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奖赛发车格上,赛车集结之时,又是一个潮湿多云的日子,但赛道状况远没有富士赛道那么糟糕。
因此,我的赛车没有被千斤顶架起、装配全雨胎,而是装上了中性胎。
这种轮胎能应对少量积水,而随着赛道逐渐变干,它也是当下合适的选择。
这足以说明我们对天气的预期:大家都觉得干燥天气即将来临。
中国大奖赛还有一点与日本大奖赛,乃至我本赛季参加的大多数比赛不同——今天我的排位成绩超过了汤米?科斯基宁,我从第十四位发车,他则是第十五位。
我仅仅比他靠前一位,但考虑到本赛季我总共只在排位赛中赢过他一次,这次领先一位,就意味着我的胜场数直接翻倍了。
我并不羞于承认自己在正赛中的表现比排位赛更好,但在十六场排位赛中有十四次输给对手,还是让我觉得有些惭愧。
所以,哪怕只领先一位,我也很高兴。
不过,如果发车位置能更靠前些就好了,因为这样的发车顺位意味着我们要拿到积分,还得付出更多努力。
在这种湿滑的赛道条件下,想要得分只会变得愈发危险和艰难。
在发车格更靠前的位置,迈凯伦的安东尼?哈里森夺得杆位,他距离成为冠军越来越近,有望成为继菲尔?希尔和马里奥?安德烈蒂之后,第三位赢得F1世界冠军的美国车手。
安东尼只需在比赛中与队友费利佩的积分差距保持在1分以内,与马蒂的积分差距保持在6分以内,就能锁定冠军。
因为如果他做到这两点,在还剩10分可争夺的情况下,他将手握11分的领先优势。
安东尼几乎已经一只手摸到了总冠军奖杯,而且他占据杆位,对手们只能奋力挣扎,试图在积分榜上保留争冠希望,更别说赢得冠军了。
在这位迈凯伦车手之后,是两辆法拉利赛车,马蒂亚斯?哈马莱宁排在恩里克?德马泰奥前面,费利佩?阿尔瓦雷斯位列第四。
这位西班牙车手向来更擅长正赛而非排位赛,他很有本事让自己始终保持在争冠行列中,但同时,他似乎也很擅长给自己制造麻烦。
雷诺车队的发车位置不理想,这对我们来说本是好事,但红牛车队的赛车分别排在第五和第七位,这让我们不得不关注身后的对手,而非前方。
红牛车队是中游车队中发车位置最好的,这意味着我们不再想着去完成超越雷诺车队的不可能任务,而是更担心被红牛车队超越。
在车队积分榜上守住第四的位置,或许比拼命争夺第三更为重要。
雷诺车队在日本站基本上已经让我们望尘莫及,而现在红牛车队又威胁着要拉近与我们的差距。
当二十二辆赛车驶出发车格,开启2007年中国大奖赛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防守,而非进攻。
发车格前方的起步井然有序,我们的起步也很平稳,但中间位置的赛车之间发生了不少激烈的争夺。
出人意料的是,红牛二队的朱塞皮诺?莱昂内从第十一位发车,却实现了精彩起步。
在我们进入“蜗牛弯”路段时,他已经超越了巴克斯顿驾驶的本田赛车、宝马索伯的卡明斯基和红牛的韦弗。
上海赛道的第一个弯道是一个相对快速的右弯,但随着弯道的延伸,车速逐渐减慢,弯道如同蜗牛壳般盘旋,接着向下倾斜,使得第三个弯道成为“蜗牛弯”出口处的发夹弯。
第四和第五个弯道是简单的小弯,连接着第六个发夹弯,莱昂内又在这儿完成了一次超越,超过了宝马索伯的另一位车手维克多?哈特曼。
这位红牛二队的车手今天化身“巨人杀手”,这对我们的比赛有利,因为这意味着韦弗丢了积分。
驶出发夹弯后,是一段短直道,我们由此进入赛道的第二段。
第七个弯道是一个快速的左弯,赛车在内场飞驰而过,接着轻踩刹车,通过第八个弯道,完成一个S形路线。
在这种湿滑条件下,我再次轻踩刹车,确保顺利通过弯道的第二个弯心。
第九个弯道是向左的弯,车速在这里降了下来,但减速是正确的选择,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在第十个弯道加速,驶上内场直道,完成第二段赛程。
第十一个弯道是重刹区,某种程度上近似于发夹弯,赛车向左转弯,接着在第十二个弯道右转,进入第二段“蜗牛弯”路段。
在干燥条件下,第十三个弯道非常刺激,因为车手需要在此尽可能加速,以便在超长的后直道上获得优势;但在这种湿滑条件下,这个弯道变得十分危险,我周围的车手都小心翼翼地通过。
在这样的赛道状况下,后直道成了难得的喘息之机,因为在如此湿滑的赛道上,这里几乎是唯一能让人放松片刻的地方。
不过,考虑到接下来的弯道,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担心会出现水滑现象。
在为第十五号发夹弯刹车时,我心里有些紧张,但轮胎在湿滑路面上找到了抓地力,成功让赛车停下,我顺利通过弯道,以及紧接着的一个小弯。
维修区入口就在前方,但二十二辆赛车都快速左转,尽可能贴近路肩,然后将赛车驶回起终点直道,从上海国际赛车场巨大的主看台下方穿过。
一圈结束,还剩五十五圈。
大约在第二十圈时,赛道开始明显变干。
第二十二圈,车队让我进入维修区进行第一次进站,换上了干地软胎,我们希望这能支撑我完成接下来较长的赛程。
因为湿滑的赛道条件意味着我们无需使用两种不同配方的干地胎,所以理论上,如果赛道状况保持不变,我们之后只需进站加油。
虽然进站让我掉了一些名次,但出站时,我的轮胎在赛道上是抓地力最好的。
我立即开始追赶,超越了那些还在用中性胎的慢车,前方的车手也开始止损,纷纷进站换胎。
到第二十六圈开始时,我的排名上升到了第十一位,不仅追回了进站损失的名次,还前进了几位。
然而,现实很残酷:我们目前的速度得益于在正确的时间换上了合适的轮胎,赛车的真实速度其实只够维持在第十四、十五位左右,也就是我们排位赛的水平。
这一点在那一圈结束时变得尤为明显,本田车队的詹姆斯?巴克斯顿在发夹弯超过了我。
我试图与那辆本田赛车对抗,晚刹车,然后松开刹车抢占位置,接着再次刹车让赛车减速,但无济于事,巴克斯顿还是超过了我。
我跟在那辆涂装成地球图案的赛车后面,思考着如何夺回位置,但在那一圈快结束时,我无能为力了。
因为世爵车队的洛伦佐在试图进入维修区时失控打转,倒车撞上了护墙,赛会出示了双黄旗。
这导致我无法夺回第十一位,在那之后,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巴克斯顿慢慢拉开与我的距离。
我不想这么说,因为洛伦佐是我的朋友,但他的撞车让我失去了在主直道利用尾流夺回位置的机会。
当然,即便没有黄旗,我也未必能成功夺回位置,但至少我失去了争取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洛伦佐不是唯一一个在进站时撞车的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