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天罗”能源网络的初步成功,如同为“南天门”这艘文明方舟注入了强劲而隐蔽的动力源泉。然而,能源的充足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存的保障。在万里构想的未来图景中,无论是“玄鸟”空天战机还是更为宏大的“青龙”平台,亦或是未来可能直面未知威胁的星际舰船,都需要一副能够抵御极端环境下致命打击的“铠甲”。这副铠甲,不仅要坚不可摧,更要适应复杂多变的太空战场环境。

现有的“星尘”材料虽然性能卓越,但其主要优势在于宏观的结构强度与功能性,在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基于未知物理原理的定向能武器、动能撞击体或是空间撕裂效应时,其防御效能仍显不足。尤其是在“幽灵协议”框架下,对主力作战平台的生存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压力,再次传导至材料科学领域,落在了万里和他领导的尖端材料实验室肩上。

实验室深处,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巨大的全息投影上,正反复播放着一段模拟战斗影像:一架采用现有“星尘”材料优化的“鸾鸟”战机,在遭遇一道未知的高能粒子束扫射时,其装甲虽然未被瞬间洞穿,但表面却发生了剧烈的相变与烧蚀,内部精密仪器在随之而来的能量震荡中大面积失灵,最终导致战机解体。

“看这里,”周坤指着能量束与装甲接触瞬间放大的数据流,声音沙哑,“攻击能量层级超出了我们现有材料的能量耗散阈值。它不是被‘击穿’,而是被‘过载’了。局部瞬间吸收的能量无法及时传导和释放,导致原子键断裂,材料结构从内部崩溃。”

“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材料设计范式。”万里关闭了模拟影像,目光扫过实验室里每一位眉头紧锁的研究员,“不仅仅是更强、更韧,而是要具备‘智能’应对不同形式攻击的能力。它需要像真正的龙鳞一样,不仅能硬抗利爪撕扯,还能滑开致命的獠牙,甚至将攻击的能量转化为自身的优势。”

他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概念——“动态响应式复合装甲”,并将其代号定为 “龙鳞”。

“传统的合金,其微观结构是相对静态的。”万里开始在白板上勾勒出复杂的分子动力学模型,“而‘龙鳞’的核心,在于引入一种‘相变诱导塑性’与‘能量自适应导流’的微观机制。”

他详细阐述其理论基础:

“我们将采用一种多主元、高熵合金作为基体,这种结构本身具备极高的晶格畸变能和热稳定性。但关键不在于基体本身,而在于我们将在纳米级别,嵌入无数个经过特殊设计的、具备‘状态记忆’和‘能量感知’功能的‘活性单元’。”

他展示了几个“活性单元”的构想图:

· “能量导流晶须”:由一种特殊的碳基纳米管与超导材料复合而成,像神经网络一样遍布基体。一旦探测到局部能量密度急剧升高(如被激光或粒子束命中),这些晶须会瞬间激活,形成超导通道,将恐怖的能量以接近光速导向装甲整体,或者导向专门设计的能量缓存\/散热单元,避免局部过载。

· “相变缓冲微球”:内部封装着一种在特定压力或温度下会发生剧烈体积膨胀或收缩的特殊材料。当遭受动能撞击(如电磁炮弹丸)时,撞击点的微球会瞬间激活,通过相变吸收绝大部分冲击动能,并将硬碰硬的撞击转化为一种“深陷泥潭”般的缓冲过程。

· “自修复催化核”:由具备催化活性的纳米金属簇构成。当装甲出现裂纹或损伤时,在特定能量场(甚至可以来自攻击本身的残余能量)激发下,这些催化核能引导周围的基体材料进行局部流动和重结晶,实现微观层面的“自愈合”。

这个构想太过超前,以至于实验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这已经不是在制造材料,更像是在创造一个具备基础生命特征的“活物”!

“万里……这,这真的可能实现吗?”一位资深材料学家颤声问道,眼中混合着兴奋与难以置信,“先不说这些‘活性单元’如何制造和嵌入,光是让它们在纳米尺度上协同工作,响应不同的攻击模式,这需要的控制精度……”

“靠我们现有的技术,确实不可能。”万里坦然承认,但随即话锋一转,“但靠它,可以。”

他指了指连接着实验室主机的“伏羲”终端。

“‘伏羲’,调出‘火种’数据库中,关于‘纳米级并行意识嵌入’与‘场致协同自组装’的技术原理概要。”

【资料调取中……权限确认……】

屏幕上开始流淌过更加晦涩难懂的理论公式和结构图。这些知识,同样来自更高层级的“火种”权限,涉及到了对物质在微观层面的“编程”与“赋能”。

“我们需要‘伏羲’的算力,深入到原子级别。”万里解释道,“在材料合成的过程中,通过精确控制的能量场(包括磁场、激光、粒子流),引导基体原子与‘活性单元’的前驱体,进行一场极其复杂的‘舞蹈’。‘伏羲’将作为总指挥,确保每一个‘活性单元’都被精准地‘打印’在预设的位置,并建立起它们之间以及与基体之间的能量和信息联系。”

这意味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材料合成革命。不再是传统的冶炼、锻造、热处理,而是一种在超高真空、多重能量场精确调控下的“原子级3d打印”。

理论方向确定,但通往“龙鳞”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第一个拦路虎,就是“活性单元”的制备。

“能量导流晶须”要求碳纳米管与超导材料在纳米尺度上实现完美的晶格匹配与电子耦合,任何缺陷都会导致导流效率急剧下降甚至失效。

“相变缓冲微球”的封装材料必须既能在平时保持稳定,又能在受到冲击时瞬间“熔化”释放内部相变材料,其对时机和能量的控制要求达到了皮秒(万亿分之一秒)级别。

“自修复催化核”更是需要找到一种在常温下惰性,在特定能量刺激下又能高效催化金属原子迁移和成键的“智能”催化剂。

实验室里,失败的次数很快堆积如山。合成出来的不是结构混乱的混合物,就是性能远低于预期的残次品。高强度的工作和一次次失望的打击,让团队的气氛再次变得有些压抑。

一天深夜,万里独自留在实验室,对着一次失败的“能量导流晶须”合成数据发呆。电子显微镜下,那些扭曲、断裂的纳米结构,仿佛在嘲笑着他的野心。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疲惫。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攻坚战,更是一场与未知威胁赛跑的压力测试。

就在这时,他的个人通讯器亮起,是秦宇将军发来的加密信息,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刚收到‘巡天’最新监测摘要,‘观察者’在过去24小时内,轨道维持能量消耗有0.7%的异常波动,波动模式无法解析。保持警惕。”

0.7%的异常波动……万里看着这行字,瞳孔微微收缩。这细微的变化,可能意味着很多,也可能什么都不意味。但它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他短暂的疲惫。

他抬起头,再次看向屏幕上那失败的数据,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我们没有退路,也没有时间沮丧。”

“一次不行,就一万次。一万次不行,就百万次!”

“必须在‘客人’失去耐心之前,把我们的‘铠甲’铸好!”

他重新坐回控制台前,唤醒了“伏羲”。

“重新开始,从失败数据中提取所有特征参数,优化能量场匹配模型。我们,继续。”

实验室的灯光,再次彻夜长明。

【悬念】:

“龙鳞”合金的“活性单元”能否成功制备?

“伏羲”主导的原子级打印能否实现?

面对“观察者”的细微异动,万里团队能否顶住压力,突破技术瓶颈?

秦宇将军那条简短的信息,如同在沉闷的实验室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表面的平静被打破,底下是汹涌的暗流与紧迫。“观察者”那0.7%的异常波动,像是一声微不可闻却清晰无比的倒计时滴答声,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失败?沮丧?这些情绪在生存的压力面前,显得如此奢侈。

万里直接将“观察者”异常波动的信息(隐去了具体来源,只强调高层监测到外部压力变化)在核心团队内做了通报。没有渲染恐慌,只是陈述事实。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实验室里原本因屡次失败而弥漫的些许懈怠和焦躁瞬间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燃烧的专注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我们没有时间慢慢试错了。”万里站在布满复杂公式和结构图的白板前,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伏羲’,启动‘穷举-优化’并行计算模式。我要你在接下来72小时内,调动可用算力的70%,对所有可能的‘活性单元’合成路径进行超大规模模拟,重点排查我们之前忽略的能量场谐波匹配与量子隧穿效应。”

【指令确认。算力资源重新分配。开始构建百万级变量合成路径模拟矩阵……预计耗时65小时。】

“伏羲”的回应冰冷而高效。整个基地的能源流向微微调整,更多的功率被悄无声息地汇入量子计算中心。这是对“天罗”网络承载能力的一次小考,也是“伏羲”作为科研核心引擎能力的体现。

在“伏羲”进行海量计算的同时,万里带领团队对失败进行了最彻底的“尸检”。他们不再满足于“合成失败”这个结论,而是利用实验室里一切可用的尖端设备——原子探针断层扫描、超高分辩透射电镜、同步辐射光源分析——对每一个失败样品进行纳米级甚至原子级的“解剖”,寻找最细微的结构缺陷、元素偏聚、界面污染。

时间在争分夺秒中流逝。实验室里没有人谈论工作之外的事情,交流仅限于简洁的数据通报和技术讨论。累了就在旁边的休息舱眯一会儿,醒来继续投入战斗。营养液和浓缩咖啡成了维持生理需求的主要来源。

48小时后,“伏羲”的第一轮阶段性成果出来了。它筛选出了十七条理论上可行性较高的“能量导流晶须”合成路径,并指出了传统模型忽略的一个关键因素——基底晶格的“动态应力场”。

“我们之前的能量场调控,是基于静态或准静态的晶格模型。”万里看着“伏羲”给出的模拟动画,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但在合成过程中,原子沉积、晶格生长本身就会产生复杂的局部应力。这个应力场与外部施加的能量场相互叠加或抵消,导致了最终结构的不可控。”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施加’能量场,而是要与晶格生长的‘动态应力场’进行‘对话’?”周坤立刻抓住了关键。

“没错!”万里重重点头,“‘伏羲’,根据新的模型,重新计算能量场参数,要求与实时模拟的生长应力场形成建设性干涉,放大有利于晶须定向生长的应力,抑制导致缺陷的应力。”

【模型更新完成。重新计算中……】

这一次,当新的合成参数被输入那台庞大而精密的“原子级沉积装置”时,气氛变得更加凝重。幽蓝的激光在超高真空腔内精准闪烁,复杂的磁场如同无形的手在微观世界进行着精妙的编织。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盯着监控屏幕上跳跃的数据和缓慢生长的结构模拟图。

数小时后,沉积过程结束。样品被小心翼翼地取出,送入分析室。

当高分辨透射电镜的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时,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欢呼!

图像中,一根根笔直、均匀、呈现出完美周期性排列的碳基纳米管与超导材料复合晶须,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整齐地嵌入在基体之中!界面清晰,几乎看不到缺陷!初步的导电和超导性能测试数据显示,其性能达到了理论预测的85%以上!

“成功了!能量导流晶须……我们成功了!”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激动地差点跳起来,被旁边的同事赶紧拉住,示意他保持安静,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这是自“龙鳞”项目启动以来,第一个关键“活性单元”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万里的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疲惫的笑容,但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相变缓冲微球”和“自修复催化核”的难度,丝毫不亚于此,甚至更为复杂。

果然,随后对“相变缓冲微球”的攻关再次陷入了僵局。封装材料的响应速度始终无法达到皮秒级的要求,要么反应迟钝,要么过于敏感提前破裂。

就在团队再次感到棘手之时,万里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再次连接“火种”数据库,申请调用关于“非平衡态相变动力学”及“飞秒激光诱导局域域场调控”的相关知识。这一次,解锁的知识更加深入,甚至带着一丝危险的气息——它们隐约指向了对物质状态更根本的操控,涉及到了能量的瞬间注入与时空的极微小尺度扭曲。

“我们需要一种……‘欺骗’材料的方法。”万里消化着新获取的知识,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在撞击发生的瞬间,不是让封装材料自己去‘感受’压力,而是由我们主动在撞击点,利用超高频率的飞秒激光脉冲,瞬间创造一个模拟的‘高压高温环境’,触发封装材料的相变响应。这比等待应力波传递要快得多!”

这个思路极其大胆,相当于用外部干预强行“激活”材料的防御机制,对控制时机的精准度要求达到了匪夷所思的飞秒级别(千万亿分之一秒)。这不仅要依赖“伏羲”的预测和反应能力,更需要一种能瞬间输出巨大功率的超微型飞秒激光阵列,并将其集成到装甲内部!

难题一个接一个,仿佛没有尽头。

然而,就在团队围绕飞秒激光阵列的小型化问题争论不休时,“伏羲”的监控系统发出了一个针对实验室内部环境的低级警报。

【警告:检测到b-7实验区存在未授权的低频电磁辐射泄漏,源强度极低,但频谱特征与基地标准不符。】

这个微不足道的警报,起初并未引起注意,直到一位细心的工程师在排查时发现,泄漏源竟然来自一批刚刚报废的“自修复催化核”实验样品——它们在缓慢降解过程中,意外地释放出了一种奇特的、带有微弱协调性的电磁波动。

“等等!”万里猛地叫停了关于激光阵列的讨论,目光锐利地看向那些报废样品,“这种波动……‘伏羲’,分析其频谱,与‘能量导流晶须’成功样本内部的能量场谐波进行比对!”

【分析中……发现高度相似性。该波动频率与晶须内部能量导流的最佳谐振频率存在79.3%的重合度。】

一个惊人的可能性浮现在万里脑海中:

难道,“自修复催化核”的真正关键,不在于催化剂本身,而在于它能否在受损时,发出一种协调性的“信号”,引导周围处于“能量导流”状态的材料,优先向损伤点汇聚并进行修复?

这不再是独立的“活性单元”,而是一个潜在的、相互关联的微观防御网络!

“立刻调整方向!”万里当机立断,“暂停当前催化核研究,集中力量,研究这种意外产生的协调性电磁波!我们要弄明白,它是如何产生的,能否被控制,能否真正引导修复过程!”

峰回路转!一次看似失败的实验,一个微不足道的警报,竟然可能打开了另一扇通往“龙鳞”核心的大门。

实验室里,刚刚因晶须成功而振奋的气氛,再次被一种更加狂热、更加专注的探索欲所取代。他们就像一群在黑暗迷宫中摸索的探险者,刚刚点亮了一根火把,却发现眼前并非绝路,而是出现了更多错综复杂、却充满希望的岔路口。

【悬念】:

意外发现的协调性电磁波是否真的能引导材料自修复?

“龙鳞”装甲的微观防御网络构想能否实现?

飞秒激光主动触发防御的难题又该如何解决?距离整合出完整的“龙鳞”合金,还有多少艰难险阻?

意外发现的协调性电磁波,如同在漆黑的迷宫中透入的一缕微光,不仅指明了新的方向,更彻底改变了“龙鳞”项目的研发范式。万里敏锐地意识到,他们追求的或许不应是三个独立的“活性单元”,而是一个高度协同、具备初步“群体智能”的微观防御生态系统。

“停止所有孤立单元的优化!”万里果断下令,声音中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伏羲’,以该协调波为核心变量,重新构建全局模型!我们要设计的,不是一堆零件,而是一个能够自我感知、信息传递、协同响应的活性材料矩阵!”

整个项目的重心瞬间转移。【能量导流晶须】不再仅仅是能量通道,更被赋予感知能量流分布异常(即受损点)的功能;【相变缓冲微球】的封装材料被重新设计,目标是在破裂时能释放出特定频率的协调波信号;而原本的【自修复催化核】概念被彻底颠覆,新的研究方向是寻找或创造一种能够接收协调波信号,并在此信号引导下,高效催化基体材料流动和愈合的“智能响应单元”。

这无疑将复杂度提升了数个量级,但同时也打开了通往真正“智能材料”的大门。

一、 “神经脉络”的编织:

基于成功合成的能量导流晶须,团队开始尝试赋予其更复杂的功能。在“伏羲”精确到原子级别的模拟指导下,他们尝试在晶须生长过程中,通过掺杂特定稀土元素和施加不对称能量场,诱导其产生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这意味着,晶须不仅能导流能量,还能将机械应力(如裂纹扩展)转化为微弱的电信号,并反之,在接收到特定电信号(协调波)时,产生微小的形变或振动。

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得到了一种兼具超导性与压电活性的“多功能晶须”。当模拟的裂纹在材料中扩展,触及这些晶须网络时,“伏羲”成功捕捉到了那极其微弱但规律清晰的电信号脉冲——这是材料在“呼痛”!

二、 “信号语言”的破译:

对那种意外产生的协调性电磁波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团队发现,这种波的频率和振幅,与受损的类型、位置、严重程度存在某种映射关系。快速扩展的裂纹产生高频短波,深度烧蚀则产生低频长波。“伏羲”逐渐学会了“解读”这种材料自身的“信号语言”,并开始尝试“反向编译”——即主动发射特定模式的协调波,看是否能引导材料做出预期反应。

他们利用微型电磁线圈阵列,在材料样品特定位置注入模拟的“损伤信号”。令人振奋的一幕发生了:在信号持续注入的区域,周围的基体材料确实表现出明显的原子迁移率增加现象,虽然还远未达到“愈合”的程度,但证明了“远程引导”的可行性!

三、 “免疫细胞”的创造:

最困难的,依然是那个关键的“智能响应单元”。需要一种材料,平时稳定地分散在基体中,一旦接收到协调波信号,就能瞬间“活化”,像免疫细胞冲向伤口一样,移动到损伤点,并降低周围材料的激活能,促进其流动和键合。

“火种”数据库中关于“场致迁移”和“局域催化”的知识被深度挖掘。团队最终锁定了一种特殊的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其表面电子态极其敏感,在特定频率的电磁波驱动下,能产生强烈的定向扩散力(类似于光镊效应),并且其表面能有效催化多种金属原子的表面重组。

合成这种纳米颗粒本身又是一场硬仗。但当第一批量产的、粒径均匀的“智能响应单元”被成功制备出来,并在模拟实验中,被观测到在协调波引导下,确实朝着目标区域定向移动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

四、 “龙鳞”初现:

是时候进行第一次整合试验了。

在“伏羲”的全面监控和精确调控下,全新的“原子级沉积装置”再次启动。这一次,它要同时完成基体高熵合金的沉积、多功能能量导流晶须网络的编织、相变缓冲微球的嵌入、以及智能响应单元的无序均匀分布。

过程持续了数十个小时,所有人都守在监控屏前,心情忐忑。当最终沉积完成,一块巴掌大小、泛着暗哑深灰色金属光泽、表面隐约可见极其细微鳞状纹路的“龙鳞”原型样品被取出时,实验室里鸦雀无声。

接下来是残酷的极限测试。

高能激光灼烧测试: 一束足以瞬间气化传统装甲钢的高能激光打在样品表面。监控显示,被灼烧点瞬间亮起,能量导流网络超负荷运转,将大部分能量导向样品边缘的散热结构,同时,协调波信号发出,智能响应单元向灼烧点汇聚。激光熄灭后,灼烧点留下了明显的凹坑,但未见裂纹扩展,并且在后续观察中,凹坑边缘出现了缓慢的“愈合”迹象,材料在自我修复!

超高速动能撞击测试:一枚特制的钨合金弹丸以数倍音速撞击样品。撞击瞬间,着弹点下方的相变缓冲微球集群激活,通过剧烈相变吸收了绝大部分动能,样品背面仅有轻微凸起,未见穿透!同时,压电网络检测到应力,发出了对应的损伤信号。

综合粒子束冲刷测试:模拟持续的能量攻击。样品表面在粒子束冲刷下持续升温并出现损伤,但能量导流网络始终维持着整体结构的稳定,未出现结构性崩溃,自修复过程也在持续进行,虽然速度远跟不上损伤速度,但证明了其在持续作战下的生存能力!

测试数据汇总到万里面前:

【“龙鳞”原型样品防御性能评估:】

【抗激光灼烧能力:+950% (相较于现有最佳材料)】

【抗动能撞击能力:+1200%】

【抗持续能量攻击能力:+800%】

【初步自修复功能:确认有效(修复速率待大幅提升)】

【能量引导效率:92%】

成功了!

尽管这仅仅是第一块原型,自修复速度还很慢,成本高得惊人,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远,但它的综合防御性能,已经全面超越了之前所有的材料,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证明,“动态响应式复合装甲”的道路是可行的!“龙鳞”不再是纸面上的构想!

实验室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混合着狂喜与泪水的欢呼声。周坤用力拍着万里的肩膀,老泪纵横。年轻的工程师们相互拥抱,释放着长期压抑的压力和激情。

万里看着屏幕上那组耀眼的数据,又看了看欢呼的人群,长长地、缓缓地吐出了一口积压在胸中的浊气。他走到那块经历了残酷考验却依然保持完整的“龙鳞”样品前,伸手触摸着那略带温热的、蕴含着无数智慧与心血的金属表面。

“铠甲已成初鳞……”

“接下来,该让它覆盖‘玄鸟’之翼,成为我们刺破黑暗的……依仗!”

【本章完】

【后续悬念】:

“龙鳞”合金如何实现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

其自修复能力能否进一步提升?

“玄鸟”战机披上“龙鳞”后,将带来怎样的性能飞跃?这张强大的“鳞片”,是否会引起“观察者”更深的关注?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末日降临,活的越长,我就越强从变形金刚开始平行时光末日,我创造了第五天灾!雇佣兵纪元:系统宿主大乱斗末日裂谷:异次元危机指挥官的魔幻旅途末世重生为二哈带着洪荒开发大宇宙从孤岛开始的新纪元中场统治者提瓦特的崩坏3系统反派他靠撒娇上位重生末世,全球冰封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信标号令:上古先贤浮空岛旧日降临影视世界游记星极满级大佬她在星际财源滚滚末世:复刻诸天万界港综世界大枭雄全球诸天在线深空球长机甲与刀重生,带着妹妹闯末世极寒末世:神之禁区我继承了诸天执法局星际之大熊猫的崛起穿越到了神奇宝贝世界星狩行者七步之内又准又快星际迷情:萌宠上位指南(星际未来之寻妻指南)神明当久了也会疯末世:开局白捡百亿物资末世后多子多福,我是丧尸母体!搬运末日科技!开局上交可控核聚末世学渣:未来科技的搬运工末世还来不来?我的空间快满了!末世重生,提前觉醒异能横扫一切救命,穿成星际大佬了明日方舟:时之旅人重生之文豪巨星电影世界的无限旅程不良人之开局皇宫签到气经星际探索之拾荒人人住超神,渣在诸天未来混乱直播我在灵异世界做科普直播我是传奇BOSS
磨铁读书搜藏榜:心灵终结铁锈军团快穿之绿茶靠边站星空联盟物语任游天界我在末世全无敌,美女校花狂倒贴在末世中成长我的四合院避难所怒灵:异人科普诡异:你管这叫学习主播?!快穿逆袭:拯救反派boss末世宝树末世:开局打造顶级庇护所我,星球领主,开局决定当曹贼开启病弱模式星空悍行重申亿次这不是游戏全球灾变:我为华夏守护神入侵诸天快穿攻略:黑化男神日日撩世界灾厄:带着智械征战宇宙就没人能杀死我吗?柔弱恶雌被流放?众兽夫舍命护她冰川纪元:我培养了绝世女皇末世火种:最强男人穿越末世后被反派拯救法师归来举世震惊,反叛者八号出现!让你做模型,这真三相弹什么鬼?火爆控卫永远是男配的我只想当咸鱼边缘之城:我在末世卖棺材我变成了星球锈纪元:火种重启女配今天也在努力离婚混在大唐快穿之她又被杀了诸天大航海时代音律领域综漫入侵:我能汲取别人能力冒牌风水师快穿:猎食男主指南斗罗之开局签到天水学院全球御兽:开局种下世界树大红包超级机甲召唤系统末世之纪元支配者末世三瞳在灌篮高手中做万人迷我的女儿不可能是魔王末世:绑错系统给筑基丹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穿到虫族母皇麾下了末世之疯狂星期四穿越回三战前2025末世大小姐意外穿越七零宇宙护崽暴徒爆星鸡神崛起人类意识永生我的南天门计划大灾变,从圣斗士开始我,失落造物主,在线等挺急的逆世重生录血月!我成了道士键盘侠变身救世主刑余之魂末世曙光:丧尸危机求生录修真者误入外星观测站末日超市:傲娇丧尸王非要当店员谁为文明按下重启键我为末世净秽土末世独狼:我的房车升级系统开房车卖东西误差率元境边缘:觉醒的异端求生列车:挖坟得鬼灵按摩涨属性空白当铺废土世界:开局契约一只蟑螂全球冰封:开局复制混沌级能力小岛求生:拜托了曹君星空戒末世求生,我进副本任务世界囤货游戏入侵:我下副本成全球第一时空夹缝中的生存博弈锈骨弑神宴守护世界之后,只会得到背叛吗小兵传奇之苟王崛起啊!我穿越到工作细胞世界了黑暗求生:无限融合的我悠然生存我靠翻册镇压三界全球动殖我的丧尸会种田战锤:噬星者你都穿越星际了?你还要种田?!末世:我胖到丧尸咬后吐了!级别菜鸡儿?不,是满级厨神冰霜共鸣:从废墟到星海全球直播:放出异族洪水末世:开局收留邻家姐妹花尸白纪元:从地狱归来的复仇者天塌了,我带着小区穿越了!外星入侵?跟我的舰娘说去吧我在末世靠吐槽升级重生之鸿蒙世界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