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的这份“贺礼”,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刘云的手上,也烫在了他的心里。
他知道,自己又一次被那个远在山海关的老狐狸给当枪使了。孙承宗将这个足以掀翻整个大明朝堂的惊天大案捅到他这里,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逼他站队,逼他在这场即将到来的皇室内部的血腥斗争中,做出一个明确的选择。
是选择继续“忠于”那个虽然对他心怀忌惮、但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君主崇祯皇帝?还是选择与那些同样心怀鬼胎、但财雄势大的地方藩王和士绅同流合污?又或者……两不相帮,坐山观虎斗,等到他们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自己再出来收拾残局?
这三个选择,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风险。
选择崇祯,好处是可以占据大义的名分;坏处是要与整个大明朝最富庶也最顽固的江南士绅集团为敌,这无异于是与虎谋皮,自断财路。
选择福王,好处是可以得到江南集团那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坏处是将彻底地背上“叛贼”的骂名,而且以福王那肥猪一般的德行,也绝非明主之选。
至于坐山观虎斗,看似最稳妥,实则最危险。因为无论是崇祯赢了,还是福王赢了,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必然是回过头来收拾他这个在一旁看戏的、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一时间,刘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他发现,自己好像被孙承宗给逼到了一个死胡同里,无论怎么选,都是死路一条。
“王爷,”那前来送信的幕僚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脸上露出了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我家督师大人还让小人给您带了句话。”
“他说,猛虎想要跳出猎人设下的陷阱,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整个猎场都彻底地掀翻!”
将整个猎场都掀翻?
刘云的心中猛地一动!他似乎抓住了什么。
他看着眼前这个一脸神秘笑容的幕僚,又想起了孙承宗那同样深不可测的眼神。一个极其疯狂而又大胆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轰然炸开!
他知道,孙承宗这是在暗示他,这是在逼他走那条他自己一直想走却又不敢走的……第四条路!
一条足以让日月换新天的不归路!
“我明白了。”许久,刘云才缓缓地开口,他的眼中燃烧着两团熊熊的火焰,“替我回复孙督师,他的这份‘贺礼’,我收下了。”
“也请他转告那些躲在阴沟里的老鼠,就说他们期待已久的那场大戏,很快就要开锣了。”
“只是,这出戏的主角,不是崇祯,也不是福王。”
“而是我,王大贵!”
在送走了孙承宗的使者之后,刘云立刻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雷厉风行之势行动了起来。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了一道震惊了整个朝野的奏折。
奏折里,他痛心疾首地陈述了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海防废弛的严峻现状,并主动向皇帝请缨,请求辞去北方经略使的职务,亲率他麾下的辽东水师南下,巡视东南沿海七省海防,为陛下也为大明建立一道永不沉没的海上长城!
他这番看似大义凛然、实则包藏祸心的奏折一送到京城,立刻就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那些刚刚才因为“国本之争”而斗得你死我活的东林党和阉党余孽们,第一次如此团结一致地站了出来,拼死反对。
他们都不是傻子,都看出了刘云这所谓的“南巡”背后那赤裸裸的狼子野心。什么巡视海防?这分明是想打着朝廷的旗号,将他那早已不受控制的爪子,伸向他们那最富庶也最不容染指的江南后花园!
一时间,弹劾刘云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飞向了乾清宫。
然而这一次,崇祯皇帝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他不仅没有听从那些言官的劝谏,反而力排众议,批准了刘云的南巡计划!并且还赐予了他节制东南七省所有水师的无上权力!
没有人知道,在那一夜,刘云到底和这位年轻的皇帝达成了什么样的秘密协议。只知道从那天起,崇祯皇帝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对刘云言听计从,信任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