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的寒意并未因年关将至而稍有减退,反而随着一场关于国策的激烈辩论,在紫禁城皇极殿内显得愈发冰冷刺骨。
兵部尚书刘大夏、户部尚书周经、礼部尚书傅瀚联名呈上了关于在宣府、大同两地试行“官办互市”的初步章程。
这份章程显然吸纳了陆仁的核心思想,强调了“严格管控”、“限定物品”、“利导为主”、“武力为后盾”等原则。
章程甫一宣读完毕,便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入了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一位御史当即出列,情绪激动,声音尖锐,“鞑靼乃豺狼之性,畏威而不怀德!开设互市,以粮帛资敌,无异于抱薪救火,养虎为患!此非怀柔,实为资寇!且华夷有别,岂可同市?若使其惯享我朝物产,其贪欲更炽,他日索求无度,又当如何?此议乃腐儒之见,误国之言!”
紧接着,多位科道言官及清流翰林纷纷附议,引经据典,大谈“华夷之防”、“祖宗成法”,认为与鞑靼贸易有损天朝体面,更会助长敌人气焰。他们言辞激烈,仿佛开设互市便是叛国投敌。
另一面,以英国公张懋为首的部分勋贵武将也皱起眉头。一位边镇出身的都督佥事粗声道:“陛下!鞑靼年年犯边,将士们就等着砍脑袋挣军功!若开了互市,仗没得打,军功从何而来?将士们岂不寒心?再说,谁知道这些鞑子是不是假意互市,实则窥我虚实?”
还有一股暗流则在私下涌动。一些与边境走私贸易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或势力,担心官办互市会断了他们的财路,虽不敢明言反对,却也在一旁煽风点火,夸大互市的弊端和风险。
支持互市的官员则据理力争:“堵不如疏!年年防秋,耗费几何?若能以互市消弭大部分边衅,省下的军费岂是些许贸易所能比?”“互市非是无条件赏赐,乃是以我之余,换其之需,各取所需,使其依赖我朝物产,则其反叛之成本更高!”“若能以茶帛换战马,以铁锅换牛羊,于国于民,皆有利焉!”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殿内乱成一团。龙椅上的弘治帝面色沉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目光却不时瞥向班列中沉默不语的陆仁。
“陆卿,”皇帝终于开口,点名了风暴中心的提议者,“此策乃卿首倡,众卿所言,卿有何以教朕?”
陆仁深吸一口气,出班躬身,声音清晰而沉稳,在一片嘈杂中显得格外突出:“陛下,诸位大人。反对互市者,其忧无非三者:一曰资敌,二曰堕军心,三曰坏华夷。”
他环视众人,不疾不徐地逐条反驳:“其一,所谓资敌。互市非是无偿赏赐,乃是交易。我方输出者,多为粮食、茶叶、布匹、铁锅等生活之物,而非刀枪箭矢。此等物品,可缓解其生存之压,却不足以助其武力暴增。反之,我可换回其战马、牛羊、毛皮等战略物资及特产。此乃以我之冗余,换其之精华,何来资敌之说?若严防死守,其生存无望,则必舍命来抢,届时损耗之军费、损失之民财,岂非更是资敌?”
“其二,所谓堕军心。军心非靠无休止的战争维系,乃靠国家强盛、武备精良、赏罚分明来维系!新军之设,非为寻衅开战,乃为保境安民!若互市能保边境平靖,使将士免于无谓伤亡,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此乃大功,何来寒心?况且,”他语气一转,“互市并非放弃武力!恰恰相反,需以更强之军力为后盾,确保互市规则由我制定,秩序由我维持!若有敢借互市之名行劫掠之实者,则迎头痛击,绝不姑息!此乃‘以武促市,以市养武’之良循环!”
“其三,所谓坏华夷。华夷之辨,在心不在迹。圣人之道,在于教化。若能使彼辈渐习我衣冠,慕我礼仪,通过公平贸易获其所需,则其侵掠之心自减。久而久之,边境可渐趋融合,岂不比年年刀兵相见、仇恨愈深更佳?况且,互市乃严格官办,限定区域、物品、人员,岂会因此乱了华夏纲常?”
接着,他提出了更具体的管理设想:“臣建议,互市之度量衡,需使用由西山制造、朝廷核准之标准器,以防奸猾;互市场所需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处,由精锐军士驻守巡查;交易物品需严格查验,严禁兵甲、铜铁、硝石等物流出;所获税收,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加固边防、抚恤边民、奖赏有功将士!如此,则互市之利,尽归朝廷与边军,弊端可降至最低。”
这一番系统而缜密的论述,层层递进,既驳斥了反对者的顾虑,又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案,让许多原本中立的官员频频颔首。
就在反对者一时语塞,互市之议似乎看到一线曙光之时,一份八百里加急军报被火速送入殿中!
兵部侍郎李介验看后,脸色大变,急声奏道:“陛下!宣府急报!鞑靼俺答部集结精骑万余,绕开边墙,突袭大同外围镇堡,烧杀抢掠,军民死伤惨重!其势汹汹,扬言…扬言若要他们罢兵,需开互市,且需岁赐金银绢帛无数!”
“哗!”朝堂瞬间再次沸腾!
“看看!看看!这就是尔等要互市的结果!”先前反对的御史立刻跳了起来,激动得浑身发抖,“豺狼尚未喂食,便已张牙舞爪,讹诈上门!此乃奇耻大辱!”
“陛下!决不可妥协!当立刻发兵,痛剿此獠!”主战派武将更是群情激愤。
支持互市的官员也一时哑然,面色难看。形势急转直下。
弘治帝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陆仁身上,带着审视与压力。
陆仁心念电转,他知道这是鞑靼部落中最顽固强大的势力在试探,在用武力为谈判攫取筹码。此时若退缩,则前功尽弃,边患永无宁日;若强硬应对,则需有十足把握。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陛下!鞑靼此举,非因互市之议,实因其贪婪本性!恰证明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有部分势力惧怕互市使其失去抢掠之利,故欲以此雷霆手段,吓阻朝廷,破坏和议!此时若示弱,则正堕其彀中!”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皇帝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臣请陛下,双管齐下!”陆仁斩钉截铁,“一,严词拒绝其讹诈,诏告边关,明示朝廷开设互市乃为边民安居乐业,绝非畏战妥协!令各边镇严守要塞,遇敌即击!”
“二,立刻从京营和新军后备中,抽调一千精锐,携带最新生产之燧发火铳及充足弹药,火速增援大同!不必寻求大军决战,只需择其先锋骄横之部,以雷霆之势,予以重创!让其尝尝新军火器之利,明白我大明不仅有筑城之水泥,更有破敌之利刃!唯有打疼他,才能让他乖乖坐下来谈互市!”
陆仁的策略清晰而强硬:以战促和,以武护市。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话语中的决心和杀气。
就在此时,一向持重的首辅刘健,在沉吟片刻后,竟缓缓出列,开口道:“陛下,老臣以为,陆郎中所言,虽险,却不失为老成谋国之策。鞑靼狡诈,畏威实甚于怀德。互市之议虽善,然若无霹雳手段显我决心与实力,恐难推行。可准陆郎中所请,调兵增援,择机予敌痛击。同时,互市章程之议,亦不可废。”
刘健的表态,瞬间改变了朝堂力量对比。
弘治帝目光锐利,扫视全场,终于下定决心:“准奏!兵部即刻调兵,火器由西山兵器坊尽速拨付!令大同守军,严防死守,待援军至,寻机歼敌!互市章程,着三部细化后,再行议决!”
退朝后,陆仁立刻赶往西山,亲自督促火器装车调运。
他知道,这一仗,不仅关乎边境安危,更关乎他提出的整个北境战略的成败。
风雪之中,一支携带新式武器的精锐部队,怀揣着帝国的期望与质疑,向着北方边关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