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宇文泓的暴毙与南靖的大举入侵,如同两记重锤,将北国砸入了前所未有的深渊。内有权臣借机发难,外有强敌兵临城下,整个国家风雨飘摇,人心惶惶。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年轻的昭阳长公主与远赴边关的镇国公裴袁清,一内一外,扛起了支撑危局的重担。
第一节:凤临金殿,铁腕柔肠稳朝纲
天阙城,金銮殿。昔日庄严肃穆的殿堂,如今被一片愁云惨雾笼罩。龙椅上坐着年仅六岁、身着沉重冕服、吓得脸色苍白、不知所措的新君宇文承钰。珠帘之后,一身缟素、面容清减却目光沉静的昭阳长公主端坐,她不仅是承钰的皇姐,更是先帝钦命的监国长公主,此刻更是这摇摇欲坠王朝的实际掌舵人。
殿下,文武百官分立两侧,气氛诡异。以吏部尚书张启贤(瑞王旧部)、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焕之(柳相门生)为首的一批官员,面色悲戚,言辞却咄咄逼人。
“殿下!”张启贤出列,声音沉痛,“先帝驾崩,举国同悲!然国不可一日无主,亦不可不明真相!先帝龙体一向康健,何以突然中毒暴毙?宫中守卫森严,毒从何来?此事若不查个水落石出,如何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何安定天下民心?臣恳请殿下,立即成立三司,彻查先帝驾崩一案!严惩凶手,以正国法!” 字字句句,看似忠君爱国,实则将矛头暗指监国的昭阳,意图搅乱朝局。
王焕之紧随其后,阴阳怪气:“张大人所言极是。况且,如今南靖犯境,边关告急,正是用人之际。镇国公远在边关,朝中军政大事,需德高望重之臣统筹。长公主殿下虽贤德,终究年轻,且需照料幼帝,恐难兼顾。臣以为,当另选贤能,譬如请皇叔祖(一位年迈昏聩的宗室长老)出山,或由几位阁老共议,方为稳妥。” 此言更是赤裸裸地欲夺昭阳之权。
面对这般发难,珠帘后的昭阳,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她轻轻拍了拍身边紧张得快要哭出来的承钰的手背,示意他安心。随即,她清冷的声音透过珠帘,清晰地传遍大殿,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
“张爱卿,王爱卿,忧国之心,本宫知晓。”她先肯定一句,随即话锋一转,锐利如刀,“然,值此国难当头,尔等不思如何退敌安邦,却在此纠缠于细枝末节,甚至妄议中枢,是何居心?”
她目光如电,扫过张、王二人,令他们心头一凛:“先帝驾崩,本宫之痛,胜尔等百倍!查明真相,乃人伦常情,更是本宫职责所在!然,查案需时,需证据!岂能因悲恸而乱方寸,因猜疑而废国事?若因查案而延误军机,致使边关失守,国破家亡,尔等可能担此千古罪责?!”
她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凛然正气:“至于朝政!先帝遗诏,命本宫监国,辅佐新君,满朝文武皆可为证!如今幼主新立,强敌环伺,正需上下同心,共度时艰!尔等不思尽忠报国,反欲另立中枢,分散权柄,岂非自毁长城,正中南靖下怀?此等言论,与通敌卖国何异!”
一番话语,有理有据,义正词严,将张、王二人的险恶用心揭露无遗!殿中不少忠直之臣纷纷点头称是。
昭阳不给二人反驳之机,继续道:“至于先帝之事,本宫已命暗卫府与大理寺秘密调查,一有线索,绝不姑息!当务之急,是筹措粮饷,支援边关,稳定民心!兵部,即刻拟定增兵方案;户部,统计库银粮草,筹备军需;工部,加固城防,整备军械!若有怠慢者,斩立决!”
她接连下达数道命令,条理清晰,雷厉风行,瞬间掌控了朝堂节奏。张启贤、王焕之等人被她的气势所慑,又见多数大臣支持,只得悻悻退下,暂不敢再言。
退朝后,昭阳回到御书房,屏退左右,才允许自己露出一丝疲惫。她抚摸着父皇生前常坐的龙椅扶手,泪水无声滑落。但很快,她便擦干眼泪,重新振作精神,开始批阅如山的奏章,处理繁重的政务。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去,她的身后,是年幼的弟弟,是万里江山,是……正在边关浴血奋战的夫君。
第二节:边关血火,铁马金戈筑雄关
与此同时,北国边境,已是烽火连天。
裴袁清率领援军日夜兼程,终于抵达前线重镇镇北关。关外,南靖二十万大军连营数十里,旌旗蔽日,战鼓震天,已发动数次猛攻。关内守军在老将韩擎的指挥下,凭借天险拼死抵抗,关墙上下尸横遍野,血迹斑斑,形势岌岌可危。
裴袁清的出现,如同给守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来不及休息,立即巡视城防,了解敌情。南靖主帅靖王,用兵狡诈,此次有备而来,装备了大量攻城器械,攻势凶猛。
“国公爷,敌军势大,且士气正盛,硬拼恐难持久。”韩擎忧心忡忡。
裴袁清站在血迹未干的关墙上,望着城外黑压压的敌军,目光冰冷:“守,自然要守。但不能只守不攻!南靖欺我国丧,必以为我军心涣散,可一击即溃。我们偏要给他迎头痛击!”
他迅速调整部署:命韩擎继续坚守关隘,消耗敌军锐气;自己则亲率精锐骑兵,趁夜出关,利用对地形的熟悉,迂回至南靖军侧翼粮道,发动奇袭!
是夜,月黑风高。裴袁清一马当先,五千铁骑如幽灵般潜入南靖后方,一举焚毁其数座粮草大营!南靖军后方大乱,前线攻势为之一滞。
初战告捷,极大鼓舞了北疆军士气。裴袁清趁势稳守关防,整训军队,深沟高垒,与南靖军展开对峙。他深知,北国新遭大丧,国内不稳,不宜久战,必须尽快打破僵局。一方面,他下令加固防线,采取守势,消耗南靖兵力锐气;另一方面,他派出手下最得力的斥候和暗桩,深入南靖境内,散布北国上下同心、誓死抗敌的消息,并伺机破坏其后勤,动摇其军心。
第三节:暗夜杀机,釜底抽薪定乾坤
对峙半月,南靖军久攻不下,粮草补给又屡遭骚扰,士气开始低落。靖王焦躁不安,决定兵行险着,派出一支精锐死士,绕道险峻小路,企图偷袭镇北关水源碧波潭,并暗杀裴袁清。
这一阴谋,被裴袁清安插在南靖军中的高级暗桩提前获悉。裴袁清将计就计,在碧波潭设下重兵埋伏,同时故意放出自己巡营的假消息。
是夜,南靖死士果然潜入碧波潭,落入包围圈,被一网打尽。与此同时,一队伪装成南靖军的北疆精锐,根据暗桩提供的情报,直扑南靖军中军大帐,发动斩首突袭!虽然靖王侥幸逃脱,但其副帅和数名高级将领被毙,南靖军中军大乱!
趁此良机,裴袁清亲率主力开关出战,与守军里应外合,大败群龙无首的南靖军!南靖伤亡惨重,溃退百里,镇北关之围遂解。
捷报传回天阙,举国欢腾!昭阳闻讯,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些许,立即下令重赏三军,并亲自撰文,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经此一役,裴袁清成功稳住边关局势,重创南靖锐气,为北国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而昭阳在朝中,也凭借镇北关大捷的威望,逐步压制了张启贤、王焕之等宵小,稳定了国内政局。
然而,两人都清楚,这仅仅是开始。南靖败退,绝不会善罢甘休。而先帝中毒的真相,朝中潜伏的暗流,依然如同悬顶之剑。他们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但至少,他们已携手度过了第一个,也是最凶险的关口。凤栖于梧,历经风雨,其羽更丰;龙潜于渊,暂敛锋芒,其志愈坚。未来的路,他们将并肩同行,直至云开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