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九带回的那撮特殊香灰,被立刻送往了他们在护国寺临时搭建的简易验药房。
说是验药房,其实就是一间僻静禅房,里面摆放着白砚舟和苏九带来的各种瓶瓶罐罐、小型炉灶以及检测工具。
时间紧迫,白砚舟和苏九几乎是彻夜未眠,对那撮香灰进行分离和分析。
他们采用水浮、筛选、燃烧比对等多种方法,终于初步确定了其中异常成分的可能来源。
“除了檀香木粉和‘梦罗刹’的残留基质外,”白砚舟眼中带着血丝,但神情专注,“这里面确实含有少量植物油脂燃烧后的残留,根据其性状和那丝特殊气味判断,很可能是产于岭南一带的‘鬼面桐’的桐油。这种桐油燃烧缓慢,烟雾带有微毒,但更关键的是,其烟雾具有一种奇特的‘附着’和‘显色’特性。”
“附着和显色?”裴昭雪追问。
“不错。”苏九接口道,她拿出几张试纸,上面有她用不同材料模拟燃烧后得到的痕迹,“我们推测,凶手可能事先用一种由‘鬼面桐’油混合其他透明介质制成的特殊‘隐形墨水’,在特定位置——很可能就是禅房的窗纸、或者靠近床榻的墙壁、帐幔等高处,绘制了无形的‘卍’字符。”
她指着试纸上经过模拟桐油烟雾熏染后显现出的淡淡痕迹:“当凶手在香炉中投入混有‘鬼面桐’油成分的香料一同燃烧时,桐油产生的烟雾上升,弥漫整个房间。这种烟雾,一旦接触到那些用‘隐形墨水’预先绘制好的符印,就会与之发生反应,使得无形的符印‘显形’,并因为烟雾中携带的油脂和微量物质,使其具有了一定的‘附着性’。”
白砚舟继续推论:
“而同时,凶手可能还在房间内另一个隐蔽处,放置了少量特制的、极其细微的朱砂粉混合物(包含磁性铁屑和血鲛鳔胶)。当‘梦罗刹’迷香使目标昏迷后,身体放松,呼吸平稳。上升的、已‘显形’并带有附着性的符印烟雾,在接触到目标面部时,其中携带的油脂和物质,就如同一个微型的‘印章’,将那个‘卍’字符的‘底稿’烙印在皮肤上。而空气中漂浮的朱砂粉,在随空气流动经过面部时,便被这层‘油脂底稿’捕获、吸附,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工整而诡异的朱砂‘卍’字符!”
这一套手法,精妙、间接,几乎不留任何直接人为痕迹!
难怪他们之前怎么也找不到凶手亲自绘制的证据!
“立刻模拟这个流程!”裴昭雪当机立断,“我们需要验证这个推测是否可行!”白砚舟和苏九立刻动手。
他们用“鬼面桐”油调配“隐形墨水”,在干净的宣纸上绘制了一个“卍”字,待其干透后几乎看不见。
然后在一个密闭的小空间内,点燃混合了少量“鬼面桐”油和檀香的香料,模拟燃烧产生烟雾。
烟雾缭绕中,令人惊异的一幕发生了——那个原本无形的“卍”字符,果然在宣纸上渐渐显现出淡淡的油痕轮廓!
接着,他们又尝试在空间内释放微量朱砂粉。
由于条件有限,无法完全模拟人体面部皮肤的复杂情况,但可以观察到,朱砂粉确实更容易在被油痕“标记”过的区域附近聚集!
实验虽然简陋,但足以证明这套“自动绘制符印”的手法是极有可能实现的!
“如此一来,净尘僧即便从不靠近目标禅房,也能通过其同伙或事先布置,完成这关键一步。”
裴昭雪目光雪亮,“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环节——找出那个能提前知晓官员行程、并能潜入禅房进行‘隐形符印’和‘朱砂粉’布置的内应!”
这个内应,必须能自由出入官员预备下榻的禅房,且不引人怀疑。目标范围,瞬间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