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着那封来自部队的信,苏念晚的心跳莫名地快了几拍。她回到自己的西厢房,关上门,才小心地拆开信封。
信纸是部队专用的那种略显粗糙的纸张,上面是沈墨琛刚劲有力、略显潦草的字迹,一如他本人,简洁,直接,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念晚同志:见字如面。我已安全抵达部队,一切安好,勿念。”
开头的称呼让苏念晚微微挑眉,还真是……公事公办的风格。
“家中诸事,辛苦你了。爸妈年迈,弟妹尚小,大嫂性子直,若有难处,可寻妈做主,或来信告知。我已与爸妈通信说明。”
他果然知道了家里的风波,虽远在部队,却将家里的情况和她可能遇到的困难都考虑到了,言语间是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
“部队训练任务紧,一切照旧。伙食尚可,勿需惦记。”
看到这句,苏念晚几乎能想象出他写下这话时,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伙食尚可?恐怕也就是能填饱肚子罢了。她想起他那挑剔的味觉(从他多吃她做的菜就能看出),嘴角不禁弯了弯。
信的末尾,笔迹似乎比前面更用力了几分:
“你……照顾好自己。缺什么,跟妈说,或者……告诉我。”
落款是简单利落的两个字:“沈墨琛”。
整封信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甚至显得有些干巴巴的,但字里行间透出的关心、信任和那一点点不易察觉的笨拙嘱咐,却像一股暖流,缓缓注入苏念晚的心田。她将信纸仔细叠好,重新放回信封,指尖在那刚劲的落款上轻轻拂过,一种奇异的感觉在心底蔓延开来。
这算是……婚后第一次正式通信?感觉……还不坏。
她铺开信纸,开始回信。她斟酌着用词,既不能太热情显得轻浮,也不能太生疏负了他的关心。
“墨琛同志:来信收悉,知你安好,家中皆放心。”
她也用了类似的称呼,算是回应他的“见字如面”。
“家中一切安好,爸妈身体硬朗,弟妹懂事,大嫂近日与我相处融洽,共同操持家务,你无需挂心。我身体已大好,精力充沛,诸事皆可应对。”
她简要汇报了家中情况,重点强调了内部的和谐与自己的安好,让他放心。
“听闻部队训练辛苦,望你保重身体。家中伙食尚可,我偶有研究新菜式,爸妈弟妹皆喜。你若有机会回来,可尝尝我的手艺是否有长进。”
她巧妙地提到了自己的厨艺,带着一点小小的自信和不易察觉的期待。
最后,她笔尖顿了顿,写道:“你在外一切小心,家中有我。”
落款:“苏念晚”。
写完信,她吹干墨迹,封好信封,心里有种踏实而温暖的感觉。这段始于责任的婚姻,似乎正在朝着一个意想不到的、令人安心的方向发展。
将回信寄出后,苏念晚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经营家庭和提升自己上。体质改善液的效果日益显着,她不再轻易感到疲惫,做起事来更加得心应手。她利用系统奖励的积分,又兑换了一些常见的蔬菜种子,悄悄混在沈家自留地的菜苗里,长势明显比旁边的要好,惹得王秀英啧啧称奇,只当是她伺弄得好。
她和赵秀娥的关系也进入了真正的“蜜月期”。赵秀娥彻底被苏念晚的为人和能力折服,心甘情愿地当她的小帮手,两人一起做饭、洗衣、收拾家务,效率高了不止一倍,而且有商有量,和睦融洽。王秀英乐得清闲,时常看着两个儿媳默契配合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
苏念晚也没有藏私,在做菜和缝纫上,只要赵秀娥想学,她都倾囊相授。赵秀娥虽然天赋有限,但在苏念晚的耐心指导下,手艺也肉眼可见地进步了不少,至少自家男人和孩子穿出去的衣服不再歪歪扭扭,做的饭菜也能入口了。这让她对苏念晚更是死心塌地。
这天,苏念晚和赵秀娥一起在院子里腌咸菜。赵秀娥一边用力揉搓着菜帮子,一边感慨:“念晚,以前我觉得过日子就是凑合,吃饱穿暖就行。自打你来了,我才知道,这日子还能过得这么有滋有味,这么有奔头!”
苏念晚笑着往坛子里码放菜叶:“大嫂,日子是人过出来的,咱们齐心,肯定能越过越好。”
“对!齐心!”赵秀娥用力点头,脸上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沈家的变化,村里人都看在眼里。以前偶尔还能听到点沈家妯娌不和的闲话,现在彻底没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对沈家和谐氛围的羡慕,和对苏念晚这个“福星”的称赞。连带着,之前那些关于苏念晚的负面流言,也彻底销声匿迹了。毕竟,一个能把挑剔的赵秀娥都收服得妥妥帖帖、把沈家打理得蒸蒸日上的人,怎么可能是传言中那样不堪?
苏念晚“团宠”的地位,在沈家内部和红星大队,算是初步奠定了。她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真诚,赢得了尊重和喜爱。
而远在部队的沈墨琛,在收到苏念晚那封语气平和、内容充实、透着安稳力量的回信时,紧绷的唇角也不自觉地柔和下来。他将那封不算厚的信反复看了几遍,尤其是最后那句“家中有我”,让他在艰苦的训练之余,心里仿佛有了一个温暖的、可以惦念的归处。
他提笔,开始写第二封信。这一次,落笔似乎不再那么干涩,甚至……多了一丝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想要分享的欲望。
鸿雁传书,情愫暗生。两颗原本陌生而疏离的心,在这字里行间的交流中,正一点点地靠近。
而被暂时压制下去的苏月柔,则像躲在洞里的老鼠,嫉恨地看着沈家越来越好,看着苏念晚越来越耀眼,却因着之前的教训和沈家如今铁板一块的氛围,暂时不敢再伸爪子,只能将这蚀骨的嫉妒和怨恨,深深埋在心底,等待着不知何时会到来的、下一个报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