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城外鼓号喧天,曹操大军已兵临城下!曹操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将劝降书信射入城中,言明只诛首恶韩遂,协从不同,献城者有功。这进一步动摇了本就不稳的守军军心。
当夜,杨秋果然发动叛乱,打开城门,引曹军入城。金城陷入一片混战。
火光映照下,韩遂在府邸中,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喊杀声,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穿戴好铠甲,手持长刀,对身边仅存的数十名亲卫和谋士成公英惨然一笑:“我韩文约纵横凉州三十年,不想今日竟死于此处!诸君,可愿随我最后一战?”
“愿随大将军死战!”亲卫们齐声怒吼。
成公英泪流满面,跪倒在地:“公英无能,不能助大将军成就大业,今日唯有以死相报!”说完,竟拔出佩剑,自刎于韩遂面前!
韩遂看着倒地身亡的成公英,眼中闪过一丝悲凉,随即被无尽的疯狂取代:“好!好!成公先生慢行,韩遂随后便到!”
他率领亲卫,冲向喊杀声最激烈的方向。恰遇曹纯、曹洪率领虎豹骑清剿残敌。
“韩遂老贼!哪里走!”曹洪一眼看到韩遂,大喝一声,拍马舞刀冲来。曹纯默契地率骑兵从侧翼包抄,断绝其退路。
韩遂此刻已是困兽犹斗,挥舞长刀,与曹洪战在一处。他年老力衰,又久疏战阵,怎敌得过正值壮年、悍勇无比的曹洪?不过十余合,便刀法散乱,气喘吁吁。
曹纯看准机会,挺枪从旁疾刺,韩遂躲闪不及,被一枪刺中肋下,惨叫一声,栽下马来。曹洪顺势上前,手起刀落!
纵横凉州数十年的枭雄韩遂,就此殒命!
随着韩遂授首,金城的抵抗迅速平息。杨秋、阎行(在韩遂死后,见大势已去,也选择了投降)等将跪在曹操马前,乞求归顺。
曹操看着眼前伏地的降将,以及被抬过来的韩遂尸首,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只有一丝尘埃落定的淡然。
“厚葬韩文约。至于尔等……”曹操目光扫过杨秋、阎行,“既愿归顺,便暂留军中,以观后效。”
胜利的凯歌,总是伴随着牺牲的悲音。在清理战场和统计战损时,曹操得到了两个不幸的消息:部将侯成、宋宪,在石城川战役的激烈混战中,为掩护中军侧翼,陷入西凉骑兵重围,力战而亡。
曹操闻讯,沉默良久。他亲自前往停放阵亡将领遗体的地方,看着侯成、宋宪苍白而平静的面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惜。
他们是曹操攻打并州时,原吕布部将,后投降于曹操,虽是降将,但多年来兢兢业业,最终将热血洒在了这遥远的凉州。
“传令,以将军之礼,厚葬侯成、宋宪。抚恤其家眷,子女皆授官职。”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们的功绩,我曹孟德铭记于心。”
处理完阵亡将士的后事,曹操开始着手重建凉州的秩序。他并没有进行血腥的清洗,而是采取了相对怀柔的策略。
对于投降的杨秋、阎行等韩遂旧部,曹操给予了适当的官职和安置,既示宽大,也为了稳定凉州本地势力的人心。
但同时,他将他们调离原有地盘,分散安置,并派置自己的亲信将领和官吏进行监督、制约。
他严厉惩处了一些在战争中趁火打劫、不服管束的羌胡部落,树立威信。同时,又召见那些表示归顺的豪帅,赏赐财物,重申朝廷(也就是他曹操)的恩德与律法。
军事上,曹操留下夏侯渊镇守安定郡,夏侯惇、李典、曹仁清剿可能存在的残余叛乱分子,并防御酒泉、敦煌、张掖等尚未完全臣服的地区。
其余人跟随他去往北地郡。
经过这一系列组合拳,凉州这匹曾经桀骜不驯的烈马,虽然还未被完全驯服,但其缰绳,已经牢牢握在了曹操手中。
他成功地获得了一块栖息的根据地。
站在城头,眺望着广袤而苍凉的凉州大地,曹操的目光似乎已经超越了眼前,投向了更远的南方,投向了那个即将决定天下命运的巨大棋盘。
凉州之役,是他霸业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间的智谋、勇力、牺牲与抉择,都将被浓墨重彩地刻入历史的卷轴之中。
冀州元氏县巨鹿侯府内,张羽正坐在后厅中,案几上堆满了各种文书和信件。他眉头微皱,脸色凝重地看着手中的一份密报。
密报中详细描述了曹操在凉州的战事,曹操不仅打败了韩遂,还将其斩杀,并且收缴了韩遂的全部兵马。这一消息对张羽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张羽原本以为,曹操在司隶校尉部遭遇重创后,会一蹶不振。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兵力,才好不容易将曹操赶出了司隶校尉部,打的曹操只剩下一万残兵。本想着让韩遂去剿灭曹操,却没想到韩遂如此不堪一击,反而被曹操剿灭,这实在是出乎张羽的意料。
更让张羽感到头疼的是,刘备和马腾联军也在凉州。虽然他们双方目前并无敌对关系,但张羽知道,这种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果曹操与刘备、马腾联军联合起来,那么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张羽不禁陷入了沉思,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计划。他意识到,仅仅依靠韩遂去对付曹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想出一个更加周全的计策,才能确保曹操不会再次崛起,还要让他在这世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