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时间不多了,最多还剩32小时。”
“必须准时送达蓝海温泉进行稳定化处理。”
“‘船长’已经在预定位置等待接应。”
断断续续的对话内容让戚雨心头一紧。
32小时活性期?
蓝海温泉?
稳定化处理?
这验证了之前的猜测,货轮上的样本需要特定环境维持活性!
她耐心等待脚步声远去,才小心地继续深入。在通道尽头,她发现了一个设施更为完善的实验室,虽然规模不如赤羽,但关键设备一应俱全。
操作台摊开的实验日志上,清晰记录着不同批次毒素样本的稳定性测试数据,以及对环境温度、ph值的苛刻要求。
墙上的地图,赫然用红笔圈出了城市供水系统的几个关键节点,旁边标注着一些她看不太懂的符号。
最让她心惊的是夹在日志里的一份简易运输计划。
货轮必须在40小时内抵达蓝海温泉附近海域,完成样本的活性补充和转移,否则样本将失效。
“他们不是在运输成品,而是在与时间赛跑,进行最后的‘精加工’。” 这个认知让戚雨后背泛起一股寒意。
她快速用微型相机拍照取证,并收集了一些台面上的残留粉末和液体样本。
就在她准备进一步搜索时,目光被墙角一个不起眼的小型保险箱吸引。箱体表面光洁,但在特定角度光线下,可以看到几处极其细微的、与银色手链接口处类似的摩擦划痕。
“身份验证装置?难道开启这个箱子也需要那个手链?”她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
时间所剩无几,她不敢再多做停留,迅速沿着原路返回。
“下面情况如何?”戚明远见她安全出来,立刻上前问道。
“基本可以确定,这里是他们的一个前沿实验室和通讯中转站。”戚雨快速汇报,将采集到的样本和拍摄的照片展示给父亲,“货轮上的样本活性只剩32小时左右,他们必须尽快抵达蓝海温泉完成处理。另外,里面有个保险箱,可能需要那个手链才能打开。”
她的话还没说完,脚下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震动!紧接着,洞内传来一连串由远及近的爆炸声!
“他们在销毁证据!快撤!”戚明远脸色一变,一把拉住女儿的手腕,指挥众人迅速向安全地带后撤。
剧烈的爆炸接连不断,整个山体都在颤抖,碎石和尘土从山坡上滚落。
当所有人都退到足够远的距离时,只见那个隐蔽的洞口在一声巨响中彻底坍塌,被乱石封死。
“妈的!又晚了一步!线索又他妈的断了!”周建明看着升腾起的烟尘,气得一拳砸在旁边树干上。
戚雨虽然也感到颓败,但她的目光却紧紧盯着手中那个装着银色手链的证物袋,大脑在飞速运转。
“不一定。”她缓缓开口,声音带着思考后的冷静,“既然这里是重要的通讯中枢,货轮在到达蓝海温泉之前,很可能还需要与这里进行最后一次确认通讯。我们还有机会。”
她仔细回忆着在洞内听到的只言片语:“他们明确提到了‘蓝海温泉’。如果我能分析出在洞内采集到的空气、水渍和粉尘样本的具体成分,或许能逆向推断出他们在蓝海温泉具体哪个位置建立了接应点,以及他们所需的具体环境参数。”
事不宜迟,她立刻钻进了随队带来的移动实验室车。
车内空间狭小,但设备齐全。她将采集到的样本分别放入不同的分析仪器中,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检测工作中。
显微镜下,一些不同寻常的花粉颗粒引起了戚雨的注意。
它们形态完整,颜色鲜艳,似乎并非自然飘散积累所致。她快速进行形态学比对和dNA条形码分析。
“这是滨麦的花粉?还有一种珊瑚菜的孢子?”她看着初步结果,有些惊讶。这两种植物都是典型的滨海沙地特有物种,特异性很强。
同时,水质光谱分析仪显示,水样中含有一种独特的矿物质组合。
她立即将这些特征参数输入环境数据库进行交叉比对。
结果很快弹出,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一个地点。
位于城东海岸线的“蓝海温泉度假区”,其附近生长的特有植物群落和深层温泉的矿物质成分,与检测结果高度吻合!
“就是蓝海温泉度假区!”戚雨肯定地说道,将分析结果展示给父亲。
戚明远立刻就要部署行动。然而,就在这时,指挥中心传来最新消息:那艘被监控的货轮,在公海边缘徘徊了一阵后,突然改变了航向,正朝着蓝海温泉所在的沿海方向驶来!
“他们果然要去那里进行活性补充!”戚雨瞬间印证了自己的判断,“样本必须在那个特定的温泉环境下才能保持活性,或者完成最后一道处理工序!”
警车队再次拉响警笛,如同离弦之箭般向着蓝海温泉度假区疾驰。车内,戚雨并未放松,她再次观察起那些在显微镜下显得过于“完美”的花粉样本,眉头微微蹙起。
“不对…”她喃喃自语,“这些花粉的形态太完整了,外壁几乎没有磨损,自然飘散的花粉经过空气摩擦,不会保存得这么好,这更像是被人为采集后,故意撒在那里的?”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这会不会又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对方料到警方会追踪而至,故意留下指向性“明确”的线索?
几乎是为了印证她的猜想,周建明的对讲机响了起来,前方侦查员汇报:蓝海温泉度假区及其周边,同时发现了多个微弱的、类似通讯信号的源点,分布在不同方位,似乎在刻意干扰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