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依云那张因犹豫而显得有些扭曲的俏脸,在顾诚的注视下,终于一点点变得坚硬起来。
顾诚的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阴冷笑意。
他不需要冯依云亲口说出那个“好”字,她此刻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依云,你放心,这件事交给我。”
他缓缓直起身,声音又恢复了那种特有的温润和蛊惑,只是镜片后的眼神,却比先前更冷了几分。
“陈元,他蹦跶不了几天了。”
冯依云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颓然靠回了那张昂贵的真皮老板椅,脸上只剩下对某种结果的病态期待。
顾诚又温言安慰了她几句,这才转身,优雅地走出了总裁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在他身后“咔哒”一声合拢,隔绝了内外的两个世界。
门外的顾诚,脸上的温和面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抬手轻轻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反射着走廊的灯光,显得一片冰寒。
他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眼神阴鸷,带着一丝不加掩饰的狠厉。
他从口袋里摸出手机,并非冯依云炫耀的那种最新款折叠屏,而是一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黑色直板机。
指尖在屏幕上快速点了几下,一个电话拨了出去。
电话接通的瞬间,他压低了声音,那是一种与他平日形象截然不同的冰冷腔调,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感。
“喂,是黑豹哥吗?我是顾诚。”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沙哑粗犷的声音:“顾总?稀客啊,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又有不开眼的惹到您了?”
顾诚的嘴角扯出一丝轻蔑:“嗯,有个小活儿,想请你的人帮忙处理一下。对象是个厨子,最近在网上冒头有点快,叫陈元。”
“厨子?”黑豹哥似乎有些意外,随即嘿嘿一笑,“顾总放心,不管是天上飞的龙,还是案板上的鱼,到了我们手里,都得乖乖盘着。您说怎么弄?”
“钱不是问题,”顾诚淡淡道,语气却透着森然寒意,“我要的是让他彻底完蛋,那种直播翻车,口碑崩塌,人人喊打的效果,你懂的。最好是让他以后连菜刀都拿不起来。”
“明白!让他身败名裂,再也吃不上这碗饭!”黑豹哥那边立刻领会,“具体的手段我们是专业的,脏一点没关系,只要手脚干净,别让人查到我头上就行。”
“很好。”顾诚满意地点头,“时间地点,老规矩,我们见面详谈。”
挂断电话,顾诚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真正意义上的笑容,阴冷而得意。
陈元啊陈元,你以为换了个马甲就能一飞冲天?
在海市这块地盘上,我想让你怎么死,你就得怎么死!
他几乎已经能预见到陈元身败名裂,被无数网友唾骂,甚至被行业彻底封杀的凄惨下场。
那种快感,比在商场上击败一个对手要强烈得多。
毕竟,这带着浓浓的私人恩怨,以及对冯依云那愚蠢占有欲的操弄。
与此同时的陈元对即将到来的阴谋算计一无所知。
工作室内的气氛已经从早上的“泼天富贵”狂想中平复下来,恢复了往日的专注与忙碌。
张雪正拿着手机,语气干练地与人沟通着,筛选那些真正有价值,且符合陈元调性的合作机会,时不时蹙眉,显然对某些漫天要价的品牌方颇为不满。
小李则戴着耳机,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处理着雪片般涌来的邮件和后台私信,时不时还因为某些粉丝的奇葩脑洞而咧嘴无声地笑。
陈元则舒服地窝在自己的椅子里,腿上放着一个平板电脑。
他正在饶有兴致地刷着自己“陈元美食”新账号下那两条探店视频的评论区。
数据涨势喜人。
第一条“家轩”的探店视频,播放量已经突破了八百万大关,点赞和评论数也相当可观。
而第二条“繁华里”视频,发布不到二十四小时,播放量也稳稳地冲过了五百万。
当然,昨晚有关蜜汁小排的制作视频,更是后来居上,评论区的热度甚至超过了前两条。
“啧,这届网友的彩虹屁储备量,真是深不见底啊。”陈元看着一条将他的刀工比喻成“被厨艺耽误的绝世刀客,每一刀都斩在了我的心巴上”的评论,忍不住轻笑出声。
他不是个容易飘的人,但看到这么多人真心实意地欣赏他的手艺,心里还是有那么点小满足的。
这才是他想要的,分享美食,分享快乐,而不是成为资本的传声筒,或者被无聊的恩怨纠缠。
一条评论引起了他的注意:“元哥元哥!下次探店能不能翻牌我们家楼下那家烧烤摊?他们家的烤韭菜一绝,谁吃谁知道!老板说了,你要是去,他给你免单!”
陈元摸了摸下巴,这届网友的口味真是越来越刁钻,也越来越热情了。
他手指轻点,回复道:“这位壮士的推荐已收到,免单就不必了,有机会一定去尝尝你说的‘绝绝子’韭菜,顺便看看老板是不是准备了十斤[狗头]。”
又有人问他视频里切菜用的那把刀是什么牌子的,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陈元想了想,回复:“这个啊,就是一把用了十来年的老伙计了,没牌子,顺手就行。好刀不在贵,在顺手,更在用刀的人。”
他可没兴趣现在就开始带货,除非是他自己用了十年八年,真心觉得牛逼的东西,否则就是对粉丝不负责。
评论区里,赞美、提问、玩梗、催更的留言五花八门,偶尔夹杂着一两条不和谐的声音,诸如“肯定是剧本”、“背后有团队炒作”,陈元也懒得计较,要么无视,要么就用一句俏皮话怼回去:“说剧本的,麻烦把稿费结一下,最近手头紧[呲牙]。”
一个Id叫“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的粉丝留言道:“元哥,看你做菜总是不慌不忙,气定神闲,是不是有什么独门秘诀能保持心态稳定啊?我每次下厨都跟打仗似的,厨房能被我炸了!”
陈元看到这条,乐了。
他想了想,打字回复:“独门秘诀倒是没有,唯手熟尔。非要说的话,把做饭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另外,建议下次做饭前,循环播放《大悲咒》,保证你心如止水,油盐不进,阿弥陀佛 [滑稽]。”
这种和粉丝的互动,轻松又自在,比以前在云诚娱乐时,那些由公关团队代笔的虚伪客套话,要真实有趣得多。
他继续往下翻着评论,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时不时端起旁边张雪泡的普洱茶喝一口,茶香醇厚,让他精神一振。
突然,一条被众多点赞顶到前排的评论让他微微顿了一下。
发送者Id叫“江江小吃货”,头像是一个q版的卡通小笼包,看起来很可爱。
这条评论写得很长,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认真和恳切。
“元哥您好!我把您的两条探店视频,还有那个蜜汁小排的视频都刷了不下二十遍了!您的厨艺真的太惊人了,尤其是您对食材的处理和火候的把握,简直是艺术品!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做饭。元哥,我知道我这个请求可能非常冒昧和唐突,也知道您是大忙人,但是…但是您能不能收我做徒弟啊?学费什么的都可以谈!”
文字的末尾,还带着一连串磕头和拜托的表情包,以及一个醒目的“10发火箭”打赏记录的截图。
陈元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
他重新看了一遍这条评论,又点开“江江小吃货”的主页看了看。对方的动态不多,都是一些家常菜的照片,摆盘很用心,但技法确实稚嫩,看得出用心,但确实是业余爱好者的水准,偶尔还有翻车的记录。
陈元盯着那条拜师的评论,沉默了片刻。
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当年在师父门下,从最基础的水台、砧板开始,日复一日苦练基本功的情景。想起了师父严厉的眼神,想起了师父将那把跟了他一辈子的旧菜刀交到他手上时的郑重,以及那份“食无止境,艺德为先”的谆谆教诲。
收徒,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心性、品德的塑造,是一份需要倾注大量心血的承诺与传承。
现在的他,刚刚摆脱过去的泥沼,事业才初见曙光,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他有这个精力吗?或者说,他愿意再次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吗?
更何况,他内心深处,似乎还尘封着一些不愿轻易触碰的记忆,关于“徒弟”二字,曾带给他的,并非全是美好的回忆。
他的神情变得有些复杂,眼神几度变换,最终化为一片平静的坚决。有些传承,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延续,但收徒,至少现在,并非他所愿。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在回复框里,指尖翻飞,迅速敲下了几个字。
简短,干脆,不带任何多余的情绪,却又留有一丝成年人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