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国的几日休整,对连日奔波、历经血战的邓安而言,如同久旱逢甘露。
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透支的体力也得以缓慢恢复。
正当他以为可以随军继续北上,在相对安稳的河内郡进一步积蓄力量时,命运却再次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清晨,队伍正准备开拔,一名曹操的亲兵却火速赶来,言明主公有紧急军务相商,请邓安即刻前往中军大帐。
邓安心中疑惑,不敢怠慢,立刻赶往。
一踏入帐内,他便敏锐地察觉到气氛异常凝重。
曹操端坐主位,面色沉静如水,但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的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等核心将领分列两侧,个个脸色难看,尤其是夏侯惇,浓眉紧锁,虎目中压抑着怒火,看向帐中一个陌生人的眼神极为不善。
那陌生人约莫三十岁年纪,穿着一身质地精良却略显浮夸的锦袍,下巴微抬,脸上带着一种来自大势力的倨傲。
他身旁的随从,还捧着一些锦盒和一卷明显是官文的帛书。
见邓安进来,那陌生人的目光立刻锁定在他身上,上下打量一番,嘴角扯出一丝意味难明的笑容:“这位想必就是近日声名鹊起,以十二之龄斩杀国贼亲眷的邓安,邓元逸了吧?果然英雄出少年。”
曹操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语气平稳,对邓安介绍道:“元逸,这位是后将军袁术麾下从事,韩胤韩先生。”
韩胤不等邓安回应,便自顾自地拿起那卷帛书,朗声道。
“邓安接令!后将军袁公路,闻你英勇,弃暗投明,心甚慰之!
特表奏朝廷,擢升你为豫州汝南郡朗陵都尉!
令你即刻率本部人马,先行前往鲁阳拜见后将军聆听训示,而后速往朗陵赴任,整顿防务,弹压地方,不得有误!”
此言一出,如同平地惊雷,在邓安脑中炸响!
朗陵都尉?袁术表奏?即刻前往?
一连串的信息砸得邓安头晕目眩,一时间竟完全反应不过来。
“什么情况?袁术?他怎么会知道我?还要给我封官?强行调离?这……这特么是截胡啊!”
他瞬间想起了当初在新蔡,袁胤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和那句“君子不强人所难”。
操他妈的王八蛋!袁术竟然直接用官方任命的方式,强行要人!
曹操看着邓安脸上难以掩饰的错愕与茫然,心中又是恼怒又是无奈。
他自然清楚这是袁术的挖角之举,而且手段如此霸道,几乎不留转圜余地。
他不能公然抗命,至少现在不能与实力远胜于他的袁术撕破脸。
“呵呵,”曹操冷笑一声,语气带着刺骨的讥讽。
“公路倒是消息灵通,求贤若渴啊!元逸刚刚为我军立下大功,尚未及封赏,公路便迫不及待代为施恩了,真是……体贴入微啊!”
韩胤仿佛没听出曹操话里的讽刺,傲然道。
“曹将军言重了。后将军乃朝廷重臣,代天巡狩,擢拔贤能,乃是分内之事。
邓都尉,军情紧急,朗陵地处要冲,不可久悬,还请速速收拾,随我上路吧!”
夏侯惇再也忍不住,猛地踏前一步,声音如同闷雷:“韩从事!元逸乃我军中栋梁,骑营初成,正值用人之际!岂能说走就走?!”
曹仁也沉声道:“此举,恐寒了将士之心!”
程咬金、张清、陈到等邓安麾下之人,更是面露愤慨,程咬金拳头捏得咯咯作响,若非张清暗中拉住,怕是早已发作。
韩胤面对群情激愤,却浑不在意,只是看着邓安:“邓都尉,莫非你要抗命不成?这可是后将军与朝廷的恩典!”
邓安从最初的震惊中缓缓回过神,一股巨大的无奈和憋屈感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实力不够,就得任人拿捏吗?”
他看了一眼面色铁青却强忍怒火的曹操,又看了看愤懑不平的夏侯惇等人,心中酸楚。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情绪,对韩胤拱手,声音干涩:“韩从事,安……领命。只是,离别在即,安想与曹公及诸位同僚,略备薄酒,话别一番,不知……”
“不行!”韩胤断然拒绝,语气不容置疑,“军令如山,刻不容缓!请邓都尉立刻动身!些许私谊,岂能耽误公事?!”
“操!”
邓安心中暗骂,这种被人拿捏、毫无自主权的无力感,让他几乎窒息。
事已至此,反抗只是徒劳。
邓安只能苦涩地接受现实,对曹操及众人深深一揖:“明公,诸位将军,邓安……就此别过!”
曹操走上前,用力握住邓安的手,眼中情绪复杂,有惋惜,有不舍,更有一种隐忍的愤怒,他低声道:“元逸,保重!来日方长,你我必有再见之日!”
“元逸!”夏侯惇大步过来,重重抱了邓安一下,声音有些沙哑。
“记住某与你说的!好好练兵,好好待自己!他日若在那袁公路处待得不痛快,随时回来!某与妙才永远认你这个兄弟!” 夏侯渊在一旁也重重点头。
邓安心中感动,重重回抱了一下:“元让将军,妙才将军,你们也要保重!安,铭记于心!”
收拾行装的过程,气氛压抑。
让邓安没想到的是,夏侯惇和夏侯渊竟亲自过来帮忙,虽是宗亲大将,却毫无架子,帮着吴老三一起整理马具、捆扎行李。
夏侯惇一边收拾,一边看似随意地叮嘱:
“北地风寒,比不得江淮,多带些厚衣物。”
“朗陵地处边界,鱼龙混杂,凡事多留个心眼。”
“你那练兵之法极好,莫要荒废了……”
絮絮叨叨,全然不似平日的刚烈模样,每一句都透着兄长般的不舍与关切。
最终,在韩胤不耐烦的催促目光中,邓安率领着原“闪电队”的五十骑,以及刘大等少量自愿跟随的新附人马,集结完毕。
曹操亲自率领所有核心文武,直将邓安送出营门数里之外。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曹操勒住马,看着邓安,脸上努力挤出笑容,却难掩落寞,“元逸,前路珍重!”
他顿了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当着韩胤的面,扬声问道:“元逸,待他日操若真有了尺寸之地,兵强马壮之时,你可还愿来投我?”
此言一出,韩胤的目光立刻锐利地扫向邓安。
邓安心念电转,迎着曹操隐含期待的目光,又瞥了一眼旁边虎视眈眈的韩胤,朗声答道。
“明公说笑了!安无论身处何地,心向汉室、讨伐国贼之志不改!他日若明公高举义旗,号召天下忠义之士共讨董卓,安必率众响应,甘为前驱!”
这话说得漂亮,既表达了对曹操的敬意和未来合作的可能,又紧扣“讨董”大义,让韩胤抓不到任何把柄,只能冷哼一声。
曹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欣慰,知道邓安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保全了双方的情谊。
他大笑道:“好!好一个‘甘为前驱’!那操便等着与元逸再会于讨董战场之日!届时,定要与你不醉不归!”
“一定!”邓安在马上重重抱拳。
他最后看了一眼曹操,看了一眼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这些短暂却已结下深厚情谊的伙伴,强压下心中的酸楚与不甘,猛地调转马头。
“出发!”
马蹄声再次响起,载着邓安和他小小的队伍,在韩胤“护送”下,转向了通往南阳的官道,驶向一个完全未知、且身不由己的未来。
身后的曹军营寨,以及那群刚刚熟悉起来的背影,在烟尘中渐渐模糊。
一种名为“势单力薄”、“任人摆布”的苦涩,深深地烙印在了邓安的心底,也让他对“力量”和“地盘”的渴望,燃烧得从未如此炽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