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绣鞋
我搬进老城区那栋民国小楼时,中介反复强调三楼最东头的房间不能用。可租金实在便宜,我还是签了合同,心里只当是房东故弄玄虚。
搬家那天是七月半,淅淅沥沥的雨把青石板路浸得发亮。我扛着最后一箱书上楼,经过三楼走廊时,尽头那扇木门突然“吱呀”响了一声,像是有谁在门后轻轻推了下。我探头去看,门板与门框间的缝隙里,晃过一抹刺目的红。
“姑娘,别看了,那屋锁了十几年了。”楼下传来房东张老太的声音,她挎着菜篮站在楼梯口,脸色比雨天还阴沉,“记住规矩,晚上十二点后别上楼,更别靠近那间房。”
我敷衍着应了,心里却泛起嘀咕。当晚收拾到十一点多,我端着水杯经过楼梯口,又听见三楼传来动静——不是风声,是布料摩擦地板的“沙沙”声,伴着极轻的、像是女人穿高跟鞋走路的“嗒嗒”声,从东头那间房的方向传来。
我壮着胆子往上走了两级台阶,那声音突然停了。黑暗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就在这时,楼梯转角的窗台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双红绣鞋。
那鞋是老式的弓鞋样式,鞋头绣着并蒂莲,丝线红得像血,鞋帮上还沾着几点已经发黑的泥渍。我伸手去碰,指尖刚触到鞋面,就被一股刺骨的寒意逼得缩回手。鞋里像是塞了冰,冻得人指节发麻。
“谁把鞋放这儿的?”我朝楼上喊了一声,没人回应。等我转身拿了手电筒回来,窗台上空空如也,只有几滴未干的水渍,像极了鞋印。
接下来的几天,怪事接连不断。我总在半夜被脚步声吵醒,那声音从三楼下来,沿着楼梯一步步走到我房门口,停顿几秒后又慢慢回去。我试过贴在门上听,能清晰地听见布料摩擦的“沙沙”声,还有绣鞋踩在地板上的“嗒嗒”声,甚至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腐朽的胭脂味。
更让我毛骨悚然的是,我的衣服开始莫名其妙地出现红渍。起初只是衬衫领口有几点,后来连床单上都印着不规则的红痕,像是谁踩上去的鞋印。我找了物业检查水管,查了半天也没发现漏水,倒是维修师傅临走时含糊地说:“这楼里以前死过穿红鞋的女人,你还是早点搬吧。”
我终于忍不住去问张老太。她坐在藤椅上,手里捻着佛珠,过了半天才缓缓开口:“那间房以前住的是李教授的妻子,三十多年前,她穿着新做的红绣鞋,从三楼跳下去了。”
原来,李教授的妻子是个绣娘,最擅长绣莲花。那年她为自己绣了双嫁鞋样式的红绣鞋,准备庆祝结婚十周年。可就在纪念日当天,李教授带着学生去外地考察,迟迟未归。她站在三楼窗边等了三天三夜,最后抱着那双红绣鞋跳了下去。等李教授回来时,只看见摔得变形的红绣鞋,鞋头的并蒂莲被血浸得发黑。
“自那以后,每逢阴雨天,三楼就有脚步声。”张老太的声音发颤,“前几年有个租客不信邪,撬开了那间房,第二天就疯疯癫癫地跑了,说看见一个穿红鞋的女人坐在床边绣鞋,鞋面上全是血。”
我听得浑身发冷,当天就开始找房子。可还没等我找到合适的住处,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夜里,我被一阵“簌簌”的绣花声吵醒。声音就在我房间里,我猛地睁开眼,看见梳妆台旁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她穿着褪色的蓝布旗袍,背对着我,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绣一双红鞋。月光从窗户照进来,刚好落在她脚上——那双已经绣好的红绣鞋,鞋头的并蒂莲鲜红欲滴,鞋帮上沾着的泥渍,和我那天在窗台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我大气不敢出,眼睁睁看着她把最后一针绣完,然后慢慢转过身。她的脸蒙在阴影里,只能看见嘴角挂着一丝诡异的笑。她拿起那双红绣鞋,朝我走过来,“嗒嗒”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你看,我的鞋好看吗?”她的声音又细又尖,像指甲刮过玻璃,“他说过,会陪我穿这双鞋的……可他没来。”
我缩在被子里,感觉她走到了床边。一股浓烈的胭脂味扑面而来,夹杂着腐朽的气息。我闭着眼,听见她蹲下身,似乎在打量我的脚。
“你的脚真小,正好能穿这双鞋。”她的手抚上我的脚踝,冰冷的触感让我浑身一颤,“不如,你替我等他吧?”
就在她的手要碰到我的脚时,床头柜上的闹钟突然响了。刺眼的灯光亮起,房间里空荡荡的,只有梳妆台旁散落着几缕红色的丝线,还有一股淡淡的胭脂味没散。
我再也待不下去了,连夜收拾东西逃出了小楼。第二天我去退租时,张老太看着我苍白的脸,叹了口气:“那鞋是她的心结,她总觉得是鞋没绣好,才留不住男人。”
后来我再也没去过那片老城区。直到半年后,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那栋民国小楼因年久失修被拆除,工人在三楼东头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双埋在墙里的红绣鞋。鞋头的并蒂莲已经发黑,鞋里塞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君归否?待君归。”
前几天,我路过一家绣品店,橱窗里摆着一双红绣鞋,样式和我在小楼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我忍不住走进去问老板,老板说这是按民国旧样复刻的,名叫“并蒂莲”。
“这鞋卖得可好了,”老板笑着说,“就是奇怪,每次阴雨天,总有顾客说看见橱窗里的鞋在动,像是有人穿着它走路似的。”
我猛地抬头看向橱窗,玻璃上映出我的倒影,而我的脚边,不知何时多了一双红绣鞋的影子,鞋头的并蒂莲,红得像血。