上的棉絮:“那就赶紧发报——让上海的钱庄再调点庄票过来。咱们的合作社要扩大,得让更多老乡用上这‘放心钱’!”
上海,卫国钱庄的后台。
阿福盯着刚收到的电报,嘴角咧到耳根:“晋察冀要追加五千两庄票!还有晋绥、山东,都发来电报要新版票子!”
沈逸风看着电报上的“解放区庄票流通量月增四成”,端起桌上的茶,茶烟绕着他的眼镜片转:“通知印刷厂,加快新版庄票的生产。再给每个解放区派两个技术员,教他们防伪和清算。”
深夜,沈逸风站在钱庄顶楼,望着天际线的星光。
小豆子抱着刚设计好的“解放区专用庄票”样张进来,票面上印着农民挥锄头、工人炼钢铁的图案:“先生,这票子结合了解放区的特点——老乡们一看就亲切!”
沈逸风接过样张,指尖抚过“星火燎原”的暗纹。
他想起李家庄集市的王老汉,想起军工厂的老周,想起合作社的小王——这些星星之火,从上海的弄堂出发,烧到了陕北的窑洞,烧到了晋察冀的田野,终于要连成一片,照亮整个中国的经济战场。
“小豆子,”他轻声说,“告诉各地分行,不管多难,都要保证解放区的庄票供应。这不是生意,是咱们给老乡们的——活下去的希望。”
窗外,黄浦江的星光落进他的眼里。
他知道,庄票的星火,已经燎原。
从敌占区到国统区,从解放区到延安,这张小小的票子,终于成了连接全中国的经济纽带。
而那些藏在暗处的敌人,再也别想扑灭,这来自人民的,最炽热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