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种种不合,但Stc的降临,如同在蓝星文明这潭“技术死水”中投入了一颗炽热的恒星核心。短短数月,其浩瀚数据库中流淌出的知识碎片——哪怕只是冰山一角,经过联合政府顶尖科学家(在Stc化身近乎神谕般的“点拨”下)的疯狂解析与工程化,便已掀起了一场席卷整个文明的科技狂潮。
火星,乌托邦平原
昔日的红色荒漠,如今已化作一片机械神教的钢铁圣殿。规模庞大的“普罗米修斯熔炉”拔地而起,其核心是一个直径超过百公里、利用Stc提供的先进磁约束与地热增效技术建造的超级熔炼核心。赤红的金属洪流从行星深处被抽取、熔炼、精纯,如同大地的血脉被点燃。无数自动化采矿蜘蛛如同钢铁蚁群,在广袤的矿脉上昼夜不息地啃噬,将富含稀有金属和氦-3的矿石源源不断送入熔炉巨口。高耸入云的纳米级3d打印阵列,在Stc优化过的分子组装蓝图驱动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出复杂的星舰部件、轨道防御平台骨架,甚至是新一代聚变反应堆的核心模块。
规模远超从前的巨型船坞如同钢铁丛林悬浮于近地轨道。得益于Stc提供的材料科学突破和模块化建造技术,新型运输舰、资源采集船、深空探测器的建造周期被压缩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巴别塔顶端的信号矩阵功率被提升了数倍,其发射的定向能量束甚至能跨越空间共振点,为冥王星轨道的前哨站提供部分能量支持。
在繁荣下的隐忧,然而,这场史无前例的科技跃进,其代价是资源的疯狂虹吸。储备的稀有元素以指数级速度消耗。月球基地的开采强度达到了地质承受极限。而火星,这个新兴的工业心脏,其资源消耗的速度更是触目惊心。每日消耗的能源单位(以旧时代三峡电站年发电量为基准单位)达到了惊人的数字,足以点亮旧时代的一个大洲。金属矿石的吞吐量更是天文数字。
Stc的实体化身,时常出现在联合政府资源管理委员会的虚拟会议中。它猩红的电子眼扫过那些飙升到刺眼的红色曲线图,冰冷的机械合成音发出不容忽视的警告
“警告,当前资源消耗速率超出‘可持续开发模型’阈值317%。关键战略储备元素(钷-147、铼、零号元素同位素)预计将在9.7个标准月内耗尽。火星‘普罗米修斯熔炉’地热抽取已引发局部地壳应力异常,累积风险等级,高。建议:立即降低非核心项目资源配给,加速对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冰巨星资源开发计划,或……” Stc的机械臂指向星图上的K-c节点,“…最大化利用已验证的‘星门航道’,向太阳系外缘未知富矿区进行战略投射。”
资源压力,如同一把悬在人类文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联合政府高层焦头烂额。而解决之道,似乎越来越指向那条由千黯号验证的、跨越空间的捷径。
此刻,千黯号这艘凝聚了人类最新科技(大量应用了Stc解析出的次级技术),正静静地悬停在K-c空间共振点的“入口”前。这片区域的空间呈现出一种微妙的“褶皱”感,如同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漩涡,散发着幽蓝的微光。
舰桥
林江端坐于舰长席,神经线束的光芒比以往更加凝练、稳定。他闭目凝神,金色的灵能纹路在皮肤下清晰流转。他不仅是在操控战舰,更是在以自身为“共鸣器”和“导航信标”,感应着节点核心“源点”的脉动,安抚着因即将穿越而再次兴奋昂鸣的机魂。
维尔正全神贯注于面前的通讯\/导航矩阵。无数复杂的数据流在他指尖跳跃。“舰长,与‘守望者前哨’(冥王星轨道)的量子链路稳定。共振点空间参数稳定,同源波动峰值已锁定。跃迁通道模型加载完毕,随时可以注入启动能量。”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见证历史的激动。
叶平面前的战术全息屏上,千黯号强大的护盾发生器、近防炮阵列、导弹发射井的状态全部显示为绿色“就绪”。他双手虚按在武器总控台上,眼神锐利如刀。“所有防御系统就位!护盾强度最大化!老子倒要看看,哪个不开眼的敢在这条‘高速路’上打劫!” 他的语气依旧火爆,但那份属于武器官的专注与可靠不容置疑。
“机魂,” 林江的声音在舰桥中响起,平静中蕴含着力量,“前路已明,归途在望。抑制你的渴望,积蓄你的力量,随我…穿越这道门!”
嗡——
舰桥深处传来一声低沉而满足的共鸣,仿佛巨兽收起了利爪,将所有的力量内敛,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
“千黯号,前进一。启动跃迁程序。” 林江的命令简洁有力。
“遵命,舰长!跃迁程序启动!” 维尔迅速执行。巨大的能量从千黯号的聚变核心与林江座席下方特制的灵能增幅阵列中奔涌而出,注入舰首特制的“空间谐振发生器”。
刹那间,千黯号舰首对准的那片空间“褶皱”被点亮了!幽蓝的光芒骤然变得璀璨夺目,形成一个不断旋转、内部仿佛有亿万星辰生灭的稳定空间涡旋!这不再是探测器穿越时那种被“抚平”的通道,而是千黯号以自身力量(结合林江引导的同源共鸣)在空间结构上强行“推开”的一道稳固大门!
“空间涡旋稳定!通道建立!同源引导锁定!” 维尔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护盾全开!冲进去!” 叶平低吼。
千黯号庞大的舰体,如同离弦之箭,义无反顾地撞入了那片璀璨的幽蓝涡旋之中!
舰桥外的一切景象瞬间被拉长、扭曲、粉碎,化作无穷无尽的流光溢彩。那不是星空的颜色,而是空间本身被“折叠”时泄露出的本源光辉,幽蓝、深紫、银白交织流淌,形成令人目眩神迷的抽象画卷。
巨大的加速度感被先进的惯性阻尼器中和了大半,但一种奇异的失重感和方向迷失感笼罩了所有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上下左右、只有无尽流光的管道之中。时间感也变得模糊,一瞬仿佛永恒。
林江感觉自己仿佛沉入了一片温暖的、由纯粹空间能量构成的海洋。体内那股力量与节点“源点”的共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如同血脉相连的呼唤就在前方。机魂的“渴望”化作了穿越激流时的昂扬斗志,与他的意志完美同步,驾驭着战舰在空间的激流中破浪前行。
维尔面前的屏幕数据疯狂刷新又瞬间稳定,显示着战舰正沿着一条被精确计算的“测地线”在折叠空间中高速穿行。叶平的防御监控屏上,外界能量读数飙升到了恐怖的程度,但都被千黯号强大的护盾和林江力量形成的无形“共鸣场”稳稳地隔绝在外。没有颠簸,没有撕裂感,只有一种在能量洪流中高速滑行的奇异平稳。
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17秒(相对于外部观测者而言可能更短或更长,时间在此扭曲)。
“跃迁完成!抵达冥王星轨道!坐标确认!” 维尔
千黯号庞大的舰体彻底脱离了空间通道的流光溢彩,稳稳地悬停在冰冷死寂的冥王星轨道上。舷窗外,那颗标志性的灰白色矮行星占据了视野的核心。它表面的特征清晰可见:巨大的心形冰原(斯普特尼克平原)、环绕的崎岖高地、深邃的撞击坑、以及稀薄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微弱光晕。这就是太阳系边缘那颗曾被降级、如今却因空间共振点而重获战略意义的星球——冥王星。冰冷、遥远、寂静,与人类探测器拍摄的图像别无二致。那片被称为“赫索尼克星门”的区域,仅仅是空间共振点在冥王星轨道这一端的“出口”坐标,没有任何额外的物理结构、星门、残骸或能量异常,只有空旷的宇宙和那颗熟悉的星球。
“抵达预定坐标!冥王星目视及传感器确认!相对距离:安全轨道高度!”维尔的声音在舰桥响起,带着穿越成功的振奋。他面前的通讯矩阵主屏上,代表“探针3号”和更早部署的“1号探测器”的信号标识清晰稳定。“与所有探测器链接稳固!冥王星地表及轨道空间环境数据持续回传…未检测到任何非自然信号或能量扰动!空间共振点出口坐标空间参数稳定!”
“护盾维持标准巡航等级!广域被动扫描开启!轨道空间净空,未发现威胁目标或异常物体!”叶平锐利的目光扫过战术屏,确认了这片空域的安全。他的手指在武器控制台上划过,将防御系统状态从“穿越戒备”下调至“常规警戒”,但监控屏上代表“铁锈风暴”原型的状态灯依旧亮着,随时可以远程激活探针3号上的武器系统进行测试。“安全抵达,环境干净。可以干活了!”
林江的目光从舷窗外那颗熟悉的冰封星球上收回,落在主屏幕显示的“探针3号”传回的数据上。手臂上的淡金色纹路微微发热,与空间共振点核心“源点”的微弱共鸣依旧持续,清晰而纯净,指向小行星带的方向,没有受到冥王星或其轨道的任何干扰或增强。这里,只是一个稳定、空旷、安全的落脚点
“联络‘守望者前哨’工程队。” 林江的命令简洁明确,“通知他们,航道已验证,终点安全。‘地基’已探明,可以开始‘盖房子’了。”
“明白!” 维尔立刻执行,通过强大的量子通讯阵列向待命的联合政府工程队发送了确认信号和安全参数。“信号已发送!工程队确认收到,预计12小时后通过K-c节点抵达!”
“探针3号”和“1号探测器”在维尔团队的精确遥控下,对冥王星轨道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精细测绘。引力微扰、辐射带、冰质微行星分布、稳定的轨道位置… 海量数据被汇总分析。维尔的声音不断在舰桥响起,“Sector-7轨道参数最优,空间扰动最低,适合大型结构驻留… 已标记坐标A1为前哨站核心区首选位置!”
“‘铁锈风暴’原型系统自检完成!随时可以进行实弹扩散测试!… 部署在‘探针3号’周边的被动感应浮标网络已激活,覆盖半径50万公里!有任何质量体或能量波动闯入,老子第一时间就能知道!” 他同时监控着千黯号自身的防御阵列,确保这艘巨舰如同磐石般守护在这片尚显空旷的轨道上。
林江保持着与空间共振点“源点”的微弱连接,确保航道稳定。同时,他那超越常人的感知力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覆盖着冥王星轨道空间,警惕着任何可能源自深空或通道本身的潜在威胁(尽管目前一切平静)。他也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建设,在精神层面做着准备。
预先在火星“普罗米修斯熔炉”和地球轨道船坞制造好的标准化模块被小型运输驳船精准投放:居住舱段、能源核心(小型聚变反应堆)、通讯塔基座、科研实验室框架、仓储单元… 甚至还有专门预留的、用于安装叶平心心念念的大型“氧化铁粉尘投射阵列”的武器平台基座。
机器人如同勤劳的工蜂,在冰冷的虚空中飞舞。高强度的合金骨架被迅速焊接成型,模块被精准地对接到位,管线如同血管般铺设连接。纳米级3d打印机在关键节点“生长”出复杂的连接结构和防护层。
维尔和他的通讯团队忙得不可开交,建立临时指挥网络,协调工程数据传输,确保每一个模块的对接指令都准确无误。
叶平则带着他的武器团队,乘坐穿梭艇直接登上了“探针3号”和正在搭建的武器平台,开始实地安装、调试并准备测试那套“铁锈风暴”系统。他粗犷的声音在工程频道里格外响亮,“这个接口对准!那个压力阀再检查一遍!老子的‘铁锈’要喷得又远又匀!”
冥王星,这颗曾经被人类忽视的遥远星球,其轨道上空从未如此“热闹”。在千黯号的守护与协调下,在维尔的数据指引和叶平的武力保障下,一个名为“守望者前哨”的人类深空基地,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冰冷的图纸和模块化的组件中拔地而起(或者说,“拔空而起”)。冰冷的星光下,焊接的火花如同庆典的烟花,机器的嗡鸣取代了亘古的寂静,宣告着人类文明正式将触角延伸到了太阳系的边疆。资源饥渴的联合政府,终于在这片新开辟的“星门高速路”的尽头,打下了第一根坚实的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