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民的刁难如同夏日午后的雷阵雨,来得突然,去得也快——在宋梅生“识趣”地奉上厚礼之后。副局长办公室的门槛似乎又变得亲切起来,至少表面上是如此。但宋梅生心里清楚,这种用金钱堆砌的“和谐”脆弱不堪,他需要更坚实的立足点,更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来支撑他在迷雾和泥沼中前行。这个方向,只能来自他的“根”——那个沉默而坚定的组织。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天色阴沉,似乎酝酿着一场大雪。宋梅生处理完手头几件无关紧要的公务,对王股长吩咐道:“老王,我去市立图书馆还几本过期的年鉴,顺便再查点资料。科里有什么事,你先盯着。”
“好嘞,科长您放心去。”王股长现在对宋科长是言听计从,佩服得五体投地。
宋梅生夹着几本厚重的书,再次走进了那座安静的俄式建筑。和上次一样,他先是在阅览室登记,然后佯装查阅资料。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的味道,但这一次,他的心情与上次的焦虑截然不同,带着一种隐秘的期待。
他耐心地等待着。当那个熟悉的身影——图书管理员“老李”,抱着一摞新书慢悠悠地走过他身边,并看似无意地将一本《黑龙江风物志》插在他附近的书架上时,宋梅生的心轻轻一跳。那是信号,安全,可以接头。
又过了约莫一刻钟,宋梅生起身,如同普通读者寻找特定书籍一般,自然地走向那条通往古籍书库的僻静走廊。工具储藏室的门虚掩着,门框上方的安全记号依然存在。他闪身进去,黑暗中,能听到自己略微加速的心跳声。
几分钟后,门被轻轻推开,老李的身影闪了进来,随即无声地关上门。昏暗的光线下,他看起来比平时更加苍老和疲惫,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锐利地扫视了一下宋梅生,点了点头。
“最近风声有点紧,特高课对文化场所的监控加强了。”老李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沙哑,“长话短说。你上次提供的情况,组织上已经知晓。关于铁路局的目标,方向是正确的,但务必不可冒进,要像春蚕吐丝,无声无息。”
“我明白。”宋梅生郑重点头。
老李从怀里摸索着,不是掏出纸卷,而是拿出一个用普通褐色纸张包裹的小小的、方方正正的物件,递了过来。宋梅生接过,入手微沉,隔着纸能感觉到硬硬的轮廓。
“这是……”宋梅生有些疑惑。
“打开看看,但不要在这里。”老李示意他收好,“组织肯定了你近段时间的工作。虽然岗位特殊,环境复杂,但你坚守了信念,并且成功地打开了局面,为组织获取了宝贵的物资和情报。”
宋梅生感到一股热流涌上心头,紧紧攥住了那个小包裹。
老李的神情变得更加肃穆,他看着宋梅生,一字一句地说道:“鉴于你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你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革命的忠诚,经过上级批准,从现在起,正式授予你地下工作代号——”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要让这个时刻更具分量,然后清晰地吐出三个字:
“喀秋莎。”
喀秋莎?宋梅生愣了一下。这个代号与他预想的任何一种刚硬、冷峻的代号都不同,它带着一种异国的、甚至有些诗意的情调。是那首苏联歌曲?还是一种武器的名字?(注:此时着名的bm-13火箭炮“喀秋莎”尚未大规模亮相,但相关研发可能已有传闻,此处可理解为一种带有预见性的隐喻)。
老李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低声解释道:“‘喀秋莎’,来自遥远的俄语,可以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代表着美好和希望。它意味着,你就像一首传唱在黑暗中的歌谣,带给远方同志以力量和曙光;也意味着,你的工作,或许将像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强大力量一样,虽然无声,但能在关键时刻,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这个代号,寄托了组织对你的期望和信任。”
宋梅生瞬间明白了这个代号的深意。它既是对他利用安娜这条苏联渠道的暗示和认可,也是对他未来发挥更大作用的期许。它不像“匕首”或“雷霆”那样张扬,却更符合他目前隐蔽精干、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处境。
“喀秋莎……”宋梅生在心中默念了一遍,一种奇异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不再是孤军奋战的宋梅生,他是“喀秋莎”,是庞大斗争机器中一个隐秘而关键的齿轮。
“我接受这个代号。”宋梅生挺直了脊背,声音低沉而坚定,“请组织放心,‘喀秋莎’必将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好。”老李的脸上露出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欣慰笑容,但很快又恢复了严肃,“记住,从今往后,你的每一次行动,都关乎‘喀秋莎’的声誉,关乎组织的安危。遇事要更加冷静,谋定而后动。近期你的主要任务,依然是设法向铁路局内部渗透,寻找获取调度手册的可能。方法你自己把握,原则只有一条:安全第一。”
“明白。”
“这个,你收好。”老李指了指宋梅生手里的包裹,“算是一份小小的礼物,也是‘喀秋莎’身份的象征。或许在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
接头时间短暂,老李说完,再次确认外面安全后,便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储藏室。
宋梅生又在黑暗中静静待了一会儿,才小心地将那个小包裹揣进大衣内袋,整理了一下衣服,若无其事地走了出去。他依旧去办理了还书手续,甚至还跟图书馆的行政人员就报刊费的问题又多扯皮了几句,这才离开图书馆。
回到警察局自己的办公室,反锁上门。宋梅生才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拆开了那个褐色纸包。
里面是一本看起来极其普通的、半新旧的《尺牍大全》(书信范文集)。他微微有些诧异,翻开书页。书中夹着一枚薄如蝉翼、打磨得十分光滑的金属书签,书签的顶端,被巧妙地拗成了一个极其细微却栩栩如生的火箭炮发射管的形状!虽然小巧,但形态神似!
宋梅生心中巨震!老李的话在耳边回响——“像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强大力量”。组织不仅知道“喀秋莎”未来的含义,甚至用这种方式给了他一个明确的暗示和鼓励!这枚书签,既是一件精巧的工艺品,可以正常使用作为掩护,更是一个无声的誓言和信念的象征。
在书的中后部分,他还发现了几页用密写药水写下的、关于简易密码使用和紧急情况下辨别同志的最新指示。这份“礼物”,实用而又意义非凡。
他将那枚火箭炮书签紧紧握在掌心,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格外清醒。他将书签小心地别在《尺牍大全》的扉页,然后将书放进了抽屉深处。
从这一刻起,宋梅生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一个将伴随他走过未来无数腥风血雨的名字——喀秋莎。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开始飘落的雪花,目光坚定而深邃。
代号“喀秋莎”,已就位。目标,铁路局。这场在敌人心脏地带的暗战,进入了新的阶段。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脚下的路,却也更加清晰。他不再是孤独的潜伏者,他是“喀秋莎”,是刺破黑暗的那一道光,是预示着雷霆将至的那一缕微弱而坚定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