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居然是个强迫症患者。
这事儿是张大嘴发现的。腊月二十三,他照例给灶王爷供糖瓜,粘住王爷的嘴,免得他上天说坏话。供完糖瓜,张大嘴偷摸躲在厨房门外,想听听灶王爷咋品评这糖瓜。
结果他听见——
“糖瓜三块,黏度上等,甜度中等偏上,耗银五文。记下了。”
然后是翻纸页的沙沙声。
张大嘴扒门缝一瞧:灶王爷正趴灶台上,举支小毛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呢!那本子封皮上写着《家庭收支明细账》。
张大嘴噗嗤笑了。灶王爷吓一跳,本子“啪”地合上,板起脸:“偷看神仙记账?小心我记你一笔!”
原来,这位灶王爷与众不同。他不好烟酒糖茶,专爱记账。谁家油盐几钱、米面几斤,他记得门儿清。每年上天汇报,他不说人家是非,光报账本:“玉帝老爷,西村李家本年耗柴三百捆,浪费三十捆;东村赵家购新衣七件,其中三件只穿一回…”
玉帝听得直打哈欠:“灶卿啊,朕想知道他们孝不孝顺、和不和睦…”
灶王爷推推眼镜框:“陛下,账目不会说谎。浪费柴禾必不勤快,乱置衣物定不节俭,不勤不俭,何以言孝睦?”
玉帝竟无言以对。
灶王爷回人间,继续记账。张家长李家短,油盐酱醋茶,他全给记下来。
起初大家不知情。后来寡妇刘婶发现:每回她贪便宜买次布,总很快破洞;而李铁匠咬牙买好布,反穿得久。像有人盯着他们花钱似的。
猎户赵大胆有一枪没一枪地打猎,饿三天饱一顿。灶王爷摇头:“收支不平衡!”便在他账本上画红圈。结果赵大胆有回差点饿晕,灶王爷不得已,托梦给他:“东山林有野兔一窝,速去!”赵大胆惊醒,忙跑去,真逮着兔子。他回来摆供品谢灶王,却听见王爷嘀咕:“救急一次,耗我功德三点。记下了,得让他还。”
赵大胆哭笑不得。
这年大旱,庄稼欠收。村民节衣缩食,灶王爷账本上满篇赤字。他急得揪胡子,夜夜翻账,嘴里念叨:“开源节流…得开源啊!”
他盯上村尾王懒汉。王懒汉家底快吃光了,还不干活。灶王爷气得托梦骂他:“你库存粮只够三天!明日再躺,饿死不管!”王懒汉惊醒,慌得下地刨食去了。
灶王爷又瞄上村首富钱老爷。钱老爷囤粮抬价,账本记:“余粮百石,恶意囤积。”灶王爷连夜改账,把“百石”描成“白蚁”,暗示粮仓生虫。钱老爷第二日查仓,真见米堆有虫眼(其实是灶王爷撒的锯末),只好开仓平价卖粮。
村民渡过难关。灶王爷功不可没,但他自己亏大了——改账本折功德,帮懒汉耗法力,年终总结时,玉帝皱眉:“灶卿,你今年功德赤字啊!”
灶王爷红着脸:“陛下,账目…也有不能反映的东西。”
玉帝笑了:“朕知道。你垫的功德,朕补给你。往后不光记数字,也记情由。”
从此灶王爷记账添了备注栏。比如:“购新衣一件——为相亲自费”“浪费柴禾十捆——因照料病邻误工”…
村民渐渐察觉灶王爷在帮他们。供糖瓜时,特意供大块的;送灶马(纸扎的马)时,选健壮的——好让他上天不累腿。
张大嘴有一回听见灶王爷边记账边哼曲儿:“柴米油盐账,记下人间暖。数字虽冰冷,情义值千金…”
现在磨盘村还兴拜灶王爷。但供品旁总放个小算盘——方便王爷对账。村民说,家有账本心不慌。灶王爷记账,咱心里也得有杆秤。
腊月二十三,张大嘴供上糖瓜,故意大声说:“王爷,糖瓜管够!别光记账,也尝尝甜!”
夜里,他听见灶王爷嘟囔:“糖瓜两块,甜度超标…但情义无价。嗯…今年上天,多报喜少报忧吧。”
接着是嚼糖瓜的嘎嘣声。
看来,灶王爷终于学会做假账了——为值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