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I支付的尾款,如同一次充沛的输血,让“深潜者”基地原本有些捉襟见肘的资源储备瞬间充盈起来。高纯度能量电池整齐地码放在扩建后的能源库中,散发着稳定而强大的能量波动;稀有催化金属和特种合金锭则堆满了材料仓库,其数量足以支撑基地进行数次大规模的扩建或装备升级。
然而,最让顾临看重的,是那份附带的技术蓝图包。
主控室内,顾临将蓝图包的数据核心接入灵枢。无数复杂的三维模型和数据流在界面上飞速闪过。
【蓝图解码中…识别到:GtI标准级“泰坦”外骨骼关节优化方案、第三代复合材料装甲铸造工艺、高能量武器散热管理系统(简化版)…信息价值评估:高。可直接提升基地基础工业水平25%-40%。】
“蜂医,威龙,”顾临在通讯频道中召集核心成员,“蓝图数据已共享至你们的工作站。优先吃透外骨骼关节优化和复合装甲工艺,我需要我们的战斗人员和载具的生存能力得到立竿见影的提升。”
“收到!这东西可比我们之前自己摸索的强太多了!”威龙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给我点时间,我能把咱们那几套老掉牙的外骨骼性能提升三成!”
“散热管理系统很有价值,”蜂医的回应则更侧重于分析,“可以尝试与‘频率枷锁’发生器结合,或许能提升其持续作战时间。我会立刻开始研究。”
资源的到位,让顾临得以将更多想法付诸实践。
“启动‘深潜者’二期防御升级计划。”他调出基地的结构图,“优先强化地下各层与主要承重结构的装甲。利用新的铸造工艺,在所有关键节点加装复合装甲层。能源系统扩容,确保所有新防御设施和未来可能增加的耗能设备有足够动力。”
命令下达,整个基地如同一个苏醒的巨人,开始了新一轮的“肌肉”生长。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在通道内回荡,新的合金板材被运送到指定位置进行焊接加固。基地的“外壳”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厚实、坚韧。
但顾临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地底监控界面。资源的涌入和技术的升级,是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威胁。
骇爪的报告几乎与施工进度同步更新:
“老板,‘铁幕’二阶段的爆破装置已经部署了百分之七十。但是……地下的东西好像察觉到了什么。它们的能量脉冲变得更加‘谨慎’,似乎在主动避开我们新部署的传感器和爆破点。它们在试探我们的防御纵深!”
灵枢的监控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异常生物金属信号的活动范围虽然没有继续扩大,但其在已探测区域内的移动变得更加诡秘,像是在绘制基地下方的“防御地图”。
“它们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顾临自语。这种有组织的、带有明显侦察目的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普通生物或低级AI的范畴。
“灵枢,以现有地底活动数据为基础,模拟推演其可能的进攻路线和方式。变量包括:多点渗透、集中突破、结构破坏。”
【指令已接受。构建地底威胁行为模型…推演进行中…】
全息沙盘上,代表着地底威胁的红色区域开始模拟出数种进攻态势。有的如同细小的触须,试图从多个薄弱点同时渗入;有的则凝聚成一股粗壮的“矛头”,猛烈撞击某个预设的防御强点;最令人担忧的一种模拟,则是它们不再试图向上突破,而是开始横向挖掘,绕过基地的主要结构,或者更糟——向更深处挖掘,去激活或唤醒别的什么东西。
“骇爪,”顾临接通通讯,“在现有监控网络的基础上,增加深部地质声波探测阵列。我需要知道它们是不是在往下走。”
“明白!我这就去布置!”
地底的威胁如同一个在不断进化、耐心等待时机的猎手。而顾临要做的,就是在这猎手露出獠牙之前,将自家的围墙筑得足够高、足够厚,并且,准备好足够多的“捕兽夹”。
他看了一眼资源清单和正在进行的防御升级进度。速度还要更快。GtI的蓝图和技术需要尽快消化吸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无论是为了应对地底的危机,还是为了在未来与GtI、哈夫克乃至零号大坝的阿萨拉可能发生的博弈中占据主动,力量,始终是唯一的硬通货。
“蜂医,外骨骼优化方案的实装测试,提前进行。威龙,第一批采用新装甲工艺的防御模块,优先安装在b-7区上方及其相邻通道。”
“收到!”
“没问题!”
基地在资源的驱动下高速运转,为即将可能到来的风暴,铆接上一块又一块坚实的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