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的颁布,瞬间点燃了整个大明的创新火焰。
京城的专利总署门口,从早到晚都排着长队。
有人带来了改良的纺车,有人设计了自动化的水力磨坊,甚至还有人异想天开地画出了能飞的木鸟的草图。
创新的火花四处迸发,新的工厂、新的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但很快,一个新的问题浮现出来,并且迅速成为了整个帝国工业化进程中最大的瓶颈。
“陛下,臣有罪!”
户部尚书倪元璐和工部尚书宋应星,联袂跪在朱由检面前,一脸的愁苦。
“讲。”朱由检的目光从一份新送来的矿产勘探报告上移开。
“陛下,问题出在……路上!”宋应星痛心疾首地说道,“山西的煤,运不进京城!江南的丝,送不到北地!”
“我们机械总司新造出来的机器,也因为道路崎岖,根本无法运送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去!”
倪元璐补充道,“陛下,如今商品流通量比半年前大了十倍不止。”
“可这路还是以前那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车轮陷进去就出不来。”
“运输成本占了总成本的七成以上!长此以往,我大明的新兴工业,怕是要被这路给活活憋死!”
朱由检的系统界面上,全国物流网络的模拟图正在运行。
无数代表着货物运输的光点,在代表着道路的线条上缓慢移动,并且频繁地在某些节点上堵塞,形成大片刺眼的红色。
【系统警告:物流效率低下。已成为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瓶颈分析:道路基础建设等级过低,无法承载大规模、高频次的货物运输。】
【建议:启动国家级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计划。】
“经计算,瓶颈已确认。”
朱由检走到那面巨大的全国沙盘前,拿起一根代表最高权限的红色标记杆。
在倪元璐和宋应星的目光中,他在巨大的沙盘上,画下了纵横交错的几条粗大红线。
这几条红线,从京师出发,连接了江南、湖广、四川、辽东、西北……几乎将整个大明最核心的区域全部囊括在内。
“启动国家驰道计划。”
倪元璐看着那几条红线,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当场昏过去。
他颤巍巍地拿起算盘,手指哆嗦着拨了几个子,随即发出一声哀嚎。
“陛下!不可啊!这……这要花多少钱啊!”
“臣粗略一算,至少需要……数亿两白银!这足以把我大明国库掏空十次啊!”
“此举必将动摇国本,重蹈前隋之覆辙啊!”
他跪在地上,抱着朱由检的腿,哭得像个孩子。
朱由检低头看了一眼倪元璐,系统自动将他的行为判定为【因超出理解范围而产生的非理性恐惧】。
他没有动怒,只是调出了皇家开发银行的最新数据,一排排冰冷的数字,散发着金钱的光芒。
“皇家建设债券超额认购,已募集资本五千万两。”
“全国土地改革后,民间资本总量预估增加230%。”
“大量资本无处可去,正在金融市场内形成泡沫,长期持有风险为高。”
朱由检的声音响起。
“此驰道计划,既是基建,也是国家级的资本引导。将过剩资本,从投机领域,引导至实体建设领域。”
他转向皇家开发银行行长沈算。
“命令:即刻发行驰道建设专项债券。总额两亿两,分批发行。债券利息,与驰道沿线未来的税收、过路费收益直接挂钩。”
沈算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这不仅仅是集资,更是将全天下商人的利益,都和这条路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
路修得越好,他们未来的分红就越多!
消息一经《大明日报》公布,整个大明的商界都疯了。
“什么?买债券,以后还能分享驰道赚的钱?”
“这哪是债券,这是金饭碗啊!”
“砸锅卖铁也得买!这可是跟着皇家吃肉!”
手持重金的商人们,再次涌向皇家开发银行。
原计划第一批发行的五千万两债券,在一天之内就被抢购一空。
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劳动力问题,同样不存在。
南方平叛后收编的数十万降兵,以及土地改革中释放出的海量劳动力,被迅速整编为一支庞大的帝国工程兵团。
在讲武堂毕业生的指挥下,他们使用着西山兵工厂最新出产的蒸汽压路机、起重机,以圣灰和标准化的石料,开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建设狂潮。
在京津驰道的开工仪式上,一个娇小的身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新晋的女官苏灵,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向皇帝和百官展示着她设计的全新方案。
“……根据计算,若采用此预制标准化桥梁构件方案,先在工厂内完成桥墩、桥梁的标准化生产,再运至现场进行组装,可将传统建桥工期缩短百分之九十以上,成本降低百分之六十……”
她的声音清脆而自信,逻辑清晰,数据详实。
朱由检看着她,系统界面上,苏灵的人才价值评级,又向上跳动了一小格。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给出了评价。
“优。”
苏灵激动得小脸通红。
而台下的百官和工科学子们,看着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少女,再看看她身边那个如同神只般深不可测的帝王,心中充满了敬畏。
“工科才女“的名号,自此不胫而走。
无数年轻学子,将苏灵视为偶像,将进入格物院、为陛下效力,视为毕生荣耀。
而苏灵,她望向皇帝的眼神,也从最初单纯的敬畏,多了一丝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