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嗅觉敏锐如刘国华议员,早已将联邦高层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
他清晰地看到,张中华及其“枷锁派”凭借“棱镜”警告带来的恐惧心理和安全委员会的实权,势力正如日中天。
而苏茜则因“临时许可”的暧昧和内部日益尖锐的矛盾,权威正不断受到挑战和削弱。
她的平衡策略在和平时期或许是智慧,但在这种存亡危机下,在很多人看来就成了优柔寡断和方向不明。
“是时候做出选择了。”刘国华在自己那间可以俯瞰大半个首都星区的豪华办公室里,对着一幅描绘古代地球战场油画,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强有力的、难以控制的领导者,而是一个能够进行利益交换、至少在某些关键议题上能与他保持一致的合作伙伴。
张中华那种对“绝对秩序”的追求和冷酷的行事风格,在他看来,远比苏茜那种试图调和各方的“理想主义”更符合他的政治算计。
一次精心策划的“不期而遇”,在某个实行严格会员制、极度注重隐私的星际商会俱乐部发生。
厚重的隔音门隔绝了外界,空气中弥漫着名贵雪茄的醇香和陈年酒液的气息。
“张监察员,如今的联邦,经不起更多的动荡了。”刘国华晃动着杯中金黄的液体,开门见山,语气显得忧心忡忡,“我们需要的是稳定,是铁一般的秩序,确保文明的火种能够延续。可惜,总有些人不识时务,热衷于鼓吹危险的理念,破坏来之不易的平静。”
张中华坐在他对面,面容依旧如同冰封的湖面,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微微抬起眼皮,示意他继续。
刘国华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如同分享一个至关重要的秘密,将一枚小巧的数据芯片推过光滑的桌面。“这里面是几位‘火种派’骨干成员的资料。他们不仅在各种场合散布激进言论,质疑‘棱镜’裁决的权威性,更令人遗憾的是,”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耐人寻味的灰色地带。您看,这不仅仅是理念之争,更涉及到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联邦资源是否被滥用的问题。让这样的人占据要职,如何能向‘棱镜’证明我们拥有高效、廉洁的自我管理能力?”
张中华的目光扫过那枚芯片,并没有立刻去拿,只是淡淡地回应:“刘议员对联邦事务的关切,委员会知晓。对于任何可能危害联邦安全、破坏稳定秩序的行为,我们都会依法进行调查,绝不姑息。”
无需更多言语,一场基于利益交换的政治联盟,在心照不宣中悄然缔结。
翌日,安全委员会的调查令如同出鞘的利剑,精准地指向了几位公开为“火种派”发声的中级官员和科学家。指控内容从“科研项目经费报销流程存在瑕疵”到“在非授权平台发表可能引发公众误读和恐慌的不当技术推测”,看似都是程序性或言论问题,却足以让被调查者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他们的科研项目被紧急叫停,访问权限被限制,在公开场合变得沉默寡言。一股寒流迅速席卷了整个学术界,原本就倾向于“火种派”思想的年轻研究员们感到前途渺茫,纷纷选择明哲保身,学术探索的活力被极大的抑制。
---
然而,压力之下,并非所有的种子都会屈服。在联邦档案部那间堆满了古老数据存储单元、空气中弥漫着纸墨与电子元件混合气味的办公室里,赵艳文感受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的窒息感。她关于“人工造物”与“奇点跃迁”理论关联的惊人发现,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在她胸腔里灼烧,既带来发现的兴奋,又伴随着随时可能引火烧身的恐惧。她深知,这份发现一旦被“枷锁派”知晓,唯一的命运就是被贴上“最高禁忌”的标签,永久封存在暗无天日的保险库里,甚至可能被直接销毁。这不仅意味着她个人心血的白费,更可能让联邦永远失去一个理解自身困境、甚至可能找到突破口的珍贵契机。
在经历了数个辗转反侧、内心激烈斗争的夜晚后,她终于下定了决心。她需要盟友,需要一个能够理解这份发现背后巨大价值,并且拥有足够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其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的人。她的目光,越过那些畏首畏尾的同僚,投向了虽被边缘化、却始终未曾停止思考与发声的张瑞。
联络必须万无一失。她没有使用任何可能被监控的官方或私人通讯渠道,而是利用了一次例行数据归档移交的线下机会。她将一枚外表与普通存储器无异的芯片,巧妙地混入一批需要张瑞签字确认接收的、无关紧要的历史气候数据资料中,并在交接清单上,用他们二人在早期一个合作项目中约定的、看似无意义的符号组合,标注了暗语。
当张瑞在自家书房那盏老旧台灯昏黄的光线下,破解了芯片的多重加密,仔细阅读完里面那份逻辑严密、证据链清晰、结论石破天惊的分析报告时,他拿着阅读器的手无法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一股混合着极度震惊和某种难以言喻兴奋的情绪,如同电流般窜过他的四肢百骸。他不是没有做过最大胆的假设,但赵艳文的发现,直接将“秩序之影”那种仿佛来自宇宙深渊的恐怖存在,与人类文明自身早已被封存、被视为危险歧途的理论遗产联系了起来!
这绝不是偶然!这背后一定揭示了某种更深层次的、关于宇宙规律或者文明发展路径的惊人秘密!如果“秩序之影”的巢穴,其物质结构真的与“奇点跃迁”理论所描述的能量拓扑存在同源性,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思维火花,曾经在某个时间点,无比接近触碰到了宇宙某种真实的本源结构!意味着他们并非完全被动无助的观察对象,他们自身遗传的知识基因中,就可能蕴含着理解、甚至未来某一天能够对抗这类超然存在的密码!
“火种派”的理念,在这一刻,不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或者盲目的冒险冲动,而是有了坚实的、令人振奋又不禁感到战栗的科学基石!他们需要的不是鲁莽的挑战,而是基于对自身文明遗产的深刻理解与尊重之上的、谨慎而坚定的探索!
他立刻意识到了赵艳文此举所冒的巨大风险和无与伦比的价值。没有片刻犹豫,他启动了一个极其隐秘的紧急联络协议。这个协议利用了覆盖整个联邦的民用灵能网络中的冗余节点和随机跳频技术,构建起一个几乎不可能被实时追踪的点对点瞬时通讯通道。
“赵博士,资料已安全接收。”张瑞的声音通过加密通道传来,因激动而略带沙哑,“你的发现……远超我最大胆的想象!这不仅仅是‘火种’,这很可能是指引我们文明走出当前困境、实现自我超越的‘灯塔’!”
“张博士,我相信你的判断,也相信你的为人。”赵艳文的声音从另一端响起,带着一丝疲惫,却透出钢铁般的坚定,“但我们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缺乏资源,更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
“资源我们可以想办法筹集,时间必须靠我们自己去争取!”张瑞快速回应,大脑飞速运转,“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绝对可靠的核心成员。不仅仅是顶尖的科学家,还需要不同的知识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共同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们不约而同地首先想到了埃隆大师。这位年迈的灵能大师,虽然因“棱镜”事件后灵能者内部关于发展方向的分歧而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他对宇宙能量的深邃直觉、对高维空间的独特感知,以及不受传统科学范式束缚的哲学思辨能力,都是他们这个秘密计划不可或缺的。更重要的是,埃隆大师多次在私下表达过对联邦现状的深切忧虑和对探索未知、坚持文明自主精神的坚定支持。
埃隆大师在接收到他们的加密信息并了解了核心内容后,沉默了良久,通过那不甚稳定的灵能链接缓缓传来回应,声音苍老却带着一种穿透迷雾的力量:“宇宙的真理,从未向真诚的探寻者关闭大门。我的灵性感知告诉我,你们所触摸到的,或许正是那片笼罩着我们命运的、厚重迷雾的一角。我将以残存之力,助你们一臂之力。”
紧接着,张瑞和赵艳文又凭借过往的合作与观察,秘密联系了另外三位他们知根知底、在各自领域(高维数学建模、异常物质分析、能量场动力学模拟)已是翘楚、且同样对“枷锁派”高压管控感到窒息和不满的年轻科学家。他们都是联邦科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却都因不愿屈从于僵化的教条而备受排挤。
在一个被巧妙安排、伪装成“执行废弃数据中心定期维护与数据销毁任务”的深夜,这六个人,如同暗夜中的行者,悄无声息地汇聚在首都星远郊一个早已被遗忘、布满灰尘与蛛网的废弃自动化仓库里。仓库内部空旷而阴冷,只有几台依靠自带能源包运行的便携式终端和全息投影仪散发着幽幽的光芒,勉强驱散一角黑暗,映照出他们年轻(除了埃隆大师)、凝重而充满决心的面庞。
没有激昂的宣誓,没有飘扬的旗帜。张瑞环视着在场每一双在昏暗中闪亮的眼睛,声音低沉而清晰:“从这一刻起,我们就是一个命运相连的集体。我们没有官方的认可,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我们拥有的,是一个可能颠覆认知的发现,是一系列亟待验证的猜想,以及一颗不愿坐以待毙、渴望为文明寻找自主出路的决心。”
赵艳文补充道,她的目光扫过那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我们的目标,是深入验证‘奇点跃迁’理论与‘秩序之影’技术的潜在关联,并探索其可能的应用前景,无论是用于防御、理解,还是……未来的反击。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充满未知的风险,一旦我们的活动暴露,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大家应该清楚。”
那位名叫林默的年轻女科学家,眼神锐利如刀,率先打破沉默,她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与其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被无形的恐惧慢慢扼杀,我宁愿选择在充满未知的探索中,为我们的文明点燃一丝真正的希望之光,哪怕这光芒再微弱。”
“我们需要一个名字,一个代表我们信念的符号。”另一位负责能量场模拟的男科学家低声说道。
一直闭目感应的埃隆大师,此刻缓缓睁开双眼,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仓库厚重的金属墙壁,投向了无垠而神秘的星空深处,用一种蕴含着古老智慧与无尽期盼的语调,缓缓吐出了两个字:
“薪火。”
薪尽火传,生生不息。即便此刻微弱如星火,也要在这片被恐惧和猜疑笼罩的黑暗中顽强燃烧,等待那或许遥远,却必须去追寻的燎原之日。
在这间被时代遗忘的角落,在联邦主流视野的盲区之中,一缕微弱却无比坚韧的智慧火种,就这样被悄然点燃。
它的光芒虽然黯淡,却承载着一个年轻文明在面临巨大外部压力和内部僵化时,对自由意志、对知识边界、对命运主宰权的最深沉、最执着的渴望。
而这缕刚刚点燃的“薪火”,还不知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何等猛烈的狂风暴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