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科技的出现,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天工机械重组这盘僵局。谈判桌上,气氛虽然依旧激烈,但目标却前所未有地一致——如何让这个老牌国企重焕生机。
谈判的核心围绕三个焦点展开:债务、人员、品牌。
债务方面,经过多轮拉锯,最终达成了“三七开”的方案:由天州市政府牵头,通过省级纾困资金、债转股、以及部分资产处置,承担约七成的历史债务;剩下的三成与未来生产经营相关的债务,由重组后的新公司(精工科技控股)承担。这个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政策资源,也为新公司轻装上阵创造了条件。
人员安置是块硬骨头。精工科技原则上同意接收所有在册职工,但坚持必须进行岗位技能评估和双向选择。这意味着,一部分无法适应新岗位要求的职工,将面临转岗或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消息传出,厂区内再次泛起波澜。一些年纪偏大、技能单一的职工忧心忡忡。
关键时刻,林别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带着赵劲松、林枫,以及人社局、工会的负责人,直接来到天工机械的大礼堂,与几百名职工代表面对面交流。
没有官话套话,林别开门见山:“同志们,我知道大家心里慌,怕没了饭碗。今天我来,就是给大家交个底,也是给大家吃颗定心丸。”
他站在台上,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饱经风霜、带着期盼和焦虑的脸。
“第一,政府不会甩包袱!所有职工,一个不落,都会有妥善的安置方案。愿意留下、并且能适应新公司要求的,我们欢迎!新公司的待遇,只会比现在好,不会差!”
“第二,对于因为年龄、身体或者技能原因,确实无法适应新岗位的同志,政府会负责到底!我们会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帮助大家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依法依规,该给的经济补偿,一分都不会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林别加重了语气,“我们选择的合作方,是精工科技,是一家踏踏实实做实业、搞制造的企业,不是来炒地皮、玩资本的!他们看中的是天工的技术和工人,是想把‘天工’这个牌子重新擦亮,是想和大家一起,把咱们的厂子办好,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他的话,朴实,直接,戳中了工人们内心最深的渴望——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看得见的未来。台下原本骚动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钳工站了起来,声音洪亮:“林市长,我们信你!之前那些风言风语,说要把厂子卖了拆了,大家心里都没底。现在听你这么说,我们踏实!只要厂子能好起来,让我们干啥都行!”
“对!我们信政府!”
“跟着林市长干!”
信任,在这一刻重新建立。
人员安置方案最终顺利通过。大部分职工选择了留下,并对未来的技能提升充满了期待;少部分职工在拿到合理补偿后,也平和地选择了离开。
品牌问题上,精工科技展现了极大的诚意,同意新公司沿用“天工”商号,命名为“天工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并将天工机械原有的部分拳头产品线纳入其高端品牌序列。这意味着,“天工”这个承载了无数天州人记忆和骄傲的品牌,得以保留和升华。
所有的障碍一一扫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天州市政府、精工科技、省属投资平台以及相关债权银行,在天工机械焕然一新的厂区门口,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重组签约仪式。
林别站在台上,看着台下工人们脸上久违的笑容,看着崭新的“天工精工”牌匾被缓缓揭开,心中百感交集。这块最硬、最沉的基石,终于被他稳稳地安放了下去。
仪式结束后,陈宇的助理何先生再次打来电话,语气依旧客气,但内容却充满了试探:“林市长,恭喜天工机械重组成功。陈先生很欣赏您的手段。不知市政府下一步,在开发区那块新兴产业园用地上,有什么规划?宇驰集团依然很有兴趣参与天州的建设。”
林别握着电话,看着窗外天工机械厂区内重新升起的袅袅蒸汽,语气平和而坚定:“何助理,请转告陈总,天州欢迎所有守法经营、愿意共同发展的企业。具体的产业园规划,我们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向社会发布。宇驰集团若有兴趣,届时欢迎参与。”
挂断电话,林别知道,与陈宇的博弈远未结束,天工机械的成功只是第一步。但这一步,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救活了一个企业,更向所有人宣告了一个事实:在天州,立足实业、尊重市场、守护根基的道路,走得通!
他转过身,对身边的赵劲松和林枫说道:“走,回去开会。天工机械这块石头落地了,接下来,该把供应链金融平台和‘天州制造’的品牌推广,全面铺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