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沈青的供词和杜承志笔记的记载,其复仇计划的全貌已然清晰。
他的目标明确,就是当年与杜家覆灭以及黄河赈灾贪腐案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官员。
名单上的人,并非随意选择,而是经过精心筛选,确保每一个都是他认定的“仇人”,甚至在一些名字旁还标注了其当年具体负责的事务及可能的罪责。
“目前已经确认遇害的赵御史、王主事,以及之前几位死因存疑的官员,均在名单之上,且旁边都用朱笔打了勾。”
裴昭明指着根据笔记整理出的名单,语气沉重,“而目前幸存的,除了那位刚刚被投递枯梅、险些遇害的李郎中之外,主要目标就剩下两位:一位是工部侍郎刘大人,主管当年河工物料,涉嫌以次充好;另一位……就是位高权重的户部尚书,周大人,当年赈灾款项的总负责人,笔记中暗示他可能是杜家冤案的幕后推手之一。”
苏九拿起那本笔记,翻到关于周尚书的那几页,补充道:“从笔记记载和沈青的供词来看,杜承志对这两位,尤其是周尚书,似乎格外‘慎重’。他并非没有能力下手,而是在等待。笔记中多次提到需要‘东风’,而沈青也提及,杜承志曾不止一次暗示他,对周尚书的行动,‘时机’未到,需待‘东风’助澜。”
“他在等什么?”
裴昭雪沉吟道,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声响,“周尚书身为户部之首,位高权重,府邸防卫森严,身边护卫如云,远非之前那些官员可比。杜承志想要对他下手,难度极大。他需要的‘东风’,会不会是某种能制造混乱、或者能让他避开严密守卫、接近周尚书的机会?比如……一场宫宴?一次典礼?或是……”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一次足以让守卫松懈的‘意外’?”
裴昭明若有所思,接着她的话说道:“周尚书近期并无抱恙的迹象,杜承志通过沈青下毒的路径已被我们切断。他若想动手,恐怕需要另辟蹊径。那‘枯萎白梅’和心理触发的手法,对周尚书这等久经官场、心志坚定的人物,未必能起到同样的效果。或许,‘东风’指的不是手法,而是……人?”
他看向裴昭雪,眼神交汇间,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猜想。
“宫外那个接应他的人,那个能让他恭敬行礼的‘墙外人’?”
裴昭雪接过话头,语气肯定了几分,“如果杜承志背后真有玄鹤卫或者其他势力的支持,那么他们对周尚书下手,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帮杜承志复仇,更有着政治上的目的?除掉户部尚书,足以在朝堂引起巨大震动,甚至可能影响到漕运、国库……这符合玄鹤卫一贯搅乱朝纲、趁乱而起的作风!”
这个推测让情况变得更加危急和复杂。
杜承志的个人复仇,很可能正被利用来实施一场针对朝廷重臣、乃至动摇国本的阴谋!
“我们必须主动出击!”
裴昭雪猛地站起身,眼神决绝,如同出鞘的利剑,“不能再被动地等待杜承志出手,也不能再依赖防守。我们必须设一个局,引他出来!在他对周尚书造成威胁之前,在他背后势力发动之前,将他擒获,断其爪牙!”
“如何引?” 裴昭明问道,眉头紧锁,“杜承志极其谨慎,如今又已藏匿,如同惊弓之鸟,寻常诱饵,他绝不会上钩。”
裴昭雪的目光再次落到名单上那个名字——工部侍郎刘大人。此人也涉嫌当年河工物料贪腐,是杜承志名单上仅次于周尚书的重要目标,且其府邸守卫相对疏松。
“如果……我们让他以为,他已经成功了呢?”
裴昭雪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而锐利的弧度,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迅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