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仁堂的门被推开时,带着股寒气,进来的是个穿运动裤的中年男人,一瘸一拐地挪到诊疗椅上,裤管卷到膝盖,右脚踝肿得像个发面馒头,皮肤亮得能照见人影。
“医生,快瞅瞅这脚。”男人龇牙咧嘴地把脚往凳上放,“昨天打球崴了下,当时觉得没事,揉了揉继续打,结果半夜疼醒,今早直接站不住了。”
林薇刚给药柜添完药材,赶紧凑过来,指尖轻轻碰了碰肿胀的脚踝,男人“哎哟”一声跳起来。“别动,”林薇按住他,“肿成这样,肯定伤到韧带了,先冷敷!”她转身从冰箱拿出冰袋,裹上毛巾递过去,“隔着毛巾敷,每次十分钟,歇五分钟再敷,别冻伤了。”
陈砚之正在翻诊察记录,闻言抬头:“什么时候崴的?当时往哪个方向扭了?”
“昨天下午三点多吧,”男人吸着冷气,“抢篮板落地时踩别人脚上了,脚往外撇了一下,当时听见‘咔’的一声,以为是鞋响。”
“咔的一声就麻烦了。”陈砚之拿出叩诊锤,轻轻敲了敲男人的脚踝周围,“这里疼不疼?”“疼!”“这里呢?”“更疼!”男人额头上渗出冷汗。
林薇在旁边记录:“外踝肿胀明显,压痛阳性,内翻时疼痛加剧,可能是外侧韧带撕裂。要不要拍个片排除骨折?”
陈砚之摇头:“先不用,骨折的话疼得站都站不起来,他还能挪过来,应该是韧带的问题。但肿得太厉害,得先消肿。”他转身抓药,“取七叶一枝花、红花、透骨草各十五克,蒲公英三十克,芒硝五十克。”
“芒硝?”林薇挑眉,“这量是不是大了点?”
“他这肿得邪乎,普通活血药压不住。”陈砚之边称药边说,“芒硝能软坚散结,消肿快,但得嘱咐他,药汤晾温了再泡,别烫着。泡完用弹力绷带缠紧,把脚垫高,高于心脏位置,晚上睡觉脚下垫个枕头。”
男人一听要泡药,急忙问:“医生,我这还能打球不?下周单位比赛,我是主力。”
“还想打球?”林薇瞪他一眼,“再不老实养着,以后别说打球,走路都费劲。韧带撕裂至少得养三礼拜,期间不能踩地,更不能剧烈运动。”
“啊?三礼拜?”男人急了,“那比赛咋办?”
陈砚之拿出针灸针:“先给你扎几针止痛消肿。取昆仑、太溪、悬钟……”他消毒后,银针快速刺入穴位,捻转提插,“这几穴能通经活络,缓解疼痛。”男人原本紧绷的脸渐渐放松:“哎?好像真不那么疼了。”
“别高兴太早,这只是暂时的。”陈砚之拿出药膏,“这是活血消肿膏,里面加了麝香和冰片,能透皮吸收,每天换一次。记得换的时候用温盐水洗脚踝,别用香皂,免得刺激皮肤。”
林薇已经把药包好:“这药每天煮两次,第一次煮二十分钟,倒出来泡脚,第二次煮十五分钟,药液混在一起用。泡完脚赶紧躺平,把脚垫高,别想着看电视、玩手机,养脚比啥都重要。”
“那我上班咋办?”男人犯愁了,“总不能一直请假吧。”
“找个轮椅或者拐杖,实在不行就请几天假。”陈砚之把注意事项写在纸上,“你这脚要是二次损伤,变成慢性损伤,以后阴雨天就疼,更麻烦。”
男人接过药方,还是有点不甘心:“就没快点好的法子?我给您加钱都行。”
“钱再多也买不来韧带修复的时间。”林薇把弹力绷带递给她,“来,我教你怎么缠。从脚掌开始,一圈压一圈,松紧度以能插进一根手指为宜,太松没用,太紧影响血液循环。”她边缠边说,“缠完试试,是不是舒服点了?”
男人动了动脚趾:“嗯,不晃了。”
陈砚之补充道:“这几天别吃辛辣的,也别喝啤酒,不然肿更难消。多吃点蛋白质,鸡蛋、牛奶、瘦肉,帮着韧带修复。”
正说着,门口探进个脑袋,是之前那个咳嗽的男生,手里拎着袋苹果:“医生,我不咳了,来谢你们。这苹果特甜,给你们尝尝。”
“哟,恢复得挺快啊。”林薇接过苹果,“是不是没偷吃冰棍?”
男生挠挠头:“没敢,我妈天天盯着我喝药粥。对了叔叔,你这脚咋了?”
男人叹口气:“崴了,得歇仨礼拜。”
“那你比我惨,”男生笑嘻嘻地,“我才歇了五天就好了。陈医生的药真管用,我现在晚上睡得香,早上起来嗓子也不干了。”
陈砚之笑了:“知道就好,以后少吹空调,多去操场跑两圈,比啥都强。”
男人看着他俩对话,突然笑了:“行吧,我听医生的,先把脚养好再说。大不了明年再打比赛。”
林薇帮他把药袋系在拐杖上:“这就对了。记得三天后来复诊,要是还肿得厉害,就得去拍片子了。”
男人点点头,拄着拐杖慢慢挪出去。林薇看着他的背影,对陈砚之说:“你说这人,明知脚崴了还硬撑着打球,真是不把自己当回事。”
“年轻人都这样,觉得自己身体壮,啥都扛得住。”陈砚之收拾着针灸针,“咱们能做的就是把厉害说透,让他们少走弯路。对了,那男生的药枕管用不?”
“刚才问了,说第一天枕着就没咳醒,”林薇笑着说,“他还说要把药枕带到学校,让同学也闻闻。”
陈砚之拿起那个剩下的苹果,擦了擦:“走,分苹果去,吃完继续整理药材。下午说不定还有病人来。”阳光透过窗户落在药柜上,“当归”“川芎”的标签在光线下泛着暖光,空气中弥漫着药香和苹果的甜香,踏实又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