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班的日子规律而充实。伊拉成了班里最亮眼的存在。她不仅学得快,那股子认真钻研的劲儿,也感染了不少原本只是来凑热闹或者被迫来的社员。
张老师越来越倚重这个“小天才”。经常是教完几个生字,就让伊拉到黑板前带着大家读,或者巡视一下,看看谁的笔顺不对。那些比她年长十几岁甚至几十岁的“同学们”,也丝毫不觉得被一个小娃娃指导有什么丢人,反而乐呵呵地叫她“小伊老师”,有不懂的也愿意问她。
“小伊老师,这个‘农’字,下面是个‘辰’字吧?我咋老是写分家?”
“小伊老师,你帮我看看,我这个‘爱’字写得歪不歪?”
“小伊老师,‘机器’两个字咋念来着?俺老是记混。”
伊拉总是耐心地、用她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方式解答。她会仔细纠正笔顺,会把复杂的字拆开来讲,比如“机器”就是“木头做的鸡”和“很多口的气”,虽然解释得啼笑皆非,但却意外地好记。她还会结合生活实际,比如教“粮”字,就说“米良为粮,好米才是粮”,教“肥”字,就说“月巴为肥,肚子胖乎乎”。
这种生动形象的“土味教学法”,深受扫盲班学员的欢迎,连张老师都暗自称赞,觉得这娃娃不仅有天赋,还有方法。
【在集体学习环境中主动帮助他人,分享知识,教学方法获得认可。奖励积分+25点。】
【宿主当前积分:513点。】
伊拉享受着这种帮助别人和巩固知识的双重快乐。但很快,她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扫盲班的课本太简单了,进度也太慢了。对她而言,每天晚上两小时的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重复她已经掌握的内容。她需要更多的挑战。
她的目光开始投向张老师带来的那几本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室后面墙上贴着的《人民日报》剪报。那些文章里的词汇和内容,明显比课本深奥得多。
她尝试着在课后去问张老师那些剪报上的生词。
“张老师,‘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什么意思?”
“张老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怎么理解?”
“张老师,这个‘超声波’是什么波?”
张老师起初很是惊讶,但很快便化为惊喜和倾囊相授。他发现这个孩子的理解能力远超同龄人,甚至超过很多成年人。他尽量用浅显的语言解释那些复杂的概念,有时还会延伸讲一些相关的科学小故事或者国家建设成就。
伊拉听得如饥似渴,这些信息碎片与她脑海里的系统知识相互印证、补充,让她对这个平行世界的科技水平、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非正式渠道拓展知识面,了解当前世界科技与社会发展概况。奖励积分+15点。】
【宿主当前积分:528点。】
然而,这些终究是零散的。她渴望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
这天晚上,扫盲班学习的内容是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这对伊拉来说更是毫无难度。她很快做完了黑板上的练习题,无聊之下,便开始在脑子里默默推演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比如鸡兔同笼的二元一次方程,甚至尝试回忆前世学过的勾股定理证明……
就在她心神沉浸于数学思维时,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与往常截然不同:
【检测到宿主进行高阶抽象思维活动,大脑活跃度显着提升,触及当前智力属性临界点(9.5)。触发隐藏条件。】
【系统深度扫描启动……扫描中……】
【扫描完毕。发现宿主大脑皮层部分区域存在微弱能量阻滞,疑似穿越过程中时空能量残留及本世界规则适应性调整未完全所致。该阻滞轻微限制宿主SSS+级潜力的完全发挥。】
【提示:宿主可通过持续进行高强度智力活动(如解决复杂问题、深度学习未知领域知识、创造性思维等)逐步冲击、化解能量阻滞,亦可消耗大量积分进行强制冲关(当前所需积分估算:5000点)。】
伊拉猛地愣住了!
大脑能量阻滞?限制潜力发挥?
她就说嘛!明明感觉脑子够用,学习速度也快,但有时候深入思考或者调用特别复杂的知识时,总会有一种微妙的“隔膜感”和“滞涩感”,原来根结在这里!
这不是她本身的问题,是穿越带来的“后遗症”!
而解决方法……要么靠水磨工夫,用高强度的学习和思考慢慢磨掉它;要么……攒够5000积分,来个一步到位!
5000积分!伊拉看着自己那528点的“巨款”,顿时觉得任重而道远。靠日常学习和帮助别人,积分来得太慢了。
必须找到更高效的方法。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教室后方那些《人民日报》剪报。那上面除了政策宣传,偶尔也会有一些“科学种田”、“技术革新”的报道和号召。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
投稿!继续投稿!
第一次投稿关于红薯防烂,获得了巨大成功。那么,如果她能写出更有技术含量、更具推广价值的文章呢?比如,结合她系统里的知识和当前农业水平,提出一些简易的、行之有效的农业技术改良建议?或者,介绍一些更高效的草药种植、炮制方法?
这样的文章,一旦被采纳,其影响力和带来的积分回报,绝对远超一篇生活小窍门!
而且,这不仅能赚取积分,还能切实地帮助到更多的人,更能为她“天才”的人设提供更坚实的成果支撑!
想到这里,伊拉的心跳骤然加速。
扫盲班下课的铃声响起,她第一次觉得这两小时如此漫长。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想要翻开她的笔记本,开始构思新的“宏伟大作”!
伊爱国推着自行车过来接她,看到女儿眼睛亮得惊人,小脸上洋溢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充满斗志和兴奋的光芒,不由得问道:“拉拉,今天学啥了?这么高兴?”
伊拉抓住父亲的手,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爹,我想到要写什么了!写出来,肯定能帮到很多人!比红薯窖那个还有用!”
伊爱国虽然不明所以,但看着女儿自信满满的样子,也跟着笑起来:“好!好!俺闺女厉害!想写啥就写啥!爹支持你!”
寒冷的夜风中,自行车碾过冻硬的上路,发出吱嘎的声响。
伊拉坐在前杠上,靠着父亲温暖的胸膛,脑海里却如同沸腾的水,无数个念头、无数个选题在翻滚碰撞。
农业工具改良?病虫害防治土法?高效堆肥技巧?还是草药的规模化种植初步探索?
每一个方向,都连接着系统里浩瀚的知识,也连接着这个时代最迫切的需求。
她知道,她找到了下一个目标。
一个既能冲击大脑阻滞,又能赚取大量积分,还能真正发挥她价值的目标。
这个冬天,注定不会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