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北风渐起,卷起几片枯叶。
朱由检知道,这个冬天,对于大明,对于关外的清军,对于那些趴在国境线上吸血的晋商,都将异常寒冷而漫长。
成都,昔日的蜀王府,如今的蜀国公行辕,气氛与月前庆功时的热烈已然不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而紧迫的肃杀。
秦翼明手中紧紧攥着两封信。
一封是来自北京的皇帝密旨,措辞简练却重若千钧,令他“妥善安置蜀中事宜,择精兵速速入京,另有重任”。
另一封,则是他的姑母,大名鼎鼎的女帅秦良玉,从石柱宣慰司快马送来的家书。
展开秦良玉的信,那熟悉的,刚劲中带着一丝苍凉的字迹映入眼帘:
“翼明吾侄:京中旨意已悉。陛下雷霆手段,清洗朝堂,聚财练兵,更有北出塞外,以战代练之气魄,此非庸主所能为也。吾秦氏,世受国恩,忠勇传家,值此国难之际,岂容坐视?”
“昔年浑河血战,我白杆子弟与浙兵同袍,以寡敌众,血染浑河,多少川中好儿郎魂断辽东,尸骨无存!”
“此仇此恨,数十年来,未尝一日敢忘!今陛下欲挥师北向,剑指建奴,此正我白杆兵一雪前耻,报效国恩之秋也!”
“石柱虽僻远,亦知忠义。吾已传令,集结石柱最后可用之兵,凑齐粮秣军资,不日将发往成都与你汇合。”
“此乃我秦家,我白杆军最后之家底,望你善用之,勿负陛下之望,勿负白杆先烈之血!”
信纸的最后,笔锋愈发凌厉,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悲愤与决绝:
“此去京师,但有所命,纵刀山火海,亦当一往无前!为我,为所有死在浑河岸边的弟兄,多杀几个鞑子!”
“浑河……血战……”
秦翼明闭上眼,仿佛能听到那遥远时空中传来的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以及川音怒吼着倒下的悲鸣。
那是一场极其惨烈而又被朝廷某些人刻意淡化的战役。
数千白杆兵与数千浙江兵,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硬撼数万八旗精锐,给予重创,最终几乎全军覆没。
那是刻在每个白杆兵骨子里的耻辱和仇恨!
朝廷后来的懦弱与妥协,更让这种仇恨沉淀发酵。
他原本以为皇帝召李定国和他入京,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力,震慑内部,或许会对付一些不听话的藩王或者南明势力。
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的目标如此明确,如此激进——竟然是要主动出关,去找建奴的麻烦!
震惊之后,便是无法抑制的,如同火山喷发般的激荡!
复仇!
这两个字瞬间点燃了他和他麾下所有知晓那段历史的白杆兵将领的血性!
“击鼓!聚将!”秦翼明猛地睁开眼,眼中再无半分犹豫,只剩下冰冷的杀意和决绝。
很快,麾下主要将领齐聚议事厅。
当秦翼明宣布皇帝密旨内容以及秦良玉的来信精神后,整个大厅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怒吼!
“报仇!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陛下圣明!跟鞑子拼了!”
“老子等这个机会等了十几年了!”
群情激愤,无需任何动员,对建奴的血海深仇就是最好的催化剂。
秦翼明看着麾下这些嗷嗷叫的将领,心中最后一丝对离开经营中的蜀地的顾虑也烟消云散。
还有什么比带着这支充满复仇火焰的军队,去完成他们夙愿更重要的?
“肃静!”秦翼明低喝一声,压下激动的声浪,
“陛下信任,姑母期望,血仇在身,此战,我白杆兵必当争先!然,蜀地乃我军根基,亦不可有失!”
幸运的是,皇帝似乎早已料到他会面临人手问题。
在他接到密旨的同时,一批由吏部和卢光祖西厂联合甄选的新任官员,已经抵达了成都。
这些人,并非传统的科举出身进士。
而是按照皇帝小吏为官的新政,从各地底层胥吏,干练能员中破格提拔而来。
负责与他交接政务的,是原户部一名主事,名叫程焕,以精于钱粮,不畏豪强着称。
而负责刑名治安的,则是一名曾在顺天府担任过捕头,因屡破大案而被举荐的干吏,名叫赵德成。
这些人身上没有传统文官的迂腐之气,行事干练,目标明确。
那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皇帝的新政,稳定地方,同时最大限度地挤压,削弱当地残余士绅的力量。
“国公爷放心,”程焕对着舆图,向秦翼明汇报交接情况,
“陛下新政,‘永业田’分配已在各府县铺开,流民安置进度超过七成。按照陛下小吏为官的旨意,各州县空缺职位,已优先从本地熟悉情况,出身寒微的干练小吏中补充。”
“这些人,深知民间疾苦,对盘剥百姓的那套把戏门清,且升迁希望全系于新政成败,做事极为卖力。”
赵德成也补充道:“地方治安,已重点监控那些田亩超过限额,且对新政阳奉阴违的士绅。他们若敢妄动,属下保证,绝对逃不过《大诰》严惩!”
秦翼明仔细听着,心中暗暗点头。
皇帝这一手“小吏上位”确实高明。
这些底层爬上来的官员,没有进士老爷们的清高和复杂关系网。
他们更务实,也更懂得如何与地方上的地头蛇周旋。
他们的利益与皇帝的新政深度绑定,为了保住官位和进一步升迁,必然会不遗余力地打击那些阻碍新政的残余士绅势力。
这确实是在挖士绅统治的根基,而且比派来了一个可能被同化或束手束脚的科举文官,效率要高得多。
有了这批能干且目标一致的技术官僚接手政务,
秦翼明就能将主要精力从繁杂的地方管理中抽身出来,专注于军事。
他立刻下令,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军队整合与物资准备。
石柱方向,秦良玉派来的援军如期而至,虽然只有三千人,但皆是百战余生的精锐老兵,其中部分更是带着经年的伤痕。
同时带来了石柱所能凑出的最后一批粮草和军械。
秦翼明将自己麾下最核心,战斗力最强的七千白杆兵与这三千援军合并,凑齐了一万人的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