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他刚将修改后的张远康复方案发送给营养师,屏幕右下角弹出 “发送成功” 的提示框。还没等他关闭窗口,小陈的声音就带着几分笃定凑了过来,同时一股淡淡的运动饮料甜味也随之飘来 —— 小陈刚从训练场回来,手里还拿着一瓶未喝完的饮料。
“林哥,你看李涛这曲线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小陈的指尖不自觉地指向屏幕右下角的波动区间,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我上午在训练场盯着他们训练,就觉得李涛跑起来没以前利索了。你还记得上周他跑 1000 米的时候,步伐又快又稳,最后还能轻松冲一下。今天倒好,第三组 1000 米跑完,他就明显放慢了速度,后来的往返跑更是慢了半拍,每跑完一趟都要扶着膝盖喘好一会儿气,脸色也比平时白了不少。”
林砚侧过头,看着小陈认真的神情,心中的疑惑渐渐有了方向。小陈虽然入职时间不长,但在观察运动员训练状态方面格外细心,之前好几次都提前发现了运动员的身体异常。他点了点头,示意小陈继续说下去。
“我当时还以为是他没休息好,就过去问了一句,结果他说昨晚睡得还行,就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感觉腰部有点发紧。” 小陈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我本来想让他先暂停训练,过来跟你说一声,可他说不想耽误进度,坚持要完成今天的训练计划。你看,现在这乳酸代谢数据,是不是和他腰部的不适有关?”
林砚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陷入了沉思。李涛之前的损伤主要集中在腰部,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疼痛感已经明显减轻,但腰部肌肉的稳定性可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如果在训练过程中,腰部肌肉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就可能导致身体发力方式发生改变,进而增加下肢的负担,影响乳酸的正常代谢。而且,腰部的不适感还可能让李涛在跑步时不自觉地调整姿势,进一步加剧身体的疲劳感。
“你说得有道理。” 林砚抬起头,看向小陈,眼神中带着几分赞许,“我们之前只关注了他腰部的疼痛症状是否缓解,却忽略了腰部肌肉稳定性对整体运动表现的影响。从乳酸代谢曲线和他今天的训练状态来看,很可能是腰部肌肉的支撑力不足,导致身体在运动过程中消耗了更多的能量,从而使乳酸堆积量增加,代谢速度减慢。”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李涛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试报告。报告显示,李涛腰部屈肌和伸肌的力量虽然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在动态稳定性测试中,得分却比同水平运动员低了 10%。这个数据在之前的分析中,被他当作 “可接受范围内的差异” 暂时忽略了,现在看来,正是这个被忽略的细节,可能成为了影响李涛训练状态的关键因素。
“我现在就去调整李涛接下来的训练计划。” 林砚的语气变得坚定起来,“首先,要暂停明天的往返跑训练,增加腰部稳定性训练的比重,比如平板支撑、侧桥等静态训练,先帮他强化腰部肌肉的支撑能力。其次,联系康复师,让他们为李涛做一次详细的腰部肌肉评估,看看是否存在潜在的肌肉粘连或筋膜紧张问题。另外,还要提醒营养师,在李涛的饮食中适当增加一些有助于促进乳酸代谢的食物,比如香蕉、菠菜等,帮助他更快恢复身体状态。”
小陈在一旁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同时拿出笔记本,将林砚的安排一一记录下来。“那我现在就去联系康复师和营养师,把李涛的情况跟他们同步一下。” 他说完,便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 林砚叫住了小陈,语气中带着几分叮嘱,“你去的时候,顺便把李涛今天的乳酸代谢曲线和训练观察记录也带上,让他们能更直观地了解情况。还有,跟李涛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让他有心理负担,就说调整训练计划是为了让他能更科学地康复,避免再次受伤。”
“好的,林哥,我记住了。” 小陈用力点头,拿着笔记本快步走出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宁静,只剩下窗外的鸟鸣声和电脑主机轻微的运转声。林砚重新将目光投向屏幕上的乳酸代谢曲线,那些被晨光切割成细碎光影的曲线,此刻在他眼中变得格外清晰。他知道,作为一名康复教练,不仅要关注那些直观的身体指标,更要留意运动员训练中的细微变化,只有将数据与实际观察相结合,才能制定出最科学、最有效的康复方案。
他伸手拿起李涛的档案夹,在封面的空白处写下 “重点关注腰部稳定性,调整训练计划” 的字样,然后将档案夹与张远的档案夹整齐地放在一起。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档案夹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在为这些承载着希望与责任的文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铠甲。
林砚站起身,走到窗边,再次推开窗户。清晨的凉风带着青草和泥土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瞬间拂去了他刚才分析数据时的些许疲惫。风里还夹杂着训练场方向传来的细微声响 —— 运动鞋摩擦跑道的 “沙沙” 声、运动员之间相互鼓励的呼喊声,还有教练吹哨的清脆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他放眼望向远处的训练场,晨曦的光芒温柔地笼罩着整个场地,像是为这片承载着梦想与汗水的地方镀上了一层金边。场地上,已经有不少运动员开始了下一轮的训练。有的在进行热身运动,伸展着四肢,动作舒展而有力;有的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技术动作的打磨,每一个眼神都专注而坚定;还有的在进行小组对抗训练,奔跑、传球、跳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活力,仿佛全身的细胞都在为梦想而燃烧。
林砚的目光在人群中轻轻扫过,虽然看不清每一张脸庞,但他能感受到那份属于运动员的执着与热情。这场景让他心中重新充满了希望,他想起了张远和李涛,想起了他们受伤时的失落与不甘,也想起了他们在康复训练中咬牙坚持的模样。他更加坚定了信念,只要自己和团队始终保持这份细致与专业,根据两人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他们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早日回到这片熟悉的训练场,回到他们热爱的赛场,在万众瞩目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就在这时,林砚抬眼看向刚从外面回来的小陈,镜片后的目光中带着明显的赞许。小陈手里还拿着刚从康复师那里取来的评估表格,脸上带着几分兴奋与认真。这三个月来,小陈的成长林砚都看在眼里。刚走出校门时,小陈还带着几分学生的青涩与懵懂,面对复杂的训练数据和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常常显得手足无措,只能机械地记录和整理信息,却不知道如何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但小陈肯学肯钻,每天都会主动跟着林砚去训练场观察运动员训练,认真记录下每一个细节;晚上还会留在办公室,查阅大量的康复医学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向林砚请教。慢慢地,他开始学会用 “眼睛” 去捕捉数据之外的异常 —— 运动员训练时不经意间皱起的眉头、步伐中细微的迟疑、休息时不自觉按压的身体部位,这些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都逃不过小陈的眼睛。而这种细致的观察力,正是运动康复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小陈,过来看看这个。” 林砚朝小陈招了招手,然后伸手将电脑屏幕转向他,指尖精准地点在李涛乳酸代谢曲线的第三个波峰上。屏幕上的曲线在晨光的照射下,明暗交错,而那个突兀的波峰格外显眼。“你观察得很准,李涛今天的训练状态确实不对劲。” 林砚的声音带着肯定,“你看这里,根据监测数据,凌晨一点的时候,李涛的乳酸值本来已经降到了 4.2mmol\/L,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恢复状态,说明身体正在逐步代谢掉训练中产生的乳酸。可到了凌晨三点,乳酸值又突然回升到了 5.1mmol\/L,这个波动很不正常。”
小陈凑近屏幕,眉头微微皱起,认真地看着那条曲线,手指不自觉地在桌面上模仿着曲线的走势。“林哥,这么说的话,李涛在夜间不仅没有让身体得到有效的恢复,反而还在持续产生代谢废物?” 他抬起头,看向林砚,眼神中带着几分疑惑,“可他晚上并没有进行训练,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睡眠质量不好导致的?”
林砚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陷入了沉思。“睡眠质量不好确实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效率,但一般不会导致乳酸值出现这么明显的回升。” 他伸手拿起桌上李涛的睡眠监测报告,仔细翻看着,“你看,根据睡眠监测数据,李涛昨晚的深度睡眠时间达到了 3.5 小时,虽然比正常标准略少一点,但也不算太差,不足以造成乳酸值的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