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纳哥站的比赛周末安排颇为特殊:第一节和第二节自由练习赛(Fp1、Fp2)在周四举行,第三节自由练习赛(Fp3)和排位赛则在周六进行。
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公国不想让主要道路连续封闭三天,因此周五会开放道路以疏导交通尽管赛道周围仍有防撞护栏、临时路肩甚至看台,所谓“疏导”不过是相对而言,鉴于周五当天没有任何赛道活动。
那么,在摩纳哥大奖赛的周五,我们这些“头脑简单”的车手会做什么呢?
当然是举办一场时装秀。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荒谬,但至少是为了慈善,归根结底是件好事。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相当紧张,尽管当时已经获得积分,但仍觉得自己不属于F1,于是穿了一身中规中矩的西装,希望在人群中尽可能不显眼,但在一个以“引人注目”为目的的活动中,这谈何容易。
如今,我已经能稳定得分,包括两次登上领奖台,不仅让威廉姆斯车队刮目相看,甚至引起了其他车队的注意,一度被考虑作为雷诺车队的席位人选。
当然,我最终留在了威廉姆斯,但关键在于,我证明了自己属于这里,而且不止威廉姆斯这么认为。
如今在F1各种活动中更自在,对自我也更认同,我决定穿一套正装。
阴差阳错之下,一家意大利时装品牌为我量身定制了一套银灰色戗驳领西装,搭配同色系领结,他们还为我设计了一个我自己完全无法复刻的发型。
于是,我从一年前试图淡化个性特征,变成了今年主动展现男性魅力。
穿着比一栋房子还贵的西装,对着一群扛着“武器”的摄影师微笑,这感觉并不完全像 “我”,但在某种程度上又让我感到兴奋。
我并非一直想这样,但此刻,我觉得自己在传递某种信号,或许这能成为推动F1变革的契机。
也许此后我再也不想穿正装、打领带或做发型,但此刻,这一切似乎有其意义,而我愿意为这个意义妥协——哪怕只有一次。
当然,我不像活动中那些拍摄宣传照片的男模那样自如,但我尽力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一些,虽然我身体的大部分此刻并不怎么听我的话。
今天我可能比平时穿得更“花哨”更“暴露”些,在围场里我也常穿短袖,但我不想被视为 “物化对象”。
我知道其他运动员会参与时尚杂志拍摄,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我不喜欢以那种方式展示自己,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在F1赛场里展示自己。
更不用说在F1高度商业化的世界里,谁知道一些照片会不会对威廉姆斯的中东赞助商甚至贝耐公司产生什么影响?
我宁愿不去冒这个险。
于是,一套戗驳领西装成了我的选择。
在这个典型的“速度职业”中,这是我展现“经典男性气质”的瞬间——如果你愿意,可以说这是个“刻板印象中男性化的职业”。
但我是“传统男性”吗?
我不知道。
如果一年前有人让我描述“男性魅力”,我会想到一个阳刚的形象,但自从经历了一些事,发现自己的多元兴趣后,这种“男性必然阳刚”的观念很快被打破了。
后来我做了些研究(部分在朋友的帮助下,部分靠自己),发现“阳刚 - 阴柔”的划分似乎源于20世纪40-50年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固化认知。
作为一个对传统性别文化几乎一无所知的人,我不禁疑惑:其意义难道不应该是超越性别的界限吗?
简单来说,作为男性,难道不能拥有多元的兴趣特质吗?
这在我看来是合理的。
我自认为是具有男性气质的人,尽管我可能有一些、甚至很多传统上被视为女性化的兴趣爱好,比如喜欢文艺电影。
话又说回来,我能确定的只有:我是男性,自认为具有男性气质,且尊重多元的性别表达。
我不知道学术界对男性气质有怎样的讨论——我完全不属于那个圈子。
我是赛车手,没上过大学,直到大约一年前还对“性别多元”毫无概念。
因此,我不符合“传统阳刚男性”的定义,本能上也想完全拒绝这种标签。
但与此同时,我也清楚自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典型男性”:我不常穿正装,几乎不打领带(至少不会每天如此),通常只是把头发简单打理整齐就完事。
我也不是喜欢机械工具或收集模型的类型。
所以我既不是“传统男性”,也不是某种“超级阳刚”的典范。必须承认,我的某些兴趣(尤其是喜欢文艺电影)完全属于传统女性化范畴。
但另一方面,谁又能真正完全“男性化”或“女性化”呢?
现在是21世纪,我以为我们正在摆脱既定的性别角色,走向一个男性可以做女性能做的大多数事情、反之亦然的世界。
我是男性,生理性别始终如此,这是事实,但性别并非我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或许我是个异类,但我通常不太纠结于自己的性别或其对应的固有形象。
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显然,我为打破新人纪录感到自豪,为成为榜样感到自豪,也愿意偶尔通过这套西装这样的方式发声,但这对我来说仅此而已。
而且说句实在话,我希望有一天也能打破一些传奇车手创造的纪录。
无论如何,很快我们所有F1车手都聚集在一起拍摄主视觉照片。
20套风格迥异的西装,全部展现在国际媒体以及摩纳哥亲王和王妃面前——他们的出席是这场活动的标志性环节。
在大奖赛结束时,前三名车手会在阿尔贝二世亲王的皇家包厢中领取奖杯,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其中之一。
或许是在今年的首次领奖台(也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三次),或许是在未来的某场赛事。
又或许,有朝一日我能像1992年的艾尔顿?塞纳那样,第五次赢得摩纳哥大奖赛,追平记录。
塞纳在1992年创造了该纪录,谁知道呢,也许我能打破他的新记录。
正如我所说,我来这里不只是为了打破新人纪录,总有一天我要打破整体纪录,希望我的职业生涯能走到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